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三亚”四市县立足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大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企业在表达总体满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求和建议。
1.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大三亚”四市县立足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大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企业在表达总体满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求和建议。一方面,对地区发展健康旅游的规划引导不够,各市县目前对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对全市健康旅游产业体系的布局和评估,健康旅游企业处于各自为战、无序探索状态,发展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一定程度制约了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走访的几个企业就不同程度存在这类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项目的审批仍需优化加速,如海棠湾上工谷新增打造中医药康养文化旅游度假区、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国际合作中心总部基地等产业新规划,企业期望加快获批。此外,政策扶持还需大胆创新、加快落地,如把中医药服务纳入海南自贸港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还需加快;推进中医药贸易互通和国内外保险结算、对接国际远程医疗资源、引进医美等外资独资企业存在瓶颈;市中医院受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制约,在拓展健康旅游市场、探索市场化运作方面还存在放不开手脚现象。
2.位优产低是当前最为突出的表现
总的来说,“大三亚”发展健康旅游具有先天优势,但目前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健康产业定位不准、发展较慢、位优产低,健康旅游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健康旅游产业链。
3.低品质健康旅游产品影响服务口碑
目前“大三亚”健康旅游产业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范还不够成熟,与国内外游客和市民群众对健康旅游的迫切需求、品质要求相比,“大三亚”地区健康旅游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品质高低不一,高端健康旅游产品供给不充分,特别是一些打着“健康旅游”旗号的低品质服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三亚”区域健康旅游的口碑。
4.健康旅游产品宣传推介需持续加力
5.人才仍是制约健康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大三亚”健康旅游产业领域内的专业人才队伍主要是从传统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医生和护理人员、市场营销和管理人员转型而来,虽然也有部分高精尖专业人才,但对于发展健康旅游产业的现实需求来讲,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平均素质相对较低,服务能力明显欠缺。调研走访过程中,受访对象普遍表示,人才比较缺乏是制约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1.系统布局规划健康旅游产业
发展全力推动“大三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强化省级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建议省政府明确牵头部门,建立一个高效务实的“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省级协调机制,从区域层面强化政府对健康旅游产业的规划引导作用,强化区域内健康旅游产业“一盘棋”思想,不仅各市县要把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盘子”,同时要形成区域内健康旅游产业联席制度,结合“大三亚”各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编制区域性健康旅游近期或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把“健康”和“旅游”要素有机融合,比如把医疗康养等“健康”元素与免税购物、酒店度假等“旅游”元素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布局“大三亚”健康旅游产业,指导规范“大三亚”地区健康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建设发展,强化发展多元化、差异化健康产业的要素保障和多维度支持,为充分挖掘健康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提供保障。
2.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产业扶持政策
四市县结合健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加快成立区域内联席专门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全面落实《健康海南行动实施方案》《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优惠政策、扶持措施落实落地,在落实“标准制+承诺制”的准入即入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的同时,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吸引大批的资金和企业进入到健康旅游产业领域。尽快把中医药服务、苗药黎药服务等纳入海南自贸港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给予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避免出现政策虽然“闻着香”、企业却“吃不到嘴”的现象和问题;
给予以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为代表的区域内公立医院更大的市场化运作自主权,破除市场运作过程中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的掣肘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在中医药贸易互通、国际医养人才执业交流、外资医疗企业引进、国际医疗保险联网结算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把健康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打造标杆、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先行产业。
3.打造区域联动的特色健康旅游聚集区
吉阳区森林、温泉等资源丰富,可整合天使净心谷、海韵半岭温泉健康产业园、万科森林度假公园、阿那亚三亚的山等项目建设,发挥天使净心谷项目入选“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等优势,依托半岭度假区,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森林、温泉、医养文化、户外拓展等健康旅游度假目的地。三亚市中医院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可以以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整合周边临春岭森林公园、美丽之冠等资源,通过建立健康运动指导部、打造中医药健康主题公园、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途径,形成以三亚市中医院为中心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核心区。
陵水县气候温和、雨林密布、草本资源丰富,可依托在建的南平健康养生产业园项目,结合本利独特的热带气候和山、海、沙滩、温泉等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基于气候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康养医疗,整合南药资源,把中医药生态绿色和健康的理念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医养管”综合康养服务能力,承担慢病治疗和康养服务功能,推动特色康养中药产业与区域内健康旅游服务产业的全链条融合。
乐东县可依托尖峰国家热带森林公园等生态品牌等资源,打造海南乐东国际山海康养区。把医疗、生态、气候、休闲旅游、康复等多种元素融入健康疗养产业,引进和培育满足不同需要的健康疗养服务项目,打造集康养观光、度假、会议、餐饮、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养生典范区,健全龄疗养中心,银龄休养中心、康复医院、康养中心区、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建设特色康养小镇。
4.高度重视健康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此外,要通过政策扶持,激发医院、高校、企业等对健康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宣传推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支持和引导三亚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市中医院持续办好“三九养生健康节”“三伏健康节”冬病夏治、北病南治等活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特色健康旅游产品,增强社会对健康旅游品牌的认同。
5.加快建设健康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2021年10月24号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动的招才引智活动中,首批567家招聘单位共发布逾1.3万个岗位需求,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产业是医疗健康产业。客观地表明了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布局和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产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大三亚”要进一步落实落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5年)》,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建设人才政策“虹吸效应”,聚焦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五湖四海”,积极引进和培养健康旅游专门人才,特别是医疗康养和健康管理高端人才、远程医疗智慧型人才以及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方面复合型人才,抢占健康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制高点,以适应三亚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趋势。
建议区域内组建牵头部门和机制,整合高校、医院、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建立集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端智库,形成智库面向社会开放、面向企业开放的机制,为“大三亚”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建议鼓励、指导和支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及区域内各民办高校设立健康旅游专业或专业方向,依托高校和医疗机构,打造“大三亚”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健康旅游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建议制定健康旅游人才的认定标准,做好健康旅游人才的评估工作,保证健康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养,以人才队伍建设的高标准推动三亚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品质。
山西退休大哥一万元把二手面包车改装成房车,经济实用旅居方便
跑一次1300公里高速才发现,本田CRV太稳,比德美系强太多
打死都不要去买的5款二手车,想去捡漏的,千万别去捡!
长沙途达老司机,挑战成佛坡,大家一起测评下
上高速开瑞虎9遇到大众探岳,才知买个工业产品!苦不堪言
开到报废都开不坏的4款好车,颜值高、便宜省油、耐用保值率还高
35.7万买了探险者,又去开汉兰达380,痛哭后悔已经来不及
30岁若能开上它就算成功,2.0T有237马力,7.5秒破百,放弃汉兰达
卖不掉的“库存车”咋处理?4S店员工说出3个去处,别做大冤种
新能源和燃油车谁寿命更长?10年之间哪一个省钱,看维修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