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农发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助力粮食丰产增收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明天,9月23日,我国将迎来秋分节气。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此时,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而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则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

这天,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前不久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极端天气多发的形势下,我国夏粮丰收、早稻增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农虽旧业,其命惟新”,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而如何让丰收变增收,护好粮食安全,让14亿人民端牢端稳“中国饭碗”,无疑是最为首要而艰巨的课题。

正因为如此,当人们共庆五谷丰登之时,有一句话也常在耳畔:“所谓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是这样一家金融机构。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坚决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不断优化信贷政策,创新信贷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服务农业生产促丰收,确保粮食购销储运畅通,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农发行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近2000亿元,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累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盐碱地综合利用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贷款2452亿元,进一步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信贷支持的商水县高标准农田项目

确保收储资金供应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5月下旬,产粮大省河南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眼看已经成熟的小麦出现大面积黑穗、发芽、倒伏,对于辛勤劳作一年的粮农们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显然,面对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性,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抢救,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农作物质量欠佳,还可能对当地农业发展造成更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农发行及时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调查、优先审批,提前发放铺底资金,并保持网银、手机银行“7×24”小时服务通畅。截至8月15日,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累计向地方政府指定的112家收储企业投放地方调控粮油贷款74亿元,有效托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农发行的行动与担当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评价。

实际上,全力保障政策性粮油收储资金供应,确保各类储备调控任务顺利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的神圣使命,也是农发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最有力的体现。而粮食储备业务则可谓农发行立行之基的“第一块砖”。

据了解,中央储备粮是国家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作为粮食储备业务主办银行,农发行按照国家粮食主管部门下达的储备计划和政策规定,优先安排信贷规模及时足额提供储备增储和轮换信贷资金,保障国家储备粮油增储和轮换计划顺利执行,并对发放的信贷资金和粮食库存实行“封闭运行”管理,确保资金和库存安全。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支持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农发行按照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防控风险的指导思想和“保收储、增供给、当主导、防风险”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支持模式,调整优化客户布局,加大粮油市场化购销支持力度,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仓廪实,天下安。据统计,2022年农发行累计投放市场化购销贷款近2200亿元,支持粮油贸易和加工企业超过2700户,涵盖了中粮集团、中国供销、北大荒集团、冀粮集团、辽粮集团、厦门象屿集团等一大批粮油骨干企业,以及市场“毛细血管”的中小微粮食企业,共同构建起保供稳市的市场化客户载体。

而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夏粮收购期间,农发行优化服务,各级行开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落实限时办贷;同时优先使用网银系统结算支付收购资金,并提供全天候服务,基本实现农民售粮款“秒到账”。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重若千钧。截至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丰收,站在1.3万亿斤高水平上,但越往前走难度也越大。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端牢饭碗必须依靠自己——而这正是农发行践行初心使命的动力所在。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贷款支持的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基地建设项目

服务“藏粮于地”探索融资新模式

如果说,粮食储备能力决定了粮食安全的下限;那么,粮食生产能力则决定了粮食安全的上限。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

毫无疑问,要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任务繁重,资金需求量巨大。资金怎么筹、农田怎么建、产业怎么搞、价值怎么挖、风险怎么控……面对落实执行过程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探索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成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重大课题。

令人鼓舞的是,来自农发行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其农地贷款规模已超7000亿元,较年初增幅近40%。

据了解,今年以来,农发行牢牢抓住耕地这一关键要害,优化信贷政策,创新“农地+”融资模式,强化部门联动,积极配合国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盐碱地综合利用,在广袤的田野上树起了“农地银行”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为探究政策性金融支持农田建设的有效路径,深入了解摸清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及投融资现状,找准投融资中的痛点、难点,行领导先后赴13个省开展实地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探寻提升“藏粮于地”战略服务质效的思路办法。

坚定推动“藏粮于地”战略走深走实,农发行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在黑龙江,数字赋能高标准农田托管及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模式,成为最突出的亮点。农发行积极对接北大荒集团等大型涉农社会化服务企业,量身设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打造小微智贷供应链订单贷——北大荒场景。通过政策性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流转和全程托管种植,实现模式创新,补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运营短板,建立起带农联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了农业种植环节现代化发展。截至今年8月末,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已向95户种植贷客户投放贷款8.76亿元,支持黑土地托管面积达到81.37万亩,推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实现可持续适度规模经营。

▲农发行贵州省绥阳县支行投放29000万元支持的高标准农田(二期)

推动“藏粮于技”做强中国“芯片”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种子好,粮才好。

在我国,提起袁隆平院士,几乎无人不知。正是他研究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因粮食短缺而出现的国家危机——“藏粮于技”促丰产、保障粮食安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此。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种子问题,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做强中国“芯”,端稳中国粮。然而,由于种业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特征,目前我国种业融资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种业企业存在股权融资难、承保风险分散难等问题,亟待金融机构探索破题。

今年6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种业振兴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支撑,精准满足国家种业基地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农发行先后出台支持农业科技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支持种业振兴等专项意见,并明确提出,确保“十四五”期间安排信贷资金不少于1000亿元,切实强化政策保障,为种业企业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持

甘肃张掖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年种植面积在100多万亩,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产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40%以上。

为支持当地种业振兴,助力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农发行甘肃省分行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强化融资模式创新,整合园区内制种企业优势和基地优势,通过集约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形成了“六统一”,即:优势基地统一生产、智慧园区统一加工、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交易、统一结算,从而实现了资源、要素、市场相统一,建立了甘州区种业发展“硅谷”。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充分发挥张掖玉米种业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产业扶贫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优势,集聚种子产业产能,构建起育繁推一体化链接体系,有力推动了玉米种业发展。

由于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到园区创业,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的形式,建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民增收。而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形成了各方互利互赢的局面。据初步估计,未来项目建成后销售年净利润可达到5000万元左右。

在农发行,全力服务“藏粮于技”战略与种业振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特别是今年以来,农发行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与种业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贷款今年累放267亿元,截至8月末余额超800亿元,余额较年初增幅13.17%;种业全产业链贷款今年累放248亿元,贷款余额超700亿元,余额较年初增幅45.57%。

▲农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向新疆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投放农业科技贷款1800万元,助力当地育好“金种子”、农民端稳“金饭碗”。图为集中连片的青储玉米地

助力粮食流通激发购销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粮食丰产增收并不是仅仅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就能实现的,它的背后,是一项复杂涵盖领域广、链条长、主体多、规模大的系统工程,金融支持更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加快服务创新。

今年8月26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农发行首次设立金融服务展区,就吸引了大量参会代表驻足参观洽谈。而会议期间该行开展的粮食供应链金融推介活动更成为一大亮点。农发行通过组织河南、贵州等多地粮食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参加银企战略合作签约活动,有效促进了粮食流通,推动了粮食产供销衔接。

据了解,为促进粮食上下游、产购销的有效对接,近年来,农发行创新“定购贷”“订单贷”“竞拍贷”“仓单贷”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为粮食产销对接提供专项服务,助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特别是去年,农发行研发粮食产销对接信息平台,为粮食买卖双方“搭台唱戏”,并在河南、河北、福建等地粮食企业举办专场产销对接推介会,配套金融服务,支持产区收粮企业与销区用粮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农发行已累计向达成产销合作意向的粮食企业投放贷款1284亿元。

壮大粮食产业链,流通服务是重要一环。而事实上,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而言,要确保粮食流通顺畅同样是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国家“八大粮食物流通道”线路重要节点,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暨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和支持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性项目。据悉,该项目依托粮食现代物流基地形成港口、贸易、物流、金融等多层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货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生态链和全产业金融链。

与上述项目同样具有战略意义的还有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粮库有限责任公司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在农发行大力支持下,该项目一期建设获得2.6亿元仓储(物流)设施贷款,有效保障了农垦系统资金及时供应。更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北大荒产地供应库、物流节点库、城市分销库和交易转化中心“三库一中心”战略的重要物流节点,从而有效提升东北地区粮食流通能力,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振兴。

……

就在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显示,今年夏粮上市以来,我国市场购销活跃。农民择机择价售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过5700万吨,早籼稻超过600万吨,收购量较去年均有所增加。

而作为丰产增收背后的推手,以政策性金融之力,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农发行发挥了主要作用。

THE END
1.工程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0篇)xxxx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经济发展较弱的贫困村为重点,计划新增共建村庄xx处,每个共建村实现两个共建项目,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合作社发展、干部交叉任职等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 2、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挥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市场主体地位,实体性运营于河、望留、彩虹路x处为农服务中心,重点改造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586231.html
2.从东亚模式谈中国农业推广体系创新【摘要题】农业技术经济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农业合作组织/东亚模式 【正 文】 中国农业已经走到产业化的转型期,随着农村新一代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网络化在农村的迅速渗透,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 的发展,传统的农业推广体系面临必然的变革。农业只有和工业一样作为独立的产业主体而不是作为弱势的附属https://doc.mbalib.com/view/7ad1277a04377efc8e06d3957bbfc4a6.html
3.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特别是适合我国小农经济特点的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的研发支持与攻关力度,提升数字技术供给的自主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切实发挥数据资源对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精准化、智能化的支撑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http://gjs.cass.cn/kydt/kydt_kycg/202209/t20220914_5495836.shtml
4.中国兽医服务市场,蓝海的“蓝”关乎动物降三是,2011年起,国家推动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兽医主管部门明确提出鼓励“兽医社会化服务”,并在《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5月)中将“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兽医服务”列为“加快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界限明确了,政府提供兽医公共卫生服务,市场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 http://zgdwbj.com/archives/58535
5.现代社会服务业(精选十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明显改观,但与农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771lfq.html
6.韩俊:大力开展托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日前,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步重点工作。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PRE8ILB0521E31Q.html
7.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6篇(全文)4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越来越需要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期话题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kh7nhjb.html
8.关于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进行战略性结https://www.jszx.net/photo/show/id/1965.html
9.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构建与问题分析摘要: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给主体、方式及主要内容,构建包含5 种维度15 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影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客观评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并根据研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27/101983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