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用地供给困境的思考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消费市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和社会资本投资的热土,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缺少建设用地指标、服务接待设施难以配套逐渐成为制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后,农村用地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如何引导产业发展与用地管理相适用相配套,进而合理合规地配置设施用地,成了绕不开、避不掉,亟待突破的政策瓶颈。

不合理不合规的用地情况普遍存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在城乡居民乡村休闲需求日益旺盛的推动下,自下而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发展之初,大部分项目都是自发发展起来的,布局随意性较大。即便一些项目触碰了“红线”、违背了政策,基层组织和社会资本也会想出种种变通的办法来创造发展空间。在这种可以大胆闯、大胆试的发展态势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很多项目成了当地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但同时,由于没有建立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用地的管理制度,大部分项目在建设前没有进行过规划,设施建设的规模与用途缺规范、少标准、弱监管。土地是否适宜建设服务接待设施、是否具备开展服务接待的条件,也没有开展过可行性论证。在全国集中开展的“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中,暴露出不少设施用地问题。

设施变性开发,牟取违规利益。部分项目衍生出的功能已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没有联系,有的占用公共资源满足私人利益,将休闲农业开发为私家庄园,有的借低成本用地变性开发为商务会所、大型游乐场、艺术家工作室、家具市场等,甚至出现谁胆大、谁下手快、谁干得猛,谁的项目发展就好的现象。个别项目名为发展观光休闲,实则占地建设大量违法违规建筑等待拆迁,以“坐地生财”的方式牟取暴利。

设施用途改变,开展非农经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很多服务接待设施是由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直接转化而来。一些项目以临时生产用房、农业附属设施建设的名义或直接利用设施大棚,改变土地性质和设施用途,违法违规用于经营餐饮、住宿、娱乐等非农经营的,打用地政策的“擦边球”。更有甚者,直接在农业用地上兴建非农设施,破坏了耕地资源。被行业协会认定为星级的休闲农业园区,有不少存在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某五星级园区占地面积500亩,建有违法违规建筑近百处。

设施建设粗放,造成闲置浪费。不少项目为营造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将服务接待设施布局在农田间,很难与周边市政设施相衔接,餐饮住宿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污染农田。一些发展较好的项目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在运营中暴露出交通拥堵、停车难、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接待空间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负外部效应。在规模上,一些项目参照现代化的商业服务设施建设,设施档次高、功能齐全,与宾馆饭店、度假酒店等风格类似,但由于受工作日和旅游淡季客源少的制约,设施利用率低、长期闲置。

用地政策难以落地的情况客观存在

国家出台了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用地政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原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通知》也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但上述政策难以落实。

地方政府不愿意将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建设用地用于收益更高、见效更快的项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衍生出具有休闲旅游功能的项目,仍属于农业,不是旅游景区,与非农产业相比,经济效益不高,投资回收周期长,在运营初期,大多难以实现盈利。而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用地普遍按商服用地的类型配置,中小型的项目大多难以按市场价格负担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与产业用地需求不相匹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用地打破了常规的一、二、三产业的用地分类,表现出土地在功能上、空间上的复合,一些设施的建造可以不破坏耕作层、不影响农业种植。但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认为虽依托农业生产,但实质属于二、三产业,是建设用地承载的功能,应按建设用地管理。由此,限制了一些简易的、但富有乡土特色的农业景观、农业教育、农业科普等项目的开发。

管疏结合完善设施用地政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基于农业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农业农村要素是产品资源,富有体验性、趣味性、科普性的现代服务是表现形式,设施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重要载体。因此,设施用地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所必备的要素,对其既不能只“管”不“疏”,以“一刀切”的方式限制发展,也不能只“疏”不“管”,任由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与用地管理部门协同配合,既要守好农地农用的“红线”,也要维护好产业发展的需求。

科学布局发展空间。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土地、安全、生态、市政、产业等方面条件,合理确定优先发展空间、限制发展空间、禁止发展空间,探索设定项目开发强度,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有序、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农业比较效益更低的大都市,要在成方连片的耕地周边配套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鼓励农业融合发展。既提升了农业的附加价值,又满足了乡村休闲的市场需求,更是遏制农地非农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规范设施用地建设。要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范,加强项目建设的管控,树立生态优先、合规建设、节约集约的建设理念。在建设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控设施建设规模、严管设施使用用途。提倡项目降低开发强度,减少建构筑物建设,多采用临时设施,更加重视自然、生态、乡土等环境与文化的营造。在产品上,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功能清单或禁限目录,明确哪些可以发展、哪些不能发展。严禁以占用公共资源满足私人利益,开发的第三产业要以服务广大消费者为出发点,带动农业发展为落脚点,突出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倡导依托轻资产打造更多的乡村体验活动,以服务增强产品的体验、情感、审美。

加强项目评估监管。要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评价标准,设定项目准入条件,从农村发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旅游开发等维度综合评估项目,通过建立项目数据库,动态跟踪项目用地情况、运营情况。在建设期,要设置建设用地供应条件及上限,依据项目评估,从严从紧合理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在运营期,对于经营未达预期目标、土地长期闲置,或存在违法违规建设、违规变性经营等违反供地条件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未达标的要收回建设用地;对于项目经营良好,且在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的项目,要给予政策支持,适当提高设施用地供应上限。

THE END
1.如何规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首先要坚持以农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和收益权,绝不能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发现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 。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支持农业发展、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 基础建设薄弱、创业资金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现实问题,提升农https://www.sxmzx.cn/zhzx/202412-22776.html
2.在实施生态休闲项目时管理层面上遇到了哪些挑战和问题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态休闲农家乐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层面上的挑战与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资源配置方面来看,生态休闲农家乐通常需要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水域等,这些资源是有限且脆弱的。在开发这些区https://www.svqoyljor.com/guo-lv-she-bei/495135.html
3.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服务,促进进“农家乐”向高雅、优美的旅游休闲方向发展。6.产业规模狭小我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旅游范围广,类类型多,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对城市旅游经济具有依赖性,不少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只不过是相关旅游业项目的附属部分。而且缺乏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农业场所,休憩服务设施不足,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341560308472799&wfr=spider&for=pc
4.当前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当前,我省各地着力发展休闲农业,涌现出不少有一定规模的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庄,带动了相当数量的直接从业人,也受到游客的欢迎。目前,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土地租赁、流转难和时间短。目前的土地使用和流转政策中,存在着侵蚀农业用地、土地流转限制较多等问题。部分农户担心http://www.fjmj.gov.cn/participate/3528.html
5.农民日报:推动休闲农业实现价值提升高质量发展休闲农业,提升休闲农业价值,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需求有重要作用。随着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在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科学规划不足、资源整合不力、产业融合不深、生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g5MDM5NA==&mid=2247590756&idx=2&sn=afc694561fe86a78e9e101520f63cc93&chksm=e9764091de01c9879671ef867f261dce857773536bf69942a4b3fd444c84ab9852ec0867d982&scene=27
6.休闲农业发展现状12篇(全文)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一直以来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 而且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 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 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9gkh2h0.html
7.中国休闲农业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中国休闲农业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0年),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休闲方式,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https://www.cir.cn/6/29/XiuXianNongYeDeFaZhanQuShi.html
8.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摘要:目前,哈尔滨市休闲农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机遇使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市场潜力。阐述了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等几方面内容,并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130219231944_209182.html
9.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因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科学和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旅游活动来帮助地方经济的发展,以激发投资者的热情。但因政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s8uc1mb.html
10.乡村振兴战略下西安休闲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整合推进措施西安市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兴建特色休闲农业小镇,各种经营模式并存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功能日益拓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影响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提出要合规经营有序发展、加强休闲农业的组织与协调、做优做强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等多项整合推进措施,以促进产业发展。 http://www.reportway.org/article/26974.html
11.破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背景下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农村特色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独特优势,系统谋划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着力打造以乡镇为单位的产业示范点,努力实现“一镇一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求,提升党派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按照“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http://www.mjncswh.org/ncmj/dcyj/202301/75b4fc4c449140f29ce0472aa76a92f0.shtml
12.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依托香麦原面业、韭瑞韭菜、化工镇优质花生、三联食用菌等实业和产业市场,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联销基地,带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优质蔬菜、“四大怀药”分别发展到10万亩、15万亩、1.2万亩、2.8万亩、3万亩,食用菌发展到1.2万吨。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拓展https://newyouth.jlufe.edu.cn/info/1022/2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