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2、秦朝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统一车轨、驰道,书同文,行同伦。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文化差异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君主专制D.发展社会经济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C.导致了大量美洲原住民的死亡D.立即引发了工业革命4、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中国古代历史上,元朝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下列关于元朝时期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B.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D.海上丝绸之路因元朝的禁海政策而中断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最早的纸张出现在唐朝C.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纸张D.宋朝时,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欧洲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B.长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C.明长城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D.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8、中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是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下列关于唐朝和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则废除了丞相制度B.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则发展了海外贸易C.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宋朝则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D.唐朝的诗歌繁荣,宋朝的宋词和散文也有很大发展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青铜器10、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下列哪个城市?A.长安B.洛阳C.开封D.杭州11、下列哪一项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并且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2、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中国四大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13、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北部边防,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第七章欧洲贸易强国复习思考题1.分析欧洲国家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英国:英国东濒北海,与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隔海相望;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千米就到法国。
英国海岸线总长11450千米,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国家贸易的发展。
英国能源资源丰富,主要的资源有煤、铁、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水利等。
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
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
英国本土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鱼类品种丰富繁多,特别是多格滩这个北海浅滩更为突出,这里盛产的鳕鱼、比目鱼、鲭鱼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法国:法国西濒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隔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南滨地中海,东面与摩纳哥、意大利、瑞士、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相接,西南同西班牙、安道尔接壤。
国境线共长5300千米,海岸线长约3120千米。
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开。
平原约占法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平坦的地形对法国农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有利。
法国天然资源不丰富。
铁矿蕴藏量虽然达7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铁矿石的大部分仍依赖进口。
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
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
森林面积约1630万公顷,覆盖率30%,为欧洲首位。
德国:德国是西欧通往东欧、南欧通往北欧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欧洲走廊”之称。
德国自然资源匮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比较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天然气储量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大学英语》一、总体要求本大纲适用于参加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专升本”考试的考生。
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A级要求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检测考生是否具备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考试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结合、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
(三)试卷总分: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内容考试包括五项内容:词汇与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翻译和短文写作。
具体内容如下:(一)词汇与语法结构(VocabularyandStructure)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能力。
1.共20题,20分。
2.考查词汇的命题范围主要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级要求)的词汇(3400个)及相应的常用短语。
3.考查语法结构的命题范围主要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语法结构表。
4.题型为选择题(四选一)。
(二)阅读理解(ReadingComprehension)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1.共20题,40分。
2.由四篇短文组成,总词量在1000词左右。
每篇短文后有5个理解题,题型为选择题(四选一)。
3.题材包括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等。
体裁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允许有少量的词汇超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词汇表的范围;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用汉语注明词义。
(三)完型填空(Cloze)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共10题,10分。
2.在一篇难度适中的短文(150词左右)中留出10个空,文后为每个空提供四个选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其一作为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四)翻译(Translation)本部分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主要测试考生将英语书面材料翻译成汉语、将汉语书面材料翻译成英语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地理学基本概念、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等方面。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发展历程。
自然地理学部分主要包括地球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如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区域地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发展问题。
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和演示等方式传授地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实践教学则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和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规律;案例分析则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
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面评定;期末考试则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报告则是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地理》试卷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中国B.俄罗斯C.加拿大D.美国2.地球上最大的洲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A.北京B.上海C.东京D.纽约4.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尼罗河B.亚马逊河C.长江D.密西西比河5.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A.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B.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C.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峰D.北极山脉的德纳利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7.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8.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9.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地球上共有____个大洲。
12.我国的首都是______。
13.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______公里。
14.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15.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是______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17.简述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18.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19.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20.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请计算地球赤道的周长。
22.请简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3.请简述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4.请简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5.请简述我国气候类型的特点。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26.请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7.请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28.请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
29.请绘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30.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
31.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地球公转的方向。
专升本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总结地理,这门学科宛如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重要的领域。
对于专升本考试而言,理解和掌握这两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自然地理,就像是地球的“素颜照”,它真实而又神奇。
从地球的内部结构到外部的大气圈,从广袤的陆地到浩瀚的海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无尽的奥秘。
首先,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表面,薄薄的一层却承载着万物。
地幔的物质对流推动着板块运动,引发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影响着地球的磁场。
大气圈也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而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陆地地貌多种多样,山地高耸入云,平原广袤无垠,高原辽阔坦荡,盆地深陷其中。
每种地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山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也可能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平原通常是由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高原是长期地壳抬升的结果;盆地则是相对下陷的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循环维系着生态平衡。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汇聚成河流、湖泊,最终又流回海洋。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着河谷地貌,瀑布、峡谷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海洋更是一个神秘而富饶的世界。
洋流的分布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
暖流带来温暖和湿润,寒流则带来寒冷和干燥。
海洋中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从浅海的珊瑚礁到深海的热液喷口,都有着独特的生物群落。
而人文地理,则像是地球的“彩妆”,描绘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绚丽画卷。
人口地理是人文地理的基础。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有的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在传统汉语系统中的界定“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2、“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古语“文化”:反映一种过程;现代“文化”:反映一种现象,如文化的发展3、“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界定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E.B.Tylor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871年,《原始文化》)4、当前对“文化”的理解传统上的中文“文化”注重指精神领域,但是也是可以包含物质领域的,而传统的西文culture特指精神领域。
现在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法律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物质与精神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202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地理》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一天B.一年C.一个月D.两个小时3.地球上的五带是指()A.热带、温带、寒带、极地带、中纬地带B.热带、温带、寒带、中纬地带、极地带C.热带、温带、寒带、中纬地带、亚热带D.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极地带4.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均,海洋占地球表面的()A.60%B.70%C.80%D.90%5.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A.珠穆朗玛峰B.喜马拉雅山C.安第斯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6.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A.尼罗河B.亚马逊河C.长江D.黄河7.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撒哈拉沙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C.索马里沙漠D.阿拉伯沙漠8.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是()A.贝加尔湖B.坦噶尼喀湖C.非洲湖D.巴西湖9.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A.格陵兰岛B.新几内亚岛C.澳大利亚大陆D.加拿大大陆10.地球上最大的洲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地球自转的轴叫作地轴,地轴穿过地球的北极和南极,并垂直于地球的______。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于椭圆形的,这个椭圆的焦点之一是太阳,另一个焦点是地球的______。
3.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气候特征划分的,其中位于赤道附近的是______带。
4.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均,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陆地占30%,其中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5.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的______山脉。
6.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非洲的多个国家,最终注入______海。
7.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的______部。
云南专升本地理学概论课程【云南专升本地理学概论课程概述】云南专升本地理学概论课程是一门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地理学入门课程。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分支,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地理素养,培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授课、实验实践、线上自学和讨论等。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结语】云南专升本地理学概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地理学教育。
专升本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中国地理学科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中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政治地理等方面,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下面是中国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包括地理地貌、水文地理、气候地理、生物地理和资源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势非常复杂的国家,地形多样。
中国地形横断山脉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板块。
东部地貌以平原为主,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辽河平原、淮河平原等。
西部地貌是高原、山地和盆地,有横断山区、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等。
在地貌特点上,中国东部多为低洼平原和丘陵地区,西部则是高原和山地。
水文地理中国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系和湖泊水系。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等大中型江河,以及长白山、泸沽湖、滇池、太湖等大中型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水文地理特点。
中国水文地理的特点是江河较多、湖泊众多,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理区域差异明显。
气候地理中国气候地理属于亚洲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范畴。
中国气候地理的特点是南北差异大、季风影响大、气候多样性明显。
中国气候地理中最重要的是黄土高原地区干旱,东部沿海地区湿润。
生物地理中国生物地理区划可分为西部干旱地区、东部湿润地区、北方荒漠地区和南方热带雨林等,中国生物地理的特点是南北差异大、植被类型多样。
中国独有的一些植物种类,如巴夫尔氏云杉、云南铁杉等生长在云南等地。
动物方面,中国独有的一些动物种类,如大熊猫、华南虎、长臂猿等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
资源地理中国地理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中国的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铜、铝、金、银等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水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江河湖泊地区。
中国的农业资源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和烟叶等。
专升本2025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点解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两部分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这两个方面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的关系是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
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黑子和耀斑可能导致地球磁场变化、影响无线电通信等。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这三个部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各不相同,地壳是我们人类活动直接接触的部分,而地幔和地核的运动则会引发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三)大气圈大气的组成成分、垂直分层以及大气的热力环流是重点。
比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则相反。
大气环流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四)水圈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是常见考点。
同时,要理解海水的性质,如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
(五)岩石圈岩石的类型,如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地质构造,如褶皱和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运动学说也是关键,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会形成山脉、海沟、裂谷等。
(六)地貌各种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比如,河流的侵蚀地貌包括峡谷、瀑布,堆积地貌有冲积扇、三角洲等。
不同类型土壤的特性和分布,如黑土、红壤、棕壤等。
(八)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比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一)人口人口的增长模式,包括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以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转变原因。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世界文化地理(麦课)》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印度由于不食牛肉的宗教禁忌造成了“牛遍地”的现象。
()A.错误B.正确2.关于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A.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B.斯皮克曼认为,从地理条件来看,陆心地区的自然条件南部偏旱、缺水,北部低温、严寒,正是这些极端不利的条件,使该地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C.谁控制陆缘地带,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D.这一学说反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形势3.足球运动体现了苏格兰与爱尔兰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A.错误B.正确4.南斯拉夫内战实际上是民族内部矛盾。
()A.正确B.错误5.旅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A.公元3000年B.公元前1世纪C.公元前3000年D.公元300年6.基督教起源的地区是在()。
A.古印度B.古罗马C.古希腊D.巴勒斯坦地区7.耶路撒冷现在属于联合国。
()A.正确B.错误8.依赖玉米这一农作物的文明是()A.墨西哥文明B.玛雅文明C.古巴比伦文明D.古埃及文明9.阿尔卑斯山被称之为()。
A.魔界B.地中海野生王国C.真正的地貌陈列馆D.大自然的宫殿10.法国巴黎体现了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A.正确B.错误11.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的是()。
A.墨尔本皇家植物园B.大堡礁C.乌奴奴奥加山脉国家公园D.中央大盆地12.关于当前世界语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前世界上在使用的语言有5600多种B.当前世界上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的语言只有17种C.拉丁语最早是世界通用语言D.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13.“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这一学说反应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呢()A.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B.当今的世界形势C.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4.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庞大山系是哪儿()A.阿尔卑斯山系B.古地中海山系C.喜马拉雅山脉D.阿努比斯山脉15.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出现了从事农耕业生产的人类固定居民点,那就是部落。
武汉成人高考专升本地理真题考试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地球上最大的陆间海是:A.红海B.地中海C.印度洋D.北冰洋2.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B.安第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4.下列哪种地形类型以平坦开阔为特点?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青海湖B.洞庭湖C.太湖D.巢湖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干燥,冬季湿润。
()8.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9.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10.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是______洲。
12.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13.我国的______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14.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1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7.描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18.解释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19.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0.说明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3.描述地中海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4.解释为什么赤道地区降水多。
25.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26.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7.论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完成80题-1、在大约多少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A.一万年前B.两万年前C.三万年前D.五万年前参考答案:A2、蒙古利亚人种又称为?()A.尼格罗人种B.白色人种C.黑色人种D.黄色人种参考答案:D3、关于种族的划分,目前流行有?()A.三分法和四分法B.三分法C.四分法D.双分法参考答案:A4、人类大概起源于多少年前?()A.30万年以前B.一千万年以前C.40万年以前D.15万年以前参考答案:C5、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最大不同是在于?()A.刀耕火种B.农业方式不同C.时代不同D.生产工具的改进参考答案:D6、古中国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A.玉米文明B.小米文明C.小麦文明D.水稻文明参考答案:C7、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A.古埃及B.古罗马C.古印度D.古中国参考答案:A8、人类进入努力社会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的()职业人,从而逐渐形成了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A.作家B.雕刻艺术家C.商人D.手工工匠参考答案:C9、中西方的城市文明虽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但城市文明的发端均以哪种文明为标志?()A.历史文明B.民族文明C.商业文明D.文学文明参考答案:C10、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A.国家B.聚落C.部落D.城市参考答案:D11、中国古代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的说法,因此中国的地名中如”洛阳”则是在洛水之()。
A.超自然B.现代宗教C.古代宗教D.宗教的雏形参考答案:C16、基督教起源的地区是在?()A.古印度B.古罗马C.古希腊D.巴勒斯坦地区参考答案:D17、下列哪个城市符合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A.英国伦敦B.中国上海C.意大利威尼斯D.美国西雅图参考答案:C18、下列不属于旅游地文化要素的是?()A.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B.旅游地文化的行为要素C.旅游地文化的心理要素D.旅游地文化的道德要素参考答案:D19、()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被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A.墨尔本皇家植物园B.大堡礁C.乌奴奴奥加山脉国家公园D.中央大盆地参考答案:B20、足球运动其实是源于哪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呢?()A.中日矛盾B.南斯拉夫内部矛盾C.丹麦人和苏格兰人的矛盾D.巴以冲突参考答案:C21、奥运会最早起源于哪里?A.雅典B.希腊C.斯巴达D.古巴比伦参考答案:B22、大概在何时,欧洲各种势力不再扩张,拉丁美洲殖民地几乎全部拜托了欧洲殖民统治?()A.以美国1783年美国独立为标志B.18世纪中叶C.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D.17世纪末参考答案:A23、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
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苏秦B.斯大林C.麦金德D.斯皮克曼参考答案:D24、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哪一阶段?()A.智人B.晚期智人C.猿人D.直立人参考答案:B25、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使得国家的资本增加,人们生活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人类寿命增加,所以欧洲地区首先进入人口高速增长的阶段,即第()个人口增长阶段。
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B26、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A.小麦B.玉米C.小米D.水稻参考答案:B27、下列不属于西半球的三大文明发源地的是?()A.古巴比伦文明B.墨西哥文明C.玛雅文明D.印加文明参考答案:A28、希腊的城市是与哪种制度相联系的?这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国家组织。
这一学说反应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呢?()A.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B.当今的世界形势C.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参考答案:A39、下列人物与地缘政治学说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苏秦B.斯大林C.麦金德D.斯皮克曼参考答案:B40、在历史上,从枢纽地区出发的草原游牧民族多次严重威胁边缘的内新月形地区,最为明显的是13世纪兴起的?()A.蒙古人B.雅利安人C.北非土著民族D.爱斯基摩人参考答案:A41、中国大体处在“人口过渡理论”中的哪个阶段?()A.第一阶段:低增长阶段B.第二阶段:高增长阶段C.第三阶段:增长下降阶段D.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参考答案:C42、一般认为,人类是由那一之进化而来的呢?()A.直立人B.南方古猿C.猿人D.智人参考答案:B43、古埃及人由于需要多次重新划定土地,这使他们在()学科方面比当时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