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司给的起薪只有5000元。仔细算一笔经济账,公司地处广州,包午餐,如果算上租房费、水电费以及日常的开销,感觉一个月根本攒不下什么钱,如若控制不好,甚至还有可能入不敷出。
对于一份工作,我们很容易以薪资的高低来评判它的等级。当然,这种评判方式对于毕业10年后处于稳定状态的人来说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标准,但对于刚刚出去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尤其有两份offer可以选择时,多出的几百元钱很容易让人忽视一些更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应该如何看待你的第一份工作给的薪资呢?
2
首先要有个认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并不会太高,同行业的薪资起伏也不会太大。
对于刚刚出去的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工作第一年基本很难为公司创造太大的收益,但公司是依法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营利。既然你不能为公司创造太大收益,公司怎么可能在最初就给你高工资呢?
同时公司为了让应届毕业生尽快熟悉行业现状与前景、岗位操作事项,也必将会提供一系列职业培训和锻炼机会,再加上一部分公司考虑到,自己辛辛苦苦刚刚培养出合适岗位的人才,或许不到2—3年就跳槽去其他企业了,这时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3
再来想想,即使起薪较高,但工作前一两年,个人财务盈余可能也是相差无几。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毕业于西部某重点大学,一毕业就供职于深圳某家著名的网络公司,月薪1w+,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但那年的过年聚会,谈到薪资时他却也在诉苦,为啥呢?虽然看起来他的月薪较高,但一个月下来房租水电大概3k+,吃饭伙食2k+,一个星期总要下下馆子,和朋友聚聚会,吃吃饭聊聊天吧,这也是一笔开销,同时有了女朋友,周末有空出去周边城市游玩,总要有点开销吧…
这样,一个月结算下来,基本没有太多结余。
这应该也是众多刚刚出去工作的毕业生现状吧,无论起薪高低,一个月下来,或许都变成月光。即使相当自律,省吃俭用,想通过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有大幅结余,可能颇有困难。
所以,第一份工作,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必要过于看重。比起起薪,想想工作10年后的薪资更有意义。
而相比起5000元的起薪,对于第一份工作,我更在意的是以下这些东西。
4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前5年浑浑噩噩,没有调整好状态,当进入到毕业后的第二个5年,这时有了家庭小孩,同时大部分都会背负房贷车贷等债务,精力干劲有所受损,这时还想大展身手,肯定颇为受限。
5
你的事业,那个即将伴随你30至40年的事业。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同班同学工作5年、10年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下这样的情况。
小A工作第一年起薪5000元,但十年后年薪破50w+,发展前景看好;
小B起薪也是5000元,经过十年稳步发展,做到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年薪30w+;
小C起薪1w+,但这十年,仍是在本部门工作,薪资也并无多大起伏;
同时,作为人的情感需求,总要在某些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工作,作为我们接下来人生30-40年的重要事项,如果在这里找不到喜悦,找不到存在感,那人生的幸福感定会大打折扣。
6
态度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行动了。
行动重点在哪?锁定在三个方面:良好的职业习惯、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这里将重点谈谈职业习惯。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名著《习惯的力量》中说到: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关键词有三个,无意识、日常、重复。
比如说我们早上7点起床,刷牙洗脸,中午12点吃饭,晚上11点睡觉等等,这都是习惯,都是无意识的日常重复活动。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一个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而第一份工作,作为大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良好平台,就是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大好时机,如若这时职业习惯有所偏差,后期若想纠正,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这也是为什么在舒适圈工作久了更难应付灵活多变的工作内容和环境。
什么是良好的职业习惯?
对待工作:勤奋刻苦,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及时反馈,认真请教;
对待自己:严于律己,积极心态,保持忠诚,时刻学习。
好的职业习惯一旦养成,后面机遇源源不断,发展自是水到渠成。
7
最后再来谈谈起薪、不同公司发展平台、待遇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来比喻,你可能了解的更为清晰。
招聘季,A、B两家同行业的公司来到学院招揽人才,相同的岗位,A公司给的起薪高,B公司给的起薪偏低,但B公司的员工培训更为完善,成长更为迅速,晋升渠道更为顺畅。
同为毕业班同学的小明和小花分别去到A、B两家公司,三年后,去到B公司的小花能力大大提升,成长更为迅速,如若这时小花从B公司跳槽去到A公司,有无可能一下成为小明的上级,工资待遇翻倍呢?道理显而易见。
能力锻炼在自己身上,再怎么也带不走的,第一份工作,好的平台成长比起薪更重要。
对待第一份工作,对待5000元的起薪,应该要更为清晰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