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北省宜昌市,众多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纷纷把兴办村办企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心,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但笔者注意到,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村办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从长远来看,这会严重影响村办企业的发展。村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加以深入研究探讨。
一、村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
近期,笔者走访了宜昌市一些村办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这些村办企业大多以集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占大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治保调解(妇女)主任等大都顺理成章地成了村办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等。这些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仍然沿袭管理村庄的方法管理企业,而实际能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经营决策的成员极少,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的需要。
2.村企账务不分
村企账务不分,是笔者在走访中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本应村集体开支的费用和工程支出,全部由企业承担,也全部体现在企业账面上。把村办企业的部分盈余拿来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本是兴办村办企业的目的之一,但必须按照资金流向进行分账处理,企业的经营事项和集体的公益事项不能混账核算。
村办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这些人每年既以村干部身份从村集体领取工资、补贴,又以企业管理层身份享受着年终奖、津贴、车辆燃油补助等。笔者认为,企业不宜直接向兼职的村干部发放工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是村干部的从属身份,即便出于激励机制,也应当将奖金、补助划转到村集体账面上,统一体现在村干部工资内。
3.内控制度不全
笔者注意到,不少村办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企业对外投资、资金收支、对外担保、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缺乏合理测算和民主程序,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外请的社会第三方审计也极易受利益驱动而导致走过场,财务监督乏力、滞后,缺乏监管措施,潜亏问题严重。
4.会计核算随意
5.资金侵占严重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一些村委会把村办企业当成了“小金库”。村办企业是自主经营实体,不受上级农经部门、财政部门等监管,一些村委会动起了歪脑筋,利用企业账目大肆走账,把村办企业当成村委会的“小金库”。在笔者调查对象中,个别村委会侵占企业盈利,“挣钱是个人,亏本是企业”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超利润分配盈余,转移、侵吞集体资产。
二、加强村办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更新管理观念,加强财务管理
2.规范资金管理,建立循环机制
3.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财务管理在村办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村办企业一要重视自身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活动,提升财务管理层次。二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上。三要通过对财务数字的变化分析,把握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慎重选择投资项目,规范项目投资程序
5.构建规范村办企业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一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从根本上实现村办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从而建立起董事会、经理人、监事会相结合的公司治理机制。二要推行村办企业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即村办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重要人事任免或提名、大额物资采购、大额财务开支、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报酬等要事先向村“两委”书面申报,由村“两委”研究后,提交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执行。三要建立村办企业民主监督制度,村办企业要每季或每半年向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汇报企业经营情况,要建立账前“会审”制度,由村“两委”负责人、村办企业负责人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企业财务收支进行会审,保障村民对村办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四要科学合理拟定企业绩效考核办法,通过优化经济增加值考核、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抓增收、促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经营方式多样化,做到投资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