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9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3、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一、教学要求。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找出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四、反馈检测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字注音

巢chao蔓man驳bo瞅瞅chou雏儿chur

啄zhuo呷呷xia睑jian眸mou

3、画出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7珍珠鸟

怕人不怕人

信赖

美好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找出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二、导入

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3、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指名读本段。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这种结尾特点叫做卒章见志。)

3、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相互信赖)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五、反馈检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7.珍珠鸟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课后反思:

教学《珍珠鸟》一课,我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朗读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学生分组赏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设计意图

导入

(18)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2—4】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5】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猴王出世》

①组交流:说说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文能够了解到在石猴的提示下群猴拜石猴为王。

引导学生回顾和交流积累的理解古典名著语言的方法,教师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好的方法进行拓展、概括、总结。使学生切实掌握了理解古典名著语言的方法。

新课教学

(22)分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出示课件6】

榜文印信驿站郎中

店家客舍货郎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7、8】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课件9】

①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②但凡:凡是,只要。

③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④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⑤石碣:石碑。碣,石碑。

(二)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0】

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小组交流: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2)互相交流,说说是怎么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出来的。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

③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④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1)小组交流: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2】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三)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12】

(1)小组交流:猜猜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描写的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他时的描写。)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

(2)全帮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李逵)

②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鲁智深)

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沙悟净)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6】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7】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3)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4)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泊船瓜洲》。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二、板书诗题,读题。

1.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2.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3.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三、诗句赏析。

1.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6.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7.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学生口述。

8.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引导从课题的船停靠在“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学会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教学内容:学习《秋思》和《长相思》。

一、谈话导入。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指导朗读。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4.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三、品读感悟。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小结: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四、继续品读。

1.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这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生答:道不尽)。

3.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4.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

有关海豚的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板书海豚救人)

二、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海豚的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画出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它为什么能够救人?画出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1、通过预习,你知道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它是怎样的一种动物?(生自由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了解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体会海豚救人的方法。)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2个学生)

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后教师小结: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7、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课内检测: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习()()常()()力尽()出()外

见()勇()面目()()不可()()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豚是用()呼吸的()动物。

2.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的,而是非常()的。

4.海豚救人往往是()行动。

8.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救人的原因:照料天性

这节课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本节教学一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在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时播放了海豚见义勇为的录像,在有感情朗读第5—8自然段时也播放了录像,海豚精彩的表现直观、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节课都处于兴奋、感动的状态,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自然地体会到了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材分析:

本文从远看红树林、近看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红树林。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贫瘠、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红树林的精神。通过学习,体会红树林的奇异壮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红树林的绚丽多姿、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构想:

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奇观,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读课文,对红树林有个初步的印象,之后,再引入课文,使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绚丽多姿、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师:搜集有关红树林的资料,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红树林的资料。

2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大自然的奇观,你都知道哪些?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壮观景象。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另一个奇观,海南岛琼山的海底森林——红树林。根据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边读边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检查词语:

栅栏抵御婀娜绚丽多姿贫瘠纵横交错倘若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师重点指导:御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1、你喜欢红树林吗?为什么?找出课文的有关句段精读,学生说说感受?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重点写的是什么?

(2)自己读,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描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红树林的雄伟壮丽,用高昂的语气来读。

(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感受红树林的奇异壮观。

(4)指名读,精度体会。

3、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交流。

(2)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进行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4、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说说这一段写的是红树林的什么方面?(板书:红树林的繁殖)

(1)红树林的繁殖有什么特点?在书上找出来,同位互相读一读

(2)倘若被海水冲走,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5、怎样理解红树林的精神?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用划出你读懂的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尽量四人讨论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6、再读课文,为什么红树林被成为天下奇观?说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的情感,突破难点。

7、补充资料。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师生共同总结。这篇课文从远看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四个方面介绍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的壮观景象。

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过,下节课,练习写提纲

板书设计

近看:雄伟

红树林远看:神秘奇观

繁殖:胎生

精神:奉献

课后反思:

理解课文内容,写提纲。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加深理解课文。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在倾听中完善自己想法。

3、认真读每一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同位交流

4、这篇课文写了红树林德哪些方面?试着编写提纲,把段意用简单的词概括出来

5、美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

1、选择喜欢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2、小组内评读,选出组员全班交流。

四、写生字

1、出示生字:

(1)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御倘栅

(2)小组讨论这些字的特点,学生写的时候注意结构特点。

(3)另外的字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写字经验,独立书写,有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2、同位互相评议。

同位交换作业本,认为写得好就奖给对方一个小水果。

学生作业展示,同学互评。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书写生字写摘录笔记。

2、继续搜集红树林的资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疑激趣导入课题

放歌曲《龙的传人》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乐山龙舟会

龙舟夺标规模宏大

乐山龙舟会抢鸭子竞赛喜气洋洋

放漂灯精彩纷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4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难点: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一、导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尽职抓痒稿纸咕噜闭息凝神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性格古怪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阅读全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1)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学生合作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

(淘气)胆小勇猛

(2)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

理解:

①课件……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理解:①投影出示有关句子,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它在做什么?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在想什么?

②读出猫的尽职

(3)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认为这是只怎样的猫)?

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

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4)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

①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哪里还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

②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

既(),又();

既(),又()。

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③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字幕变色)齐读第一句话。

1听写生字。

2有感情读文。

1.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2.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2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三、汇报展示

(一)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1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

2感受猫的可爱

①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怎么理解?

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

读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拓展延伸

1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①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

1.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五总结全文:

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所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THE END
1.带殖的成语含殖字的成语成语词典八九网词典,带殖字的成语大全,可以查询包含有殖的成语和带有殖的词语,还可以查询以殖字开头的成语词组。https://bajiu.cn/chengyu/?list=9071
2.殖字组词《殖》组词 殖组词 殖字可以怎么组词 殖的组词有哪些 殖能组什么词https://zidian.bi0.cn/6B96__zuci.html
3.殖是什么意思殖的拼音殖怎么读汉语字典「殖」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殖shi ——如“骨殖”( gǔshi):尸骨 另见zhí 「殖」字方言集汇: 粤语:zik6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tsiit8[客语拼音字汇]cid6[宝安腔]cit8[客英字典]chit8[海陆丰腔]chit8[梅县腔]chit8[东莞腔]cit8 潮州话:思英4思因8,sêg4,sig8[揭阳]sêg4,[澄海、饶平]思https://www.zidianwang.cn/zidian/6B96.html
4.殖殖拼音殖怎么读殖部首殖意思殖笔画 12 注音 iㄓˊ 繁体字 殖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撇折捺横竖竖折横横横横 殖的意思、基本信息 殖五笔86:GQFH 殖五笔98:GQFH 五行:金 UniCode:U+6B96 四角号码:14212 仓颉:MNJBM GBK编码:D6B3 规范汉字:2594 http://zd.025773.com/%E6%AE%96_zi/
5.滋殖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滋殖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7条滋殖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滋殖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滋殖造句 1、自皇家受命,将四十年,薄赋轻徭,户口滋殖。 2、蚴虫者,分三品,下品者为幼虫,寄于人体,滋殖奇快,须臾可至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9064543ac990645/
6.色丝虀臼是什么意思色丝虀臼的解释怎么读读音成语 色丝虀臼 繁体 色絲虀臼 拼音 [ sè sī jī jiù ] 怎么读 解释 指绝妙的文辞。《随园诗话》卷十一引清蒋士铨《迈陂塘》词:“东涂西抹年华改,説甚色丝虀臼。”参见“色丝”。 字数 四字成语 热度 生僻【色丝虀臼】成语接龙有哪些 顺接:以"臼"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臼杵之交 臼头深目 臼灶http://mcy.gei6.com/sesijijiu__rg48f08u.html
7.诗词平仄格律和押韵的基本知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https://www.360doc.cn/mip/1031403089.html
8.2024春语言运用综合资料四四、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31/05/503199_1112754000.shtml
9.殖汉字释义拼音笔画笔顺词性: 殖/v/普通动词 情感倾向: 正向92.478% 繁体: 殖 汉字编码: 2594 五笔编码: GQFH 郑码编码: AREL 仓颉编码: MNJBM 四角编码: 14212 电码编码: 2994 ASCII码: 殖 Unicode码: 6b96 URL编码: %E6%AE%96 CSS编码: \6b96 注音: ㄓˊㄕ 异体字: ? 五行: 金 造字法: 形声 殖组词语2https://www.xiediantong.net/zidian/291c099cfde3cb9c/
10.蚂蚁庄园的今天正确答题蚂蚁庄园答案合集202410.10:有人自称快递客服,要求你提供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可以提供吗 答案:不可以,有陷阱 10.9: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舞狮通常有什么寓意 答案:吉祥纳福 10.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萧瑟”指的是什么 答案:风吹草木的声音 10.8: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是 答案:寒露 10.8:以下哪一项说的是寒露时https://www.duotegame.com/mgl/44691.html
11.九下语文第四单元同步作文7篇(全文)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兴高彩烈 缅甸 嬉闹 撕打 B. 得意洋洋 汲取 睚眦 天赋 C. 比比皆是 反馈 端倪 锻炼 D. 各执己见 陡峭 悬崖 纷纭 3.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 A. 遐想:胡思乱想。 B.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6e9midm.html
12.www.hansenfamen.com/xxxr82246326.html可以免费看叼的网站 管家婆四期必出三期次料 滝川惠理Av一区二区 糖心app改名成什么了国产 不行了要喷了啊啊 村妓94版 夫の目の前で犯されて―円満夫婦の落日 臭脚H中文字幕 三区四区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葫芦里不卖药,千万影片 国产女调教男的在线视频 混乱小镇公交车售票员用B售票 脱裤子求插美女同http://www.hansenfamen.com/xxxr82246326.html
13.阅读周练八年级上答案新语文高效阅读周周练八年级答案(五篇)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4分) a.解 jiě解决押解解释解数 b.宿sù宿舍宿营宿命归宿 c.恶wù厌恶恶心恶习恶劣 d.差chā差错误差出差差距 3、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混淆深邃赋予相形见绌 b.考察戈壁清澈沧海桑田 c.郭煌狼藉崩塌http://cooco.net.cn/zuowen/1117308.html
14.嘉兴教育学院教学评价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03年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形式基本上跟2002年的试题相同,即只要求考生在每组四个词语(包括成语)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且有错别字的各组中也只包含一个错别字。因此整体上说这道题的难度并不高。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又是最容易错(至少是不容易辨识)的,而且给出的其他没有错别字的词语http://www.jxjy.com.cn/art/2004/9/13/art_1121_238828.html
15.四字词语大全四字词语查询四字成语大全第478页四字词语大全 山高水远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基本解释 【名称】山高水远 【拼音】shān gāo shuǐ yuǎn 【解释】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示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六:“她自己反正老了,有个山高水远,也就由它去了。”https://www.hujiang.com/cidian/sizideciyu_478/
16.韵母难点突破(精选8篇)b?gěngergeng:耕更梗耿庚哽羹鲠绠埂颈(脖颈儿)(3)普通话中h与en相拼的字只有四个,其余都是eng韵字。例如: h?nhěnhěn hanhen:痕很狠恨 hēngh?nghēngh?ngh?ngh?ngh?ngh?ngh?ngheng:哼衡亨横恒珩蘅桁鸻 【综合练习】 1.朗读词语 单音节词语练习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za6t0z3.html
17.器组词器字怎么组词可以组什么词名词 用具的总称。【组词】:「陶器」、「【查看器字意思】 「器」字开头的词语 器素 器宇轩昂 器满意得 器实 器遇 器貌 器官移植 器范 器度 器酸 器行 器谋 器饰 器械 器刃 器皿 器件 器食 器爱 器望 器作 器师 器数 器乐 器人 http://www.yuwenke.com/zuci/qi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