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淘汰病、残、弱、瘦、小的不良个体。
转群前对全群鸡进行驱虫,主要驱除肠道线虫。
鸡群健康一致,有一个理想的体重和体形。
(三)转群(“全进全出”)
18~20wk;气温适宜;夜间抓鸡可避免惊群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转群前2天,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2倍的多维素及电解质,如维生素C、速补-14等。
转群当日连续24h光照并停料供水4~6h。
3.转群时的组织工作
紧张有序,防止碰伤、压死、闷死。
4.转群后的饲养管理
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并及时处理。
产蛋舍事先准备好饮水和饲料。
饲料或水中添加2倍多维素和适当的抗生素2~3天。
适应1wk后,再进行预防注射、换料、补充光照等。
(四)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指开产前几周到80%的鸡开产,一般18~25wk。
开产至产蛋高峰的生理变化很大:
外界应激(转群、饲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等)
自身的生理刺激(生殖系统,性激素,内脏、髓质骨)
1.适宜的体重标准
18wk测定。不达标者,限制饲养改为自由采食,并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达标后再补光。
没有足够的体重增长和营养积蓄,或者过肥,产蛋水平较差。
2.自由采食:喂料量的增加先于产蛋率增长
3.补充光照
18-20wk体重达标时进行。
每周↗0.5~1h,到产蛋高峰时达16h。
4.更换日粮
方法:一是开产前饲料(钙2%)→产蛋料
二是产蛋料按比例逐渐替换育成料
5、准备产蛋箱
6、保持鸡舍安静
(一)疾病净化
开产前投药1-2次,驱虫,定期带鸡消毒。种鸡进行白痢净化。
在新城疫抗体效价较低时,注射一次油剂灭活苗或饮一次弱毒苗。
(二)饲喂与饮水
下午5点补喂3-5mm贝壳粉,3-5kg/千只。
1/3贝壳粉+2/3石粉,能提高蛋壳质量。
产前与熄灯前喂足料非常重要。
自由采食,日喂2次,夜间熄灯前无剩料。
日粮中各种氨基酸要平衡。
饮水量一般是采食量的2-2.5倍,饮水不足会使产蛋率急剧下降。
在产蛋及熄灯之前各有一饮水高峰。
夏天饮用凉水,有利于产蛋。
(三)蛋鸡阶段饲养
1、概念:指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并根据环境温度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调节。这样既能满足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2、两阶段饲养法
3、三阶段饲养法
(四)产蛋前期短期限饲
原因:刚开产的鸡排卵速度与输卵管机能不协调,易产生畸形蛋、过大过小蛋、双黄蛋及腹腔蛋。
做法:在产蛋率小于30%时,用<2W/m2的暗光,按标准喂料75%投放含钙2%的蛋鸡料,持续两周。
效果:恢复正常投料和光照强度后,鸡群产蛋率上升速度和合格种蛋率会明显增加。
(五)产蛋高峰前试探增料
小于5克/只·天,连喂3-4天,观察产蛋量变化
(六)产蛋期间的限饲
1、概念:是指产蛋鸡群在高峰期过后减少饲喂量而对产蛋性能无影响的一种措施,目的在于减少饲料成本。
3、做法:减少饲喂量,220g/100只·天,连续3-4天,观察产蛋量变化。若降低正常,持续数天后,再次尝试类似的减量。若下降异常,就应恢复。另外,当鸡群有应激时不应减量。
4、减少量:不超过同龄鸡自由采食量的8%-9%。
(七)产蛋后期防止早衰
产蛋后期控制体重和抗衰老是减少产蛋率下降的有效方法
蛋鸡体重的增长终点在36wk,产蛋率生理下降的起点在40wk,若36-42wk增重,产蛋量大大下降。
1、饲喂量:每天每只海兰褐119g,海兰白101g。
2、调整日粮: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到0.5%-1.5%,并提高AA、多维素及钙的用量。同时补充氯化胆碱、乳酶生、腐殖酸钠和益生素等。
3、抽样称重:每两周一次,了解鸡群体况变化。
4、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一)四季管理
1.春季
要特别注意气候的变化,通风换气时注意保温;
充分满足营养需要,日粮营养全价;
设足产蛋箱,减少窝外蛋;
天气变暖前彻底清扫和消毒,加强疾病检测。
2.夏季
气温>25℃时,产蛋率开始下降,蛋壳变薄,小蛋和破蛋增加;气温>30℃时,产蛋量和采食量都明显下降;气温>35℃时,热昏厥而中暑。
夏季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暑降温,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3.秋季
增加产蛋鸡的人工补光才有利于促进产蛋。
开放式鸡舍夜间关闭部分窗户(尤其是北面),以防感冒。同时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
尽早淘汰秋季换羽和停产早的鸡。
小母鸡尚未开产时,可进行疫苗接种或驱虫。
4.冬季
温度过低,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舍温7℃时生产基本正常,-9℃以下就有冻伤的可能。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贼风偷袭。
有条件的鸡场在冬季大风降温天气,可供暖。
做好保温的前提下,应注意通风换气。
(二)日常管理
1、观察鸡群
鸡群健康可由其精神、食欲、粪便、行为表现等来反映。
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
采食和饮水情况
脱肛、喙肛现象
有无意外伤害
有无生长异常
有无呼吸道疾病
2.减少各种应激
如抓鸡、注射、免疫、断喙、换料、停水、停光、生人入舍、异常声音、新奇颜色、飞鸟等。
要固定饲养员和饲养操作日程,谢绝参观。
3.采取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
环境定期消毒、水料槽经常洗刷。
4.采用新鲜、全价、无污染的日粮
5.保证水质及全天供水
6、捡蛋
减少脏蛋和破蛋(<3%,不能直接喂蛋鸡)
7.做好生产记录并经常检查
项目:日期、鸡龄、存栏数、产蛋量、存活数、死亡数、淘汰数、耗料、蛋重和体重。
(三)减少饲料浪费
1、保证饲料全价合理,既不缺少也不多给。
2、饲料保存要避光、防潮、防虫害鼠害。
3、料槽的构造和高度要合适。
4、饲料形状和添料方法要合理。
5、采用高质量的喂料机械可节省饲料。
6、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7、给鸡断喙也能防止饲料浪费。
8、科学管理员工。
(一)概念
每周的饲养日产蛋率作纵座标,周龄作横座标就形成了产蛋曲线。能直观地反映出鸡群的产蛋状态。
(二)正常产蛋曲线的特点
开产最初的5-6周产蛋率迅速增加,达到产蛋高峰后,能够维持3-4周的高峰产蛋率,以后则呈直线平稳下降,直到72周龄产蛋率仍然可维持在65%-70%。
若饲养管理良好,则鸡群的实际生产状况同标准曲线相同或相近。
(三)异常产蛋曲线与补偿程度
1.严重应激、疾病或其他因素,使产蛋水平迅速下降,常需几天或几周方能恢复“正常”,恢复时,最多只能达到当时应有的标准产蛋率。“错过”的蛋再也补不回来。
2.产蛋高峰前发生波折,影响将极为严重,鸡群将绝不会达标准高峰。
3.在产蛋下降阶段出现波折,损失小一些。
(一)开产日龄
通过控光、限饲等可调控开产日龄。
开产愈晚,产蛋初期和全期所产的蛋就愈大。
(二)开产母鸡体重
体重影响整个产蛋期蛋重
(三)日粮中亚油酸含量
亚油酸参与脂肪代谢,对蛋黄的影响大。
日粮中保证最大蛋重的亚油酸水平为1.5%。
增加蛋氨酸的添加量,有助于提高蛋重。
(四)日粮中能量水平
提高能量水平就能育成体重较大的母鸡,获得较大的蛋重。
最关键因素:能量水平→产蛋量,蛋白质水平→蛋重。
(五)日粮中蛋白质水平
来航型蛋鸡每天进食17gAA平衡的蛋白质是足够的,而在产蛋后期蛋白质进食量减少几克并不影响产蛋量。
蛋鸡的生产标准是指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应能达到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