专家说煤炭是由森林中的树木,经地壳变动被埋入地下而形成的。有人质疑说,一米厚的煤层需要十米厚的木材,我国有的煤矿煤层厚达几十米,煤层面积几百上千平方公里,怎么可能一次性掩埋如此多的木材?这是不可能的。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那么煤炭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后来我发现,煤炭象页岩一样,都是一层一层的。薄的一两毫米,厚的不过一厘米。由此看来,煤炭是一层一层堆积而成的。由此在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煤炭形成的猜想。这个猜想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大湖,大湖还要有稳定充沛的水源,不管是咸水湖或淡水湖都行,湖的面积就是今天煤田的面积。
2,湖的四周、特别是湖的上风方向,必须有广阔的大平原。
3,成煤年代必须是较长时期的充沛雨量,能维持几干年。
4,湖周围的平原不是森林,而是长着茂盛的、各种品种的风滚草。(就是现在的猪毛菜、猪毛英、飞蓬。品种很多。秋后这种草死后,根烂的很快。起风后随风滚动,所以叫风滚草。)
讲到这里,听众可能都明白了,我的猜想就是一一煤炭是由风滚草形成的!
试想一下:湖水周围长着茂盛的风滚草,到了秋后,风滚草死了,也:到了刮大风的季节,满田遍野的风滚草,被大风一吹,扑天盖地的被吹进湖水里,干透了的风滚草,下水后也还会下沉,又被刮到湖的纵深处,慢慢地沉到了湖底,原野上的风滚草,被大风刮了一个冬天,大部分被刮进湖水里,被湖水封存起来。保证了它不被氧化、不被菌类侵食。年复一年的积存,慢慢在高压缺氧的条件下炭化,经过几百上千年后,几米或十几米的煤层就形成了。或许在下来的一两百年,气象发生了变化,天下雨少了,部分地区成了沙地,大风一起,沙土被刮进湖水里,一两百年中,刮进湖里的沙土有一米多厚。以后又成了雨量丰水期,风滚草又逐年刮进湖中,又形成新的一层煤炭。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夹在煤中间的沙土变成了岩石。这就是为什么煤层中间夹一层岩石的形成原因。
后来成煤的湖区气侯又不下雨了,沙尘慢慢地把湖填平了,把煤彻底地埋在了地下。
我国北方煤多,南方煤少,可能就是因为南方L长年湿润,森林多,平原少,风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