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八年级地理的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八年级的地理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八年级地理常考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河流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
2、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3、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5、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还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7、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人们还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8、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9、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1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1、黄河(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1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13、黄河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坎,黄河成为(地上河)。
14、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15、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河口)、(桃花峪)。
16、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宜昌)、(湖口)
二、自然灾害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3、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4、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6、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7、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8、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9、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10、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农工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
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
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4、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区处北温带。
二、国土辽阔
1、中国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临的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我国的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必须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本第10页)
6、广东省轮廓像象鼻;云南省轮廓像孔雀;山东省轮廓像一只骆驼,位于黄河入海口。
7、有两个简称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
8、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目前,我国年增长人口1200万左右
3、我国的人口现状是:
①人口基数大;
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6、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东多西少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8%)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壮族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00人)
4、5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彝族
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6、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7、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