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成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据农经统计年报,2018年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216个,经营土地面积34543亩,年销售农产品总值4955.6万元,家庭农场行业分布情况为种植业126个。但是距离“涌现一批数量充足、活力四射、适合不同地区‘土壤气候’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目标预期还有一定距离。为探究阻碍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瓶颈,文山州农业农村局共选择32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作为样本开展调研,发现有六大问题阻碍了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
政策扶持无着落。部分地方政府服务家庭农场力度较弱,除口号外,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在资金和项目扶持上,由于实力相对较弱、项目相对较小及涉农财政资金整合的影响,家庭农场与财政扶持基本无缘。因此,家庭农场注册数量萎靡不前,规范提质不如人意。
基础设施“肠梗阻”。样本中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342亩,平均每个劳动力(含常年雇工)经营土地面积40.5亩。如果没有必要的道路、厂房、灌溉等设施,单靠人力显然力不从心。因多数家庭农场地处偏僻山区,基础设施投入巨大,而家庭农场没有力量投入或不敢投入、政府部门难立项投入、社会资金不可能投入,致基础设施成为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融资发展无担保。多数银行还不认可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上附着物等作为抵押物。没有抵押物,银行不会给予贷款。融不到资金,完全依靠农场原来的积累,要想快速发展几无可能。
产业选择凭感觉。多数家庭农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完全是“跟着感觉走”,选择什么样的产业缺乏市场调研,主导产业不能体现家庭农场的特色和优势,没有“订单农业”概念,没有“做精做特”意识,没有“打造品牌”观念,完全以“农民”的方式办农场,“跟风”现象突出,“碰运气”的产业发展方式让家庭农场发展的星星之火很难普惠和辐射广大地区。富宁县的1个家庭农场投入巨额资金,流转1000余亩土地用于蔬菜种植,因只看到蔬菜的“销售前景”而未考虑到种植要求,致家庭农场损失惨重。
带头人员底子薄。多数家庭农场带头人历练少、经验缺,开办家庭农场未经过任何培训,没有任何市场考察和投资规划。抵御风险能力弱,受家庭积累、信息不畅等影响,家庭农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弱,有时甚至不堪一击,样本中有2个家庭农场2018年因自然灾害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