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首次在“三农”领域的明确要求,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三农”领域的具体部署。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要求和部署,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引领产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要以颠覆性和前沿技术孵化新产业、新模式、新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的新兴产业、新模式和新动力不断涌现。全州各级各部门都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农业新质生产力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不断赋能和推动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从“科技创新”获取新动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农业科研资源,普及新型技术和现代机械设备,加强政府与研究院所、涉农高校的合作,合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及农业创新团队,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积极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围绕党中央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从大到强”向“从强到新”的质变,形成一大批农业强市。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立足于“因地制宜”四字真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是一方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看到,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因此,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要有全国一盘棋的通盘考虑,又要依托各地实际和优势特色,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构建起适合本地的“一村一韵”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守牢“绿色生态”底色不变。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追溯。
作者单位:中共弥勒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彬武
中共红河州委九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在蒙自举行
以一流党建促一流业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精准施策全力攻坚确保如期实现异龙湖水质脱劣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答好新时代红河经济转型升级“必答题”
州委召开座谈会征求九届八次全会报告及明年经济工作意见建议赵瑞君主持
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在蒙自举行
赵瑞君在接待信访群众时强调:厚植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真真切切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州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赵瑞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