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范例6篇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快速稳步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模、水平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自治区工业经济第三大支柱产业。

(一)龙头企业规模总量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

201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849家,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亿元,实现增加值908亿元。与2002年相比,加工企业数量增加1403家;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均增长近9倍。其中,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61家,10亿元以上企业有33家,实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14.8亿元和1350.5亿元,分别占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的83.3%和44.8%,支撑带动作用比较突出。

(二)驰名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5件,其中行政认定34件,占全区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总件数的73.9%,排在了全国前列。

(三)农牧业产业多元化、区域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马铃薯等10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带。

(四)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全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50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粮食总产首次进入全国十强。畜牧业实现“八连稳”,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绵羊毛、山羊绒、向日葵籽等农畜产品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位。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农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达到70%,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45.9%。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安全的生产原料。

(五)促进了农畜产品增值增效

通过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4.8%,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收购农畜产品资金从2002年的92.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49.6亿元,增长了9倍多。

(六)带农增收联结机制增强

现在全区有212.6万户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土地、生产资料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59%以上。2012年全区农牧民人均从农牧业产业化渠道中实现的纯收入达到339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4.5%。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一)加快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整体实力

(二)认真抓好基地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三)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提高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效应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上项目,运用项目搞招商,通过招商引智、引技、引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搞好项目引进和对接,把符合我区发展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及有持续投资能力的企业引进来。要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企业达产率。

(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有效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家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资金短缺更为普遍,特别是龙头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要破解龙头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必须多元开发、多管齐下、多渠道筹集。金融部门要改进对龙头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积极开发动产(原料、产品)、知识产权、股权、林权、草场权、土地等信贷产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小额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兴的金融组织。各地要积极组织和推荐优质证券中介机构进行辅导培育,妥善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问题,尽快帮助龙头企业上市融资;要充分利用各种债券融资工具,增加直接融资规模。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安全监管

1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农产品没有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二是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速度慢、规模小,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品种少;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IS09000和HACCP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少,只占注册登记企业的9%;四是全市农业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强,监控范围小;五是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

3解决思路与对策

3.1建立健全标准化实施保障体系

3.1.2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要加速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点,从而形成市级检测中心与县级监测站和产地、市场监测点配套的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3.1.4建立农产品认证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也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要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包括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对认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2加强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全过程监督管理

3.2.1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丹东市完成了农产品产地环评任务,为今后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应加强以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农业大气为重点的农业资源管理,保证可持续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2.3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严抓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落实。科技服务队伍应把粮果菜、肉蛋奶等大宗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作业历的形式下发到农民手中,同时加大指导力度。各基地要建立详细的土壤、大气、肥料、农药、品种、灌溉、农产品生长时期、加工包装环节、产品销售流向和市场信息反馈等档案记录,逐步推行产地编码和包装标识制度,在产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时,能够方便地查明原因,确保系统的溯源性。

3.2.4加强农产品认证与管理要积极组织认证培训,深入企业和农户了解情况,宣传认证的意义和所带来的效益,提供全方位服务,协助企业和农户解决认证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指导其完备认证材料,履行认证手续和认证程序。

3.2.5加强市场流通管理为适应农产品质量监管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农贸市场应定期自检,确保上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亦需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蔬菜开展例行检测,规范生产者,约束经营者,引导消费者。同时,各县(市)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定期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监测,指导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3.3加强组织领导

关键词:建立;“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措施;管理办法

随着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重点、强化“三品一标”质量监管等项工作。因此,农产品生产走绿色、有机、无公害、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路子势在必行。市级农业如何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当前和今后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的措施

1.1领导重视,成立机构,专人负责,部门配合

1.2选择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

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应优先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完善、远离公路、医院、矿山、垃圾场等污染区的农田区作基地。要在蔬菜、瓜果老基地建立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在半山区乡镇建立绿色食品杂粮杂豆、葵花基地,在水源条件好的水稻产区建立绿色食品大米基地。

1.3抓好技术培训和建立示范样板

在生产中,市农业部门要按“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让生产者了解“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要求。新技术、新品种要在生产中快速推广应用,保证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不超标。新基地要建立生产示范样板,采用黄板杀虫、安装诱虫杀虫灯、土壤高温消毒、使用生物农药、沼气液肥等新技术。把样板点建成技术推广的样板。

1.4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建章立制,严禁使用禁用农药

1.5抓好检测工作,宣传“三品一标”农产品知识,做好跟踪服务

农产品检测是“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必需的一项工作。在每个达到10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都要建一个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市农业部门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市农贸市场建速测室。有条件的乡镇,都要配备速测车,下基地采样检测。检测工作要发挥宣传、监督和指导作用,积极宣传“三品一标”农产品知识,指导农民正确、科学使用农药。对检测结果农药超标的农产品要做好记录,把信息反馈给农户,并告知产品安全上市间隔期。

1.6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销售对接,提高产业效益

把蔬菜、粮油、瓜果等企业扶持做大,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私营企业。从初加工做起,以包装精品产品为主导,做优质品牌,延长产业链。拓展城市市场,与超市、学校、宾馆建立供给关系,使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产品销售有了保障,反过来又促进基地的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2“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管理办法

2.1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企业、协会共同协作的管理机制

市农业部门要在制定规划、制度、政策等方面牵头落实。“三品一标”农产品企业、协会在农业部门的组织下,发挥优势作用,切实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加大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科学管理,安全生产,执行制度,严格把关,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2.2以标准为依据,严格标准化生产

市农技推广部门,要按照技术标准,深入农村开展培训工作,选择条件好的基地建立示范点,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各乡镇都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所有农作物生产都要按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耕作,确保标准技术到位。

2.3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从源头上堵住有害污染源进入市场

农业部门、农民协会、企业可根据“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生产需要,设立农资专供点,统一购进所需农资,杜绝禁用农药的进入。农业执法部门在查取违规经营农资案件时,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出发,发现一起,没收一起,打击一家,教育一片。

2.4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工作,建立生产档案

“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建立生产档案。市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民协会、生产企业,都要加强对农户建立生产档案的指导工作,重点做好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记录。通过生产档案,可以查阅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很好的分析和保护作用。

2.5建立工作奖励制度,奖罚分明

2.6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改善生态环境

2、区农技站、经作站职责:农技站负责粮油作物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经作站负责果蔬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负责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负责组织开展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指导与推广,组织无公害种植业产品生产技术培训,配合处理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区植保站职责:负责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按农药安全使用的要求指导生产者科学使用农药,配合农业执法部门查处违禁农药和非标明成分的农药。

5、区土肥站职责:负责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配合农业执法部门的查处无证、套装的肥料产品。

7、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职责:负责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工作,牵头组织农资打假;负责组织开展全区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假劣违禁农资产品的集中销毁等全区农资监管重大执法活动;负责组织开展农药行政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农药刑事违法案件。

8、区绿色食品办公室职责: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及审核,承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证后监管工作。

9、区农产品检测中心:负责农产品检测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对抽样和送达样品的检测,完成全年农产品抽样检测任务,并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检测结果。

二、强化工作措施

1、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上级部署精神,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严格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环节监管,共同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2、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监管手段,建立健全区、乡两级农产品监管机构,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监管,加强农贸市场、超市产品质量抽样检测。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规模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推行生产档案管理,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各种追溯制度,对生产违规行为,严肃追究生产者或经营者责任。

市政府办公厅:

现将民盟xx区委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食品安全先进城市目标,加快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来抓,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在粮食、蔬菜、生鲜乳、水产等各行业生产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行为,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强化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督,在加强源头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22个,其中种植业产地65个,认定面积171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6.1%;水产养殖业产地19个,认定面积9.55万亩,占全市内陆水域养殖面积的64.54%;畜牧业产地38个,养殖规模1207.2万头(只)。累计认证并且证书在有效期的无公害农产品327个,绿色农产品135个,有机农产品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

同时,我市各级农牧部门不断加强农业执法监管,种子、化肥、农药、兽药(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得到有效规范,辖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100%纳入监管,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全面落实,有效保证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充足供应。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初步建成了由1个市级检测中心和30多个基层监测点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体系,贺兰、永宁2个县级检测站正在抓紧建设并即将完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月对10余家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11家大型超市及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定期抽样检测,各基层检测点定期将本基地、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抽检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近年来农业部进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我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排在同类城市前列,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一是积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监管能力。年初,市农牧局已按照银党办发[2011]4号文件精神在农牧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下一步,我市将在县级推广这一做法,逐步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同时还将抓紧将监管体系向乡镇延伸,推动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并逐步在村级设监管员。

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国家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检测检验能力。在完善市级检测中心的同时,积极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检测站,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努力消除农产品安全隐患。逐步推进乡镇检测和监督服务机构建立,并指导、扶持生产企业(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超市建立健全监测室(点),新增一批检测网点,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自检能力,强化生产经营者责任落实。

三是加强执法监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贯穿到农产品生产至消费的全过程。开展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质量抽检,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国家禁用农药、兽药和在食用农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抓好生产环节投入品使用监督,防止药物滥用;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督促其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构开展自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力度,规范流通环节,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控。

四是积极制定和修订

五是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及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中的服务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进生产技术,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扶持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区,抓好绿色鲜活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服务工作。

六是继续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及认证工作,强化“三品”管理,对“三品”生产企业以及市区的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中标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产品标志进行检查,规范“三品”标识,扶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和农产品品牌创建。

七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从农产品生产投入、加工、包装、储运(保鲜)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积极推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全力推进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记录、产品自检(包括委托检验)和包装标识为门槛的产地准出制度的实施工作。逐步在部分批发市场、超市、主要农贸市场和乡镇农产品集散地推行并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行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台账记录、检测结果公示等制度,积极建设质量安全追溯查询系统,努力实现可追溯管理,防止不合格农产品上市销售。

八是进一步调动、发挥和保护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基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基地、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带基地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运作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改造和提升朱溪镇传统农业产业的思路一是挖掘原有农业资源,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原有农业资源,通过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等,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努力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农业产业。二是以集约化管理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产业。按照集约化管理的思路,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产业,以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三是以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农机具和加工设备的引进推广,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产业,使科技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逐年增高[1]。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市场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要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完善农技队伍建设、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基础上,一是以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新优品种,丰富农产品的种类和品种。二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传统优势农产品,改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如“杨丰山”牌稻米生产技术有待提高,高产优质研究大有潜力可挖,稻米精深加工亟待解决。最近,此项工作正在运行中,准备添置精加工设备,包括包装材料和工艺,以提高市场品味。三是加大新技术引进及试验示范推广力度,特别是要重视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如水稻的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竹笋的无公害包装生产技术、“雾茗”有机茶的生产等,其生产环节和肥料农药都要把关,要选择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以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THE END
1.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精选8篇)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我县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为切实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县人大常委会决定进行专题审议。根据工作安排,今年3月至4月,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深入20个乡镇(街道)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了部分重点基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96nx3gq.html
2.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文献综述.doc全文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文献综述一、前言随着人类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农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也呈现了出来,与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绿色营销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不少学者对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调查分析了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分析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328/13895804.shtm
3.中国绿色生态农产品网中国绿色生态农产品网产品应用领域包括产品中心。是集科研、设计、生产、检测、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公司以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帮助客户解决难题,也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http://www.lsstn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