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讲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怎样辨别名词、形容词活用呢?除结合上下文意辨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名(形)+代。
代词前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形容词修饰。
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说苑·君道》
既臣大夏而君之。《汉书·张骞传》
(二)助动+名(形)
名词、形容词前有助动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助动词是修饰动词的。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所+名(形)、者+名
结构助词“所”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只与动词及其词组结合。
食吾之所耕,衣吾之所蚕。苏洵《易论》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
4、名+名(非并列、偏正关系)
两个名词连用,若非并列、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盐铁论.非鞅》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下》
5、副+名
除判断句外,名词通常不受副词修饰。
臣闻明主涖政,有闻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范雎《献秦昭王书》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国语.周语中》
6、名+介宾短语
名词不能带补语。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孟子·梁上》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论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名+而+名、动+而+名、名+而+动
名词由承接连词“而”连接,活用为动词。
君其耳而未之目耶?《韩非子·外左上》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