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裳:1.cháng。1)古代指遮盖下体的衣裙。2)光明。2.shang(轻音),衣服。简而言之:上“衣服”,下“裙裳(cháng)”。
关于“裳”读“shang”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曰:“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却被读成了“yīshāng”。此说销声匿迹后,直到了民国八年(1919年),在由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审定出版的《国音字典》中,情况才突然发生了变化”:有了“常(cháng)”、“裳(sháng)”的两个注音。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修订本)》(中华书局,2020年4月版),这是“衣”作为“服”的核心义。”郑茵在《咬文嚼字》(2000第期)载文《从误读中产生的新音——谈“裳”字轻声的来历》,指出,“《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第2版)‘裳’字条只要cháng一个读音,含义是泛指衣服。普通话‘衣裳’是一个词,读音yīshang。‘裳’在其中读轻声,不标调,只是一个词缀,无实在意义。”
3)上述姚博士和赵教授观点准绳上该当肯定,本书观点:按照国家语委“旧文旧读”之明文规定和《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的说法,“裳”之发音现在应遵照以下准绳:一是古文必须旧读。二是现在除了与“衣服”“衣裳”有关的口语化组词外词语读“sháng”外,其他如“罗裳”“霓裳”“红裳”“云裳”等,以及与“光明”“华丽”“裤裙”,还有旧词、成语,均读“cháng”。四是新体诗词应按照“sháng”音去创作。
误例:湖北卫视(2017年4月21日)《好芳法课堂》,掌管人王芳问:“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门槛露华浓’中的‘衣裳’的‘裳’怎样读?”,现场60%的学生说读“sháng”,王芳解释称:读“cháng”,不读“sháng”。2)央视纪录片《长江序曲》提到古代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中的“裳”字,与字幕同步的画外音读“shāng”。这一读音不对,正确读法应该是“cháng”。
附:“裳”字组词的读音
1.读“Shang”的“裳”字组词:摆衣裳、捶衣裳、嫁衣裳、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他人作嫁衣裳、孝衣裳、小衣裳、衣裳、衣裳格(槅)子。
2.虽然为“衣服”“衣裳”之义,按照当今言语习惯“裳”字读“Shang”,但因为“旧文旧读”的准绳,要读“cháng”的组词:拱手垂裳、圭裳(官服)、袿(1.guī袿,长襦,妇女的上衣。2.guà古同“褂”)裳、红裳(本意指红色衣裳,借指美女)、鸿衣羽裳、坏裳为裤、嫁衣裳水、湔(jiān,洗)裳、佩风裳鸿、佩风裳羽、水佩风裳、衣裳盟(之)会(穿着礼服聚会)、衣羽裳毁、征裳(出征将士穿的衣裳)。
3.“裳”字读“cháng”的组词:
1)“裳”字为首的两个字组词:裳裾、裳帷、裳帏、裳裳、裳服。
2)“裳”字在结尾的两个字词语白裳、斑裳、弁裳、襜chān裳、垂裳、丹裳、倒裳、断裳、风裳、黻(fú)裳、公裳、冠裳、衮裳、荷裳、虹裳、黄裳、卉裳、甲裳、兼裳、蹇(jiǎn)裳、褧(jiǒng)裳、客裳、抠裳、裂裳、龙裳(龙纹的衣裳)、轮裳、轮裳、罗裳、霓裳、皮裳、褰(qiān)裳、搴(qiān)裳、牵裳、衾(qīn)裳、青裳、衽(rèn)裳、素裳、繐(suì,改为简体字)裳、衰裳、蜺(ní)裳、韦裳、帷裳、帏裳、雾裳、下裳、玄裳、轩裳、熏裳、纁裳、绣裳、缨裳、蚁裳、羽裳、云裳、杂裳、簪(zān)裳、帐裳、朱裳。
3)“裳”字居中的3字组词:越裳氏、霓裳素、霓裳舞、奉裳衣、郁金裳。
4)“裳”字成语:垂裳而治、倒裳索领、颠衣倒裳、冠裂裳衮、坏裳为裤、坏裳为袴(kù)、渐帷裳椎、髻(jì)卉裳作、裂裳裹膝、裂裳裹足、裂裳衣疮、霓裳羽衣(曲、舞)、褰裳躩步、綀裳竹笥、玄裳缟衣、掎裳连袂、衣裳楚楚、掎裳连襼、衣绣裳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