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了“1+3+N”新格局。通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对全县国有企业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了4家投融资公司。推动了公司“集团化”建设,成立了投资集团,形成了“1+3+N”新格局,即:“1家集团公司+3家投融资平台公司+N个多家经营性实体公司”,实现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政企分离、风险可控、良性循环发展的投融资格局。
(三)国有资本布局。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一是资产重组。对全县国有资产进行重组,将原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性资产重组注入国有企业,壮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二是公司重组。将经营性国有企业重组至投融资性国有企业,进一步增加投融资性国有企业造血功能;三是持续注入资本金。增强国有企业资产实力,壮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四是与国有企业强强联合。积极与央企、省企合作,以开放胸怀,引源头之水。
(四)加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一是完善了国有资本的监管。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国有资本监管正在逐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在国有企业用人、国有产权变动、经营绩效考核、国有资本收益等方面实施具体的监管权责,切实按管理办法落实监管措施。二是全方位防范国有资本风险。强化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决策作用,增强责任意识。指导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三是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防范重大投资、经营风险。规范决策程序、决策范围、议事规则、责任追究,对国有企业开展月度债务风险督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四是落实外部监管。在国有企业监管上,认真落实人大、巡视巡察、审计、纪检等外部监管职能,对外部监督提出问题,各县管国有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堵塞监管漏洞。
二、某县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某县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主业不够清晰。县管国有企业的业务都集中在公益类项目上,公司之间混业发展、业务交叉,造成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上过度竞争。二是公司层级较多,存在无业务、无运营且有费用的子公司。三是风险防控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防控意识与风险防控机制警惕性不足。
三、工作建议
结合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各公司功能定位,发展主业。积极倡导差异化、互补性和协同性,使优势资源、优势团队在更广的范围内实施联合,发挥国有企业规模优势、资源互补优势、产业协同优势。
(二)压缩县管国有企业层级至三级以内,注销空壳企业。对于无业务或业务较少的,根据各县管国有企业的营业范围、功能定位,积极拓宽企业业务;对于无运营且只有人工工资的企业建议精简人员,减少开支;对业务收入较少的子企业,应制定长期经营计划和短期目标,使企业尽快步入正轨,实现盈利。
(三)强化董事会、监事会职能,完善内控制度。各国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要求,董事会和监事会要向股东作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年度预算和决算方案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的方案。同时监事会对企业的财务和董事高管等进行监督检查,履行监事会职责,加强内部监控,对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的要积极完善。
(四)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提升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与银行、金融服务机构沟通对接,提前规划融资规模和路径,不断争取银行授信,尽量降低融资成本。要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切实壮大资产规模,降低负债率,盘活现有资产,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