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麦诗歌方法论之二:词的繁育术与超现实主义理论评论

戈麦对当代诗歌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他突出创新的能力上。他说:“我痛恨重复”。他不但不允许自己重复以前的大师,也不允许重复自己。在最后的一年半中,他几度改变风格和写法。在他离世前20天,他还告诉桑克:“我要改变写法了。”每次变换写法的时候,他告诉我:“我并不是写不下去。”用“日日新”来形容他对创新的追求似乎还不够,因为有时一日之内他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作。在《厌世者》和《铁与砂》时期,他有时一天写四五首。戈麦这个时期的写作显示了一种罕见的天才现象。在此过程中,戈麦在诗歌情感、主题、技艺、方法上都有引人注目的发明,尤以方法的创新最为突出。事实上,除了刚开始写作的第一年,戈麦在几个主要的写作阶段都有方法上的重要创新,《厌世者》时期是“智性想象”,《铁与砂》时期是“词的繁育术”(同时大量吸收超现实主义方法和技巧),最后阶段是“幻象工程学。”本文拟对《铁与砂》时期戈麦在诗歌方法论上的重要创新——“词的繁育术”及超现实主义方法、技巧的应用加以分析,并考察它们在戈麦诗歌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地位。

一、《铁与砂》的题材和主题

《厌世者》停刊之后,戈麦即投入了《铁与砂》的写作。这个诗集包含40首诗,除了《新一代》作于4月,《火》作于6月,《陌生的主》《海子》两首作于12月外,其余36首均作于7月和8月,继续维持了《厌世者》时期的写作强度。1990年底打印。封面左上有“诗集”两字,标题“铁与砂”下有副题“献给孤寂的岁月”,诗后有1990年11月3日凌晨写的简短后记。后记写道:“当我写完最后一首诗,我首先想到的是停顿。我痛恨重复。面对身旁的大师和烈士,我必须停顿。走异路,寻异道,洗心革面,独自飞翔。必须诚实。时十一月,托善良的人印装成册。敬期批评。”看得出,戈麦是把这个集子当作一个完整的诗集来写的。戈麦生前对外的投稿多出自这个集子,显然他对发表这些诗抱有相当的期待。1991年8月,他把这个集子送给河北诗人何香久的时候说过:“真想挣点钱,把它印出来。”这也是戈麦最后一本自编诗集。

二、词的繁育术

“词的繁育术”召唤可能的诗歌。它建立于这样一种信念:每个词都渴望成为诗,语言为了诗而诞生或诞生于诗。词的命名并非任意的指称,它服从人类学的原则,也即诗的原则。语言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洞察,自己的感性,自己的理智,自己的音乐,也有自己的历史……诗人既不是诗的父亲,也不是诗的母亲,而是诗的助产士,就是以语言的情感、语言的意愿、语言的想象、语言的记忆、语言的洞察、语言的感性、语言的理性、语言的音乐帮助语言实现它成为诗的愿望。

语言比诗人懂得更多。“词语的繁育术”试图召唤出语言懂得,而我们还不懂得,或者已经被遗忘的知识。在成功的情况下,它将召唤出我们最深层的愿望(原型),最深刻的洞察,最普遍的情感……那些构成我们情感和理智底层结构的所有一切。失败了?它什么也不是。这是写作上的走钢丝,要么成为真正的创造,要么成为完全的废品。戈麦意识到,这样的探索必然只能在孤寂中进行,所以,他把这本诗集献给了这样的创造时刻:最孤寂的岁月。

《火》是诗集的第一首诗,写于1990年6月24日,也是第一首整体采用上述“词的繁育术”写成的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第一节:

极易在其中梦见死亡的

是女王的流苏

我在其中梦见战场的火焰

年轻武士的心,洁白的火

火在其中梦见

血污中的酋长和一座空空的城

“极易在其中梦见死亡的/是女王的流苏”:头两行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第一行中,分量最重的词“死亡”出现在这行的末尾。前面的词就像一路下坠的球,最后落到谷底:死亡。这是诗人用这个陈述句告诉我们的基本事实:在女王的流苏中,诗人梦见死亡。这个事实在诗里是突兀地呈现的,似乎完全建立在直觉之上。但它实际上经过了一个理智的过程。首先和“死亡”发生联系的是“火”。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知识的理性判断。其次是“火”和“女王的流苏”依靠想象建立的隐喻关系。“女王的流苏”和“死亡”的联系是一个大跨度的想象,但联系的基础却是历史经验和基于这经验的洞察。在这里,自由的想象和理智的能力再次结合在一起。

从整个第一节,我们会发现推动诗行前进,并在其中起结构性作用的关键词是“梦见”。三个“梦见”构成了一种准排比的关系:诗人在女王的流苏中,梦见战场的火焰,梦见死亡和年轻武士的心;这武士的心——为女王而燃烧的洁白的火——梦见血污中的酋长和一座空空的城。“梦”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为诗行间的大跨度跳跃提供了动力,但我们也看到诗人笔下的梦仍然受到理性的牵制(或支持)和语法、修辞的支持(或约束)。第四行中,“年轻武士的心”“洁白的火”在语法上属于同位关系,这一同位关系为下一行“火在其中梦见”提供了语法上的支持;“洁白的火”与下一行开头的“火”,则构成一种修辞上的顶针关系。进一步也可以说,“战场的火焰”“年轻武士的心”“洁白的火”,三者作为“我……梦见”的宾语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同位关系,由此在三者之间建立了一种超现实的隐喻关系。到这一节结束的时候,我们发现,女王的流苏、战场的火焰、年轻武士的心、洁白的火、血污中的酋长、一座空空的城,所有这些统统成了“火”的化身。这些就是诗人在“火”这个词语中发现的超现实事实;然而,这一超现实也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我们再看诗的第二节:

雪开在内心的原野

我拂过一支火焰的边缘

一支火焰,坚硬无比

像地质年代坚硬的石头

石头,精神的猎犬

包围了高原公路上雪白的森林

这一节从梦中燃烧的超现实回到了心理上冰冻的现实,其间的差别首先体现为巨大的温差:超现实的火焰在现实中被冻结了,成了鲁迅笔下的“火的冰”(鲁迅《野草·死火》)。这一节里共有三次变形。在“雪开在内心的原野”一句中,“年轻武士的心”“洁白的火”变成了冰冷的雪,这是第一次变形。在“我拂过一支火焰的边缘/一支火焰,坚硬无比/像地质年代坚硬的石头”两行中,冻结的火焰变身石头,这是第二次变形。在最后两行中,石头变成精神的猎犬,这是第三次变形。这是词的变形记,同时也是历史的浓缩,是个体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也是民族、国家、朝代、文明兴灭,继而从死亡、死灭中再生的过程。最后一行,精神的猎犬包围高原公路上雪白的森林,诗的意象回到了这一节的开头(“雪开在内心的原野”),完成了一个终始的循环。

通过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戈麦的“词的繁育术”中发挥作用的除了词语的繁殖力之外,理智、想象、语法、修辞都承担了各自的角色,诗人借此达到的目标也不仅是呈现词语的能量、修辞的技巧、超现实的神秘感性,还有生命的启示、历史的洞察。可见,其手段、目标、效果都不是单一的。

三、作为方法和技艺的超现实主义

(一)戈麦与作为方法的超现实主义

但《铁》这样的诗,似乎连最基本的情绪、感觉把握起来也很困难。它是更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其目标似乎就是超现实主义的“神奇”“奇特”的艺术效果,其方法则近乎超现实主义的自动写作:“自动地‘记录思想,摒弃理智的一切控制,排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考虑’”,“把梦幻和一刹那间的潜意识,而不考虑文字之间的联系和美学效果”。然而,对于戈麦这样对理性有高度信念的诗人,完全的自动写作是不可能的,他至多把控制的意志交托给了对语言的敏感,以试验其效果。实际上,在戈麦全部的诗作中,《铁》这样的作品也属孤例。

(二)戈麦与作为技艺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手法在戈麦诗作应用的例子,在《铁与砂》一集中很多,下面略作分析(为了说明问题,少部分诗例取自《铁与砂》之外):

首先是一种奇异的、非正常的词语和意象组合。例如:“挖开颅骨下黄昏的河床”(《沙子》)“锌杆上两朵白得透明的乳房”“羊骨上摇动通红的新娘”(《夜歌》)“秋天来到猫的产房”(《秋天》)“巨石一样的哀嚎”(《深渊》)“我白雪一样的睡眠之上,/屹立着一棵纤细的青草。/……/一支注满牛奶的草茬,如果放在/蜗牛的体内,很可能就是/一窝发臭的蜜蜂”。这些都是罕见而奇特的连接。最极端的是《铁》,还有《厌世者》时期那几首奇特的十四行。这种组合造成的碰撞产生了新异而奇妙的效果。

自由想象的例子见于下列诗句:“我握住黑夜,犹如打碎一盏明灯/灯下一张麻脸/像另一座城市里幽暗的神殿”(《镜子》)“家乡,火红的云端/一团烈焰光滑的兽中皮洗染//炉火中烧锻的大铜/如今它熠熠生辉/……/这是烧红的夜晚/夜晚,发亮的血癌/红野鸡嗉子在火光中溅出烈焰”(《红果园》)。前者由黑夜而灯而麻脸而幽暗的神殿,完成了诗歌形象的三级跳,后者围绕红果园之“红”,创造了一系列生动的隐喻形象。实际上,奇喻经常是诗人营造超现实氛围的重要手段。“这粮仓与耕种已纷飞得像一场风”(《大雪(二)》),粮仓既不能飞,耕种不是物,更不能飞,但这个比喻在表现大雪纷扰的场景,却非常有效,也能直观地被读者所感受和领会。

戈麦还用到过一种把喻体和本体、主体和客体合一的隐喻。“我感到我腑内的震吼/已高过往日/高过黄金的震吼,骨头的震吼/巨石、山洪的震吼//我感到我邪恶的豹皮/就要在今夜起死回生”(《老虎》),即写人,即写虎;“你轻轻托起我绒线一样的毛羽”(《大雪(一)》)“我白糖一样的羽毛散落在何方”(《大雪(二)》),即写雪,即写人。第二例中,诗人对大雪的专注凝视竟使自己长出了“绒线一样的毛羽”“白糖一样的羽毛”,达到人雪合一。“我会临这大雪的原野/这天上的阳光在原野上沉睡/那是我的肉体剥落了的精灵/那是我的羽毛,它沉睡了多久”(《冬日的阳光(一)》),“大雪”变为“阳光”,“阳光”变为“剥落了的精灵”,最后变为“我的羽毛”,主客体趋向合一。就整首诗而言,“阳光”和“大雪”实际上也是二而一的。《大雪(二)》中,又引进了母鹅、松鼠的形象,变成了阳光、大雪、母鹅、松鼠四合一。以上三例都有一箭双雕、一箭多雕之效。

还有以喻体直接代本体的例子:“一百次,我啜饮烈马的鲜血/我饮过一百个流血的村庄”“我梦见,故乡黝黑而衰老的乳房/从云朵上被暖风撕掉”(《故乡·河水》)“一个远离天涯的谷穗/如今已长大成人”(《最后一日》)“还会有鲜花没有出现/还会有钢叉披满衣裳”(《秋天》)“那些道路上梦见粪便的黑羊”(《死后看不见阳光的人》)“我目睹我的南方的耳朵/紧紧贴附在一根聪慧的稗草之上”。这些诗句里,鲜血是河水之喻,谷穗是游子之喻,钢叉是枯树之喻,衣裳是花叶之喻,黑羊是诗中的文字之喻,聪慧的稗草是女子的身体之喻,但诗里本体隐匿,只出现喻体;乳房是云朵之喻,但喻体先行独立出现,本体到下一行才出现。上面举作奇异组合的例子,“锌杆上两朵白得透明的乳房”“羊骨上摇动通红的新娘”,从修辞方法上讲也是省去本体:“锌杆”是女性身体的喻体,“通红的新娘”是旭日的喻体。

类似的还有以部分喻(代)整体,或以整体喻(代)部分,也有超现实的效果。例如:“衰老的面孔为我流泪”(《故乡·河水》)“南方的耳朵/雨水中诞生的儿子/或是雨水中失去的姑娘”(《南方的耳朵(一)》)。前例用“面孔”代人,有类似特写的效果,使形象更加突出;后例用儿子或姑娘比喻耳朵,赋予器官以人格,产生奇妙的效果。这一比喻在《南方的耳朵(二)》中,被改写为“南方的耳朵/雨水中诞生的船只/雨水中失去的箱子”,成了性质有所不同的奇喻。但两稿都保留了“诞生”和“失去”这两个关键词,表现了一种萍水相逢、再见难望的深沉感慨。

幻象的例子突出见于下列诗句:“三个蜂状的人翻开一本空白辞典/他的身后,是无尽的镜孔/镜孔中又有无尽的蜂状的人/每一个又能看到后面的一个”“数万个球体掘穿双眼/在空地上,围抱着死亡和死亡的福音”(《镜子》)“我将成为众尸之中最年轻的一个/但不会是众尸之王/不会在地狱的王位上怀抱上千的儿女/我将成为地狱的火山/回忆着短暂的一生和漫长的遗憾”,“死后看不见阳光的人,是不幸的人/他们是一队白袍的天使被摘光了脑袋/悒郁地在修道院的小径上来回走动/并小声合唱,这种声音能够抵达/塔檐下乌鸦们针眼大小袖珍的耳朵”(《死后看不见阳光的人》)。这些都是奇异的幻象,一见之下即令人目眩。还有一种幻象,表面看来似乎在表现经验,实际上写的却是不可能之事。例如《老虎》:“在这个古中国的城市,我想起你/千万颗主星照耀下的梦境/在这个迦太基的庭院我想起你/教徒们心中恐怖的神坛”。诗中的“我”一会出现在当前,一会出现在古中国,一会出现在迦太基的庭院,实为不可能之事。这是通过主体的分裂将不同时空整合于瞬息和尺幅之内,也属于幻象的一种。

浓缩、并置的例子更多。例如:“黄昏,我触摸着守夜人惊悸的心脏/一抹凶恶的夕阳”(《黄昏》)“一片绿色的影子/滑过刀锋时一个窃贼闪亮的庄稼”(《刀刃》)“我手捧一把痛楚,一把山楂”(《红果园》)。第一例、第三例中,“守夜人惊悸的心脏”和“一抹凶恶的夕阳”,“一把痛楚”和“一把山楂”,是喻体和本体的关系,但中间的连接词、喻词被省略了,而将两者强行并置,以产生特殊效果。第二例意思是一片绿色的影子滑过刀锋,就像一个窃贼滑过闪亮的庄稼,但诗人从这个比喻中提炼出“窃贼”和“闪亮的庄稼”两个名词,强行并置,以达到陌生而强烈的效果。《献给黄昏》中的“母牛张开鲜红的血皮/一把亮闪闪的钢叉/切开大地鲜美的果实”则以省略法写幻象。前一句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完整的表达应该是:黄昏的天空像母牛张开鲜红的血皮;后一句将喻体(鲜美的果实)和本体(大地)并置,省略了喻词,营造出强烈的幻象气氛。

浓缩的另一种特殊形式是非完全句,句子在语法上残缺、不完整,却能造成一种特别效果。“百姓捣毁肮脏的杯子/盛囤空胃、麸糠”(《粮食》):“肮脏的杯子”指杯子形状的粮棒(稷棒、玉米棒),但在句中只出现喻体,省略了本体;“盛囤空胃、麸糠”是说以粮食、麸糠盛囤空胃,“盛囤空胃”是主谓倒置,承前省略了宾语,“麸糠”只出现宾语,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再如《目的论者之歌(青草)》第二节:“我从一直蜗牛的花纹里/一只雄蜂在它的背上”。第一句未完,就跳接第二句,使得蜗牛、雄蜂两个形象快速并接并得到突出。这样的省略法为求表达的效果或语调的一气,违背了一般语法,有时不免造成理解的歧义和障碍。

通感在戈麦早期诗作中就有出色的运用,如“夜里晚钟结起一层薄薄的冰”(《水》)“呼喊/如一条灰红的带子/从我苍白的喉咙里缓缓伸出”“我呼喊/带着一座宅子的气味”“我用模糊的面部/向你呼喊”“呼喊长满皮肤”(《秋天的呼唤》)“怀念如傍晚的窗外/雨水浸泡的模糊的树影/……/感情的哭声隐隐传来/湿润了马厩里残存的/优越的好时光”。第二例中,连续把“呼喊”(声音)视觉化、嗅觉化、空间化、身体化,写出了诗人对真正的生活的渴望,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铁与砂》中通感的例子也不少:“我十指的痛楚/如十根锋利的麦芒”“幸福,幸福,过往的车辆”(《麦子熟了》)。前一句把身体上的痛感转化为视觉形象;第二句把心理的感受视觉化,同时也用到了省略。《铁与砂》之后的诗作中例子也不少。“一声鸣叫像一粒啄尖上的石子”(《沧海》)以视觉形象呈现听觉的感受,是突出的例子。如果说比喻是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建立外部世界的统一;通感则是在不同感觉之间建立联系,建立内部世界的统一。也就是说,这两种修辞的手段都关系诗的本质,具有超越修辞的意义。

还有一种不对称性比喻——喻体和本体在大小、性质上形成巨大反差——也可归入这类。例如,《我们日趋渐老的年龄……》中把皱纹比作大海的波浪:“要是我们能用年轻的巨布蒙住这匹/日夜奔向大海的马的眼睛,它一定会/安详地跃入这片无声无息的海洋/我们密致的皱纹是大海激起的波浪。”皱纹比作大海的波浪。这是大小的不对称。同一首诗中另一个精妙的比喻:“要是我们可以将我们渺小的躯体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年龄就会从我们体内/斜飞出去,像一个沉重的铅球/和投掷者一起沿弧线向外奔去”。说年龄像铅球从我们的身体飞出去,喻体和本体性质上完全不对称,近乎无理,但前面的假设从句“将我们的躯体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它提供了前提。从意义上讲,这个比喻的意义与“不知老之将至”相近,但通过一个性质上严重不对称的比喻,这层意思被说得非常别致,具有典型的现代比喻的特征。

注释:

1、何香久《一苇渡江·自序》(1991年10月)。

2、戈麦《戈麦自述》,《彗星——戈麦诗集》,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3、戈麦1990年11月5日致褚福运信,见《戈麦全集》第五编(即出)。

4、这段话出自爱德华·B·杰曼《超现实主义诗歌概论》(黄雨石)的最后一段,见《外国诗(二)》,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3页。此文为杰曼为其所编《英美超现实主义诗选》所写的序言。参照戈麦的笔记可知,诗人后来按照此文提供的线索对英美、拉美超现主义诗歌做了较为广泛的阅读。

5、郑克鲁《超现实主义》,袁可嘉、董衡巽、郑克鲁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二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77~278页。戈麦笔记中抄录了这一段。实际上,到1934年,超现实主义者,至少布勒东,已经“不再满足于……信笔直书的写作,对梦境的重述,即席演说,自然流露的诗歌、绘画和行动”。其后的《什么是超现实主义》一书进一步解释,超现实主义今后将把上述种种仅看作是一些素材,利用它们去寻求一种统一的表现方法,以表现有意识世界和无意识世界中事件的连续性(参见爱德华·B.杰曼《超现实主义诗歌概述》,黄雨石译,载《外国诗2》,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9页),甚至有意“把无意识的力量交给清醒的头脑去处理”(同上,第223页)。但在正统的超现实主义者那里,上述目标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而另一些受超现主义运动影响的诗人如佩斯、埃里蒂斯、聂鲁达等,显然从这一目标受益甚多。

6、见《戈麦全集》(即出)第四编“文论集”。

7、勃莱认为,人类思维受三种脑支配。第一种为爬行类脑,主司求生本能;第二种为哺乳动物脑,主司人类的基本感情;第三种为新脑,主司冥想。深层意象派的诗为新脑所创造,但亦受前两种脑的影响,触及所有感官。诗人在心灵的史前逻辑和原始层次上,体验到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性和转换性,并让读者也体验及此。参见张子清《美国深层意象派诗简仑》,《外国文学》1989年第5期,第90页。戈麦在笔记里摘录了张子清此文的要点及全部举例的诗作。后来又自己动手翻译了勃莱的5首诗。

9、爱德华·B·杰曼《超现实主义诗歌概论》,《外国诗(二)》,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3页。戈麦笔记引过这一段。

10、郑克鲁《超现实主义》,袁可嘉、董衡巽、郑克鲁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二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76页。

11、张子清《美国深层意象派诗简仑》,《外国文学》1989年第5期,第90页。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粮怎么读粮组词粮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粮是什么意思《国语字典版》 「粮」 拼音:[liáng] 怎么读: 1. 名词谷类食物 2. 名词赋税、田赋 粮是什么意思《辞典简编版》 「粮」 拼音:[liáng] 怎么读: 1. 谷类食物的总称。【组词】乾粮、杂粮、粮食 2. 古时以粮为田赋。【组词】纳粮、粮税 粮字组词 「粮」词语组词 五粮液 粗粮 粮票 杂粮 粮https://zidian.bi0.cn/7CAE__hanyu.html
2.粮,粮字,粮字拼音,粮字部首,粮字笔画,粮字含义,粮字解释,粮字典故查询的字:粮 粮 音节:liang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1841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 《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 《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2%AE
3.食粮造句3、洗簌器具不乱用,买菜购物戴口罩。出门自带喝水杯,集体餐饮消毒碗。疾控中心常检验,烟酒不沾肝舒安。蚊虫苍蝇消灭掉,杂食粮蔬身体康。愿你远离肝炎。 4、不知什么东西在使他从陈腐的学说里摄取精神食粮,仿佛他那壮硕的体格的唯我主义已经不再能滋养他那颗唯我独尊的心了。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4.字音复习资料大全(精华)1.(2013大纲全国,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女红(ɡōnɡ)安土重迁(zhònɡ)商埠(fǔ) B.莅临(lì)大放厥词(jué)挟制(xié) C.懦弱(nuò)年高德劭(shào)两栖(qī) D.遽然(jù)精神抖擞(sǒu)坍陷(t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ktplex8.html
5.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4、如果看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倒掉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制止和劝阻。女:看来同学们真的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了。为了宣传爱惜粮食,提高人们的节粮意识,联合国把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可见全世界人民都已投入到惜粮节粮的活动之中,让我们把勤俭节约时刻铭记在心吧!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7884.html
6.睛字可以组什么词1、两字词语类 眼睛、张睛、猫睛、凝睛、鹘睛、龙睛、目睛、青睛、回睛、点睛、定睛、金睛、转睛、瞳睛、重 睛、停睛、悍睛、守睛、睛、通睛 2、四字词语类 目不转睛、火眼金睛、擦亮眼睛、龙睛凤颈、眼睛发白、金刚眼睛、鼓睛暴眼、眼睛珠子、眼不转 https://youxi.xkyn.com/wy-reh2e5s5h5b2ser5hye.htm
7.寅吃卯粮的近义词寅吃卯粮的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寅吃卯粮用法 寅吃卯粮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寅吃卯粮怎么造句 寅吃卯粮的成语用法词语近/反义词 含寅的词语 含吃的词语 含卯的词语 含粮的词语 字典查询 寅的意思 吃的意思 卯的意思 粮的意思更多词典汉语词典国语辞典词语造句 词语字数两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多字 http://m.gudian8.com/jinyici-fanyici/detail/e5af85e59083e58dafe7b2ae/
8.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诗怪词这首吟松月诗为联珠体诗中的另一种格式,即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而不是前后蝉联。 这种体一般每句有两个相同的词,可称之为两字连珠诗。这首可叫松月连珠诗。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1 明 唐寅】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 月下几般花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9263_889221958.html
9.府字组词大全带府的词语有哪些京府、府户、土府、府差、府史、府镇、绛府、庾开府、府朝、府端、府丞鱼、府学、府帅、天府之國、俭府、莫府、兩府、闔府、府庠、府命、府君、府戶、府廨、二府、拜府、风府、府实、府兵制、府种、府聚、府守、讼府、幕府書廚、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https://www.zhcidian.com/cidian/zuci/2395.html
10.诸暨方言词语的文化透视这不仅说明了诸暨的地理、文化,也揭示了诸暨人民的性格:性直,易解,即直爽;好斗,即稍逊谨慎;聪慧[48]。这些都对诸暨方言词语的产生了并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可以这么说,诸暨方言是诸暨地方特点的总合,是诸暨地理、人文的总合。有相当多的词语,只有结合诸暨的文化的有关因素进行阐发,才能真正把握其意义。http://ywh.usx.edu.cn/info/1031/2156.htm
11.中国方言(三)福建境内主要有闽语和客话两种方言,其中以闽语影响最大。 闽语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次方言:(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3)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5)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其中又以闽南方言影响为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09/23/2478227_132622416.shtml
12.[世界遗产在中国138集]解说词.doc圣迹图 在陈绝粮 圣迹图 退修诗书圣迹图 职司委吏三圣图 颜回 孔子 曾参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12.15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在中国18(CCTV高清)——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2001.12 在这段东西绵延一公里的山崖上,矗立着二百五十二个窟龛、五万一千余尊精美的佛像。它们最大的高十七米、最小的仅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001/5655815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