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的研究表明,国家之间的繁荣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包容性制度(inclusiveinstitutions)和榨取性制度(extractiveinstitutions)。包容性制度通常是开放、民主和支持创新的,它们允许更多的个体和社会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和政治决策,进而促进了长期的经济繁荣【6source】。例如,在某些曾被殖民的地区,欧洲殖民者引入了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使得这些地方的经济在后殖民时代得以蓬勃发展【6source】。
相反,榨取性制度则倾向于为特定群体或精英谋取利益,忽视大多数人口的福祉。阿塞莫格鲁等人指出,殖民历史中某些国家实施的榨取性制度,限制了社会的大部分人获得经济机会的能力,导致了这些国家在独立后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差。这些国家往往缺乏法治、无法保障财产权,并且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阻碍经济发展的环境【6source】。
阿塞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的研究表明,包容性制度有助于创造创新、竞争和投资的环境,进而推动长期经济增长【7source】。包容性制度不仅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公平分配,还意味着政治权利的广泛参与。这样的制度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和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的整体繁荣。
例如,他们的研究探讨了欧洲在殖民期间对各地的不同治理方式对其长期经济表现的影响。在一些地区,殖民者采取了榨取性制度,目的是剥削当地资源,而在另一些地区,他们则引入了更为包容的制度,以保障欧洲移民的长期福祉。结果,前者在独立后经济普遍表现不佳,而后者则有更好的经济表现【6source】。
这三位经济学家认为,政治制度的稳定与社会信任是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他们指出,榨取性制度下的统治者通常缺乏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承诺,这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和恶性循环。而当政治体系允许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并能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时,经济才可能真正实现持续增长【6source】。
阿塞莫格鲁等人在他们的著作《国家为何失败》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比较分析,展示了政治制度如何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们认为,当制度设计能够使执政者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并鼓励开放和创新时,社会将更有可能实现广泛的经济繁荣【7source】。
他们的研究还探讨了榨取性制度如何导致恶性循环。在这种制度下,精英集团通过控制政治和经济资源,阻止其他社会群体获得机会,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这种模式下,短期内精英阶层可能获得经济利益,但长远来看却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6source】。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曾经被榨取性制度统治的国家难以摆脱贫困的原因。在这些国家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对社会整体的责任感,导致政策制定缺乏长期性和公平性。阿塞莫格鲁等人认为,只有在政治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得权力得以分散,并赋予更多社会群体权利时,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推进【6source】。
阿塞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的研究对当代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他们强调,减少国家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建设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通过提高制度的包容性,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于经济增长,降低贫富差距,进而实现更稳定和持续的社会发展【6source】。
例如,他们提到,当前一些国家的民主制度正在经历挑战,而改善治理、实现更好的政治参与和问责制,能够帮助这些国家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7source】。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塞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罗宾逊的研究,通过分析社会制度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繁荣的影响,揭示了国家之间经济表现差异的深层原因。他们的研究表明,包容性制度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榨取性制度则可能导致国家陷入贫困和发展的停滞。通过改善制度的包容性,提升政治参与和问责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和社会挑战,从而实现更广泛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