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食物”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构建健康与可持续的食物体系
“多元化食物”强调生产方式的现代性,有利科技创新发展、孵化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增长
《意见》指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多元化食物供给系统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包括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当前生产方式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如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城市农业等多种新模式。传统农业通过改良种子品种、优化灌溉系统、推广有机种植等措施,正在通过高新技术如各种组学、工程、信息等技术向更加精准、高效和可持续的现代化方向转变;现代工厂化种植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等因素,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立体化的工厂栽培,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并能全年无休地进行作物栽培;城市农业通过利用屋顶、阳台等闲置空间和垂直农场、水培技术等新型种植方式,可以缩短食物供应链,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通过整合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的生产方式,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灵活、适应性强的食物供给体系,并催生新型的商业模式和农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多元化食物”强调消费习惯的丰富性,降低单一食物依赖风险
《意见》提出食物营养健康消费,倡导居民减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产品及全谷物消费。鼓励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口味偏好以及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尤其不必局限于传统食物,而是积极探索和尝试来自不同生态系统的多元食材,全面满足每日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深色蔬菜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自由基损害;而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则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通过搭配深色蔬菜、全谷物、坚果、豆类、海洋或淡水环境的水产品等不同种类的食物,养成健康、平衡、丰富多元的饮食理念,可以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这样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积极影响,还能促进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意见》的发布,“多元化食物”必将成为引领饮食理念变革的关键举措。需要积极应对政策法规适用性、生产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等挑战,从而更好拥抱丰富多样的食材组合,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进而构建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可以说,“多元化食物”就像一首跨越空间的交响乐,将大地的馈赠、海洋的慷慨、森林的秘密、微生物世界的奇妙,乃至温室的四季常青、城市屋顶的绿色田园,都汇聚成一曲与“餐桌”相互交织的乐章。这一乐章将伴随国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食物安全保障能力的增强,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共同谱写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