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人有言语衣服体貌端修,咸谓之乐。乐书者,犹乐记也,郑玄云以其记乐之义也。此於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者,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之,亦略有分焉。刘向校书,得乐书二十三篇,著於别录。今乐记惟有十一篇,其名犹存也。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於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正义】:音刈。悲彼家难,【正义】:乃惮反。家难,谓文王囚羑里,武王伐纣。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正义】:言成王作颂,悲文王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正义】:为,于伪反。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正义】:音洛。言不乐至荒淫也。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正义】:比音鼻。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於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索隐】:上姑尧反,又音叫。下音击。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索隐】:辟亦君也。【正义】:辟,并亦反。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於鲁,【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於鲁而去也。或作“逐客”,误耳。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索隐】:按:系、家语所云孔子嗤季桓子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於丧身灭宗,并国於秦。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正义】:祖伊谏殷纣,纣不听。孔安国云祖己後贤臣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正义】: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適,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谏二世,故名之也。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索隐】:按:过沛诗即大风歌也。其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也。侯,语辞也。诗曰“侯其祎而”者是也。兮亦语辞也。沛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令小兒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鳷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於乐府习常肄旧而已。【正义】:肄音异。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索隐】:按:礼乐志安世房中乐有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於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硃明,【集解】:瓚曰:“尔雅云春曰青阳,夏曰硃明。”秋歌西昚,【集解】:韦昭曰:“西方少昚也。”冬歌玄冥。【正义】:礼记月令云玄冥,水官也。世多有,故不论。【索隐】:言四时歌多有其词,故此不论载。今见汉书礼乐志。

乐者,所以象德也;【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明礼乐之所施各有本意,在於象德也。此言乐意也,言乐之所施於人,本有和爱之德。礼者,所以闭淫也。【正义】:此言礼意也。言礼之所施於人,止邪淫过失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集解】:郑玄曰:“大事谓死丧。”【正义】:民有丧则先王制衰麻哭泣之礼以节之,使其各遂哀情,是礼以哀之也。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正义乐音洛。大福,祭祀者庆也。民庆必歌舞饮食,庶羞之礼使不过,而各遂欢乐,是有以乐之也。哀乐之分,皆以礼终。【正义】:分,扶问反。结二事。哀乐虽反,皆用礼节,各终其分,故云皆以礼终。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後也,误在此。“闭淫”之後,又用此章广为象其德,故云圣人之所以观德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集解】:郑玄曰:“谓立司乐以下,使教国子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义】:此第六章名乐象也。本第八,失次也。明人君作乐,则天地必法象应之。中有五段:一明淫乐正乐俱能成象;二明君子所从正乐;三明邪正皆有本,非可假伪;四证第三段有本不伪之由;五明礼乐之用。前有证,故明其用别也。今此明淫正二乐俱能成象,故先言淫乐为习应人事也。言君奏奸声之乐以感动人民,则天地应之而生逆乱之气也。逆气成象【集解】:郑玄曰:“成象谓人乐习之也。”而淫乐兴焉。【正义】:兴,生也。若逆气流行於世而民又习之为法,故云成象。既习乱为法,故民之乐声生於淫佚也。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正义】:言顺气流行,民习成法,故乐声亦生於和也。倡和有应,【正义】:倡音昌尚反。和,胡卧反。君唱之,天地和之,民应之,故云唱和有应也。回邪曲直各归其分,【正义】:分,房问反。此是有应也。回邪,不正也。曲,折也。直,不邪也。言相应和,表直影正,表曲影邪,各归其分也。而万物之理以类相动也。【正义】:奸声致慝,正响招顺,是以天下万物之理,各随君善恶,以类而相动也。

德者,性之端也;【正义】:此乐象章第三段,明邪正有本,皆不可伪也。德,得理也。性之端,本也。言人禀生皆以得理为本也。乐者,德之华也;【正义】:得理於内,乐为外,故云德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正义】:历解饰所须也。乐为德华,若莫之能用,故须金石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正义】:前金石为器,须用诗述申其志,志在心,不术不暢,故用诗述之也。歌,咏其声也;【正义】:若直述其志,则无醖藉之美,故又长言歌咏,使声音之美可得而闻之也。舞,动其容也:【正义】:若直咏歌未暢,故又举手蹈足以动其形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正义】:三者,志、声、容也。乐气,诗、歌、舞也。君子前有三德为本乎心,後乃诗歌舞可观,故云然後乐气从之也。是故情深而文明,正义德为性本,故曰情深也。乐为德华,故云文明。气盛而化神,【正义】:歌、舞、蹈,乐气从之,故云气盛。天下咸宁,故曰化神也。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集解】:郑玄曰:“三者,本志也,声也,容也。言无此本於内,则不能为乐耳。”【正义】:内外符合而无有虚假,不可以为伪也。

乐也者,动於内者也;礼也者,动於外者也。【正义】:此乐化章第二段也。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既方明所失,故前更言其所发外内不同也。动亦感触。故礼主其谦,【集解】:郑玄曰:“人所倦也。”王肃曰:“自谦损也。”【索隐】:王肃曰:“自谦慎也。”乐主其盈。【集解】:郑玄曰:“人所懽也。”王肃曰:“充气志也。”礼谦而进,以进为文;【集解】:郑玄曰:“进者谓自勉强也。文犹美也,善也。”王肃曰:“礼自减损,所以进德修业也。”乐盈而反,以反为文。【集解】:郑玄曰:“反谓自抑止也。”王肃曰:“乐充气志而反本也。”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集解】:郑玄曰:“放淫於声乐,不能止也。”故礼有报【集解】:孙炎曰:“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王肃曰:“礼自减损,而以进为报也。”而乐有反。【集解】: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索隐】: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也。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集解】:郑玄曰:“俱起立於中,不销不放。”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明乐唯圣人在上者制作,天下乃从服也。若内有喜,则外歌舞以饰之,故云先王以乐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魏文侯问於子夏曰:【正义】:此章第八,明文侯问也。文侯故晋大夫毕万之後,见子夏而问於乐也。“吾端冕而听古乐【集解】:郑玄曰:“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正义】:此文侯问事也。端冕谓玄冕。凡冕服,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故称端也。著玄冕衣与玄端同色,故曰端冕听古乐也。此当是庙中听乐。玄冕,祭服也。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文侯曰:“敢问如何”【集解】:郑玄曰:“欲知音乐异意。”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正义】:当,丁浪反。此答古乐之由也。天地从,四时当,圣人在上故也。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无祅祥,此之谓大当。【集解】:郑玄曰:“当谓不失其所也。”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曰:‘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集解】:郑玄曰:“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俾当为‘比’,择善而从之曰比。”俾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集解】:郑玄曰:“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及後世。”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与”【集解】:郑玄曰:“言无文王之德,则所好非乐。”

文侯曰:“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

宾牟贾侍坐於孔子,【正义】:此第九章。名宾牟贾问者,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故云牟贾问也。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集解】:郑玄曰:“武谓周舞也。备戒,击鼓警众也。”【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事,凡问有五,此其一也。备戒者,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使乐人各备容仪。言初欲奏乐时既已备戒,使有节奏,故令武鳷者备戒已久。疑其迟久,故问之也。

答曰:“病不得其众也。”【集解】:郑玄曰:“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忧其难。”【正义】:牟贾答也。亦有五,而二答是,三答非。今答是也。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众心,故前鸣鼓戒众,久之乃出战也。故令舞者久久乃出,象武王忧不得众心故也。

“永叹之,淫液之,何也”【集解】:郑玄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正义】:此第二问也。

答曰:“恐不逮事也。”【集解】:郑玄曰:“逮,及也。事,伐事也。”【正义】:此答亦是也。言众士望武王欲伐速,恆恐不及伐事之机,故有永叹淫液之声。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集解】:王肃曰:“厉,疾也。备戒虽久,至其发作又疾也。”【正义】:第三问也。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问乐舞何意发初扬袂,又蹈顿足蹋地,勃然作色,何忽如此也。

答曰:“及时事也。”【集解】:郑玄曰;“时至,武事当施也。”王肃曰:“欲令之事各及时。”【正义】:此答非也。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故早为此也。郑亦随贾意注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集解】:王肃曰:“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正义】:宪音轩。第四问也。坐,跪也。致,至也。轩,起也。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

答曰:“非武坐也。”【集解】:郑玄曰:“言武之事无坐也。”【正义】:此答亦非也。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集解】:王肃曰:“声深淫贪商。”【正义】:第五问也。

答曰:“非武音也。”【集解】:王肃曰:“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非贪商也。”【正义】:此答又非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但不知其实解理,空言其非,反问也。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集解】:郑玄曰:“有司典乐者。传犹说也。”【正义】:传,直缘反。贾答言武王非有贪,是有司传之谬妄,故有此矣。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集解】:郑玄曰:“荒,老耄也。言典乐者失其说,时人妄说也。”【正义】:贾又云假令非传者谬妄,则是武王末年,年志荒耄之时,故有贪商之声也。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集解】:郑玄曰:“苌弘,周大夫。”【索隐】:按:大戴礼云孔子適周,访礼於老摐,学乐於苌弘是也。【正义】:苌音直良反。吾子,牟贾也。言我闻苌弘所言,亦如贾今所言之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正义】:免犹避也。前所答事,不被叩问,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问也。“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集解】:孙炎曰:“闻命谓言是。”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集解】:郑玄曰:“迟之迟谓久立於缀。”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集解】:郑玄曰:“师,乐官也。乙,名也。”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集解】:郑玄曰:“气顺性。”如赐者宜何歌也”

凡音由於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正义】:时卫都楚丘。楚故城在宋州楚丘县北三十里,卫之楚丘邑也。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正义】:括地志云:“在曹州离狐县界,即师延投处也。”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惠之台。【正义】:一本“庆祁之堂”。左传云“虒祁之宫”。杜预云:“虒祁,地名也,在绛州西四十里,临汾水也。”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於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原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原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原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於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馀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於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於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於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暢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馀曲。

THE END
1.煦煦拼音煦怎么读煦部首煦意思煦怎么读,煦拼音,煦部首,煦意思,煦组词,煦字解释,煦是什么意思,煦的含义,煦字组词,煦有几笔几划,煦怎么拼,煦的部首是什么是由查询网新华字典提供的关于煦的内容。了解更多教育知识敬请关注查询网新华字典。http://zidian.q821.com/%E7%85%A6_zi/
2.汉字“煦”的文言文意思用法释义汉字煦 出处【巳集中】【火字部】 释义【唐韻】香句切【集韻】吁句切,音姁。【說文】烝也。【玉篇】熱也。【禮·樂記】天地訢合,隂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註】氣曰煦,體曰嫗。【疏】天以氣煦之,地以氣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 又【說文】一曰赤貌。【玉篇】赤色也。 又【說文】一曰溫潤也。http://kd.newdu.com/39471.html
3.煦之音名字打分煦之音姓名免费测试生辰八字五格分析名字煦之音名字的寓意:寓意持之以恒、能言善道、美好、勤奋。给人感觉美好、优秀、体贴。 之音名字寓意详解 煦之音这个名字怎么样?煦之音名字寓意怎么样?煦之音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字音分析 煦之音怎么读? “煦之音”读音为:xù zhī yīn,音调为:去声 阴平 阴平 https://www.mzi8.com/ceshi/xm_%E7%85%A6%E4%B9%8B%E9%9F%B3.html
4.“煦”字的意思「煦」说文解字 “煦”字《说文解字》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汉字 煦 繁体 拼音 xù 怎么读 部首 灬(四点底) 结构 上下结构 笔画 共13画 (部外9画)煦? 说文解字原文刻本〈清代 陈昌治〉 烝也。一曰赤皃。一曰溫潤也。从火昫聲。香句切 煦? 说文解字注〈清代 段玉裁〉 (煦)烝也。方言。https://zidian.gei6.com/7166__sw.html
5.三汉字的读音——音读和训读却由韩国来定,可韩国也不用。这在汉字文化圈是创举,意味着韩国将要脱离汉字文化圈。 对韩国近年这些主张,中国人好像不太关心,日本则很多人赞同,。尤其是拥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都觉得有道理,这就是当前汉字文化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了。 引自 三、汉字的读音——音读和训读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36149763/
6.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通用8篇)夏雨消逝,潭潭秋水清澈见底,山间的暮霭在煦暖的秋阳中泛着紫晕;层林尽碧,鹤鸟徜徉,高阁临江,画栋雕梁,更有那落霞孤鹜和渔舟雁阵的旷寥和微凉,——这是才子王勃给我们描绘的清秋九月的洪州丽景。然而绘美景似乎不是作者本意,他款步登阁,凭窗远眺,一派物阜民丰的世态胜景在王勃简洁的笔下被渲染得那么雍容气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t1336uf.html
7.龙头地鼠桥间空地、煦丽草原 巢穴捕捉 仅红色光柱 剑·盾 铠之孤岛 锅底沙漠 仅紫色光柱 参考资料 [4] 3角色关系编辑 进化链 龙头地鼠由螺钉地鼠进化而来[5]。 宝可梦 图鉴介绍 进化阶段 进化条件 螺钉地鼠 会将双掌上的爪子并拢,并让身体高速旋转,瞄准猎物冲过去。 会用爪子在地底挖掘前进。一些农民因为担心它会因此https://baike.sogou.com/v66271656.htm
8.古今韻會舉要:卷二至卷三之华鄂不韡韡郑云承华者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古声不与柎同陆云不方于切又芳浮切二声相近也集韵亦作枎又尤有宥勿韵〇案不字古有二音读如缶者芳浮切之转声也读如俯者方于切之转声以俯切不则平声当是夫音故云不柎同音今俗皆逋骨切宜无古音也跗足也集韵或作趺附又俞跗黄帝时医师名前艺文志作俞https://ctext.org/wiki.pl?chapter=871400&if=en&remap=gb
9.涑水记闻太祖闻国子监集诸生讲书,喜,遣使赐之酒果,曰:“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 太祖聪明豁达,知人善任使,擢用英俊,不问资级。察内外官有一材一行可取者,密为籍记之。每一官缺,则披籍选用焉。是以下无遗材,人思自效。 太祖微时与董遵诲有隙,及即位,召而用之,使守通远军。通远军者https://www.360doc.cn/article/33911841_1095508011.html
10.CBETA漢文大藏經CBETA 數位藏經閣 大正藏 卍續藏 漢文電子佛典目錄https://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index=K35n1257_029
11.strike是什么意思,构词,词根词缀(前后缀),strike中文翻译sulphur - n.[化]硫,硫磺 summer - n.夏天,夏季 a.夏季的 sun - n.太阳;恒星;美国Sun公司 sunburnt - a.晒伤的;日灼的 Sunday - n.星期日,礼拜日 sunglasses - [复数]太阳眼镜,墨镜 sunlight - 阳光 sunny - a.阳光充足的,各煦的;像太阳的,金黄色的 sunrise - n.日出,拂晓;朝霞togglehttps://en.tooldog.cn/lang/word/6449
12.升庵诗话鼓煦呵春,霞深露滴。邻女自嬉,补袖而舞。色丝屡空,续以麻絇。鼠革丁丁,焮之则穴。蚁聚汲汲,积而隤凸。上有日星,下有《风雅》。历诋自是,非吾心也。”其目曰《诗赋》,首句言“自知非诗”,乃是诗也;谓“未为奇”,乃是奇也。句法亦险怪。胡致堂评其清节高致,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图字表圣http://www.guoxue.com/jibu/sihua/sysh/sy_004.htm
13.《方言》西汉扬雄撰29 煦、煅,热也,乾也。吴越曰煦煅。30 攍、膂、贺、缫,儋也。齐楚陈宋之间曰攍。燕之外郊、越之垂瓯、吴之外鄙谓之膂,南楚或谓之攍。自关而西陇冀以往谓之贺,凡以驴马馲驼载物者谓之负他,亦谓之贺。31 树植,立也。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间,凡言置立者谓之树植。32 过度谓之涉济。33 福禄谓之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17/11/8180336_1060570274.shtml
14.字典中"愉"字拼音意思部首金文的形构或仅作俞,或从心作愈;战国文字作愈;篆文字形作愉。行款虽有下形上声与左形右声之异,并不影响字义。字形从心、俞声,以心表示与心境相关;俞声,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和悦,快乐) 同本义 [cheerful;happy;joyful] http://www.bdzss.com/bd/zi/1/UFBCTktPHcKA.html
15.降人可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请说出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b251f55626f429aa7ad2cd7cc6bdc33.html?fm=bd72bfb914319513a25694b7a237cad6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