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毛华敏中国畜牧兽医报收录于合集#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
南江黄羊
南江县素有“黄羊之乡”的美名,源于当地特色的南江黄羊品种,这种羊不仅肉用价值出众,而且发育快、繁殖适应能力强,有亚洲第一羊的美誉。但在以前,小而零散的养殖方式形不成规模、打不出名气。许多村民看着一些养殖户赚到了钱,心里跃跃欲试,却始终带着些许顾虑——资金哪里来?养殖技术又怎么学?
近几年,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企业高效统一管理,“借羊还羊”模式展现生机与活力,南江黄羊产业走上了“丰收”大道,不仅产量提升显著,羊肉单价也接近翻番。预计今年,南江黄羊存栏量27.5万只,年出栏20万只以上,综合效益达18.75亿元。南江黄羊从山谷“走”向了全国各地。
文|朱越本报记者毛华敏
编辑|牛雅腾
养殖起步难,“借羊还羊”破困局
……
南江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形复杂、沟壑交错,山地资源丰富,最高海拔落差有2000米。由于交通不便,这个山里的县城历来并不富裕,曾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
这一方独特水土,却给优质山羊品种的繁育开了一扇窗。当地几十年精心培育的南江黄羊品种,肉质鲜美,品质有口皆碑,远销沿海地区。可在早年间,南江黄羊产量平平,处在不尴不尬的状况,有“汽车装不下、火车不够装”之说。
南江黄羊品质虽然好,可产量上不去,大客户的单子就没法满足,本地的羊肉产品深加工场缺少原料,也开不足马力,让南江错失过许多大单。南江黄羊“走”出山谷的路十分曲折。
其实养黄羊在当地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世纪90年代,南江县就有村民靠黄羊致富,但一直以来,零零散散的养殖方式,始终欠一些火候。缺少集中的统筹和规划是一大问题,资金和技术也是横在村民面前一道坎。早期南江黄羊的销售方式也比较单一。村民们自顾自养殖,商贩们季节性寻来收购,如果错过了,又得等到来年。村民费心费力一年,眼看着自家肥羊在过冬掉膘,资金回收也不稳定。
对南江黄羊产业曾经遇到的种种困难,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感触颇深,在他心里,一直有个让村民一起致富的愿望,但他首先面临的是一些农民连买羊羔的钱都难筹措。面对“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局,汪其德决定向村民出借羊羔,待羊长大,羊群成了规模,养殖户可按质量返还借的羊。这就是南江县开创性的“借羊还羊”养殖模式,由他一步步摸索而来的。如今他是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创办了多个与黄羊有关的配套企业,带动成百上千的村民靠黄羊致富。
“‘借羊还羊’不是简单地让贫困户养羊,而是为了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十几年来,汪其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返乡创业青年,成长为带动农户养养增收的致富带头人,也见证了南江黄羊产业从困难重重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
多方齐推动,产业发展有合力
南江县推动南江黄羊产业的第一步,是让养殖形成规模化,把养殖散户的羊集中起来,不仅方便管理,还能形成规模效应,吸引大客户的长期采购。南江县建设起大型南江黄羊养殖场,规范了养殖的标准和技术,原本许多养殖散户也来到养殖场中工作。
在关门镇,标准化的羊圈由村集体公司统一修建,而村民可以承包羊圈进行养殖,养殖所得利润按一定比例与村集体进行分成。这样,村民省去了自己修建圈舍的麻烦,村集体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
2018年,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看中了南江黄羊的产业,将南江县确定为首个精准扶贫点,投入超过四千万元的资金,为当地建设起现代化的大规模黄羊生产线,还搞起了黄羊研究所。在品牌打造方面,扶贫促进会也投入人力物力,帮助推广南江黄羊,将南江黄羊的美味,带到了大湾区人们的身边。
税收方面,当地政府对南川黄羊养殖实行大力优惠。畜牧饲养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都能享受到一定力度的减免。连续十年,税务部门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走近村民身边进行宣传,让养殖户们了解到政策的帮助,放心投入养殖。南川黄羊产业的道路越走越宽。
不仅如此,由浙江大学牵头,浙江省的科技对口支援项目也送来了“大礼”,帮助南江黄羊产业进行技术升级。
向加工延伸,产业发展后劲足
乘着南江黄羊发展的大好势头,2022年,巴中市印发《巴中市支持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这十条措施涵盖了种羊选育繁殖、屠宰加工、物流合作、对接国际标准、农机设备等方方面面。其中提到,2022年到2026年这五年间,市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专门支持南江黄羊产业。同时,还有专项资金支持黄羊的病种检测、净化以及集约化养殖技术。
如今,南江县还在挖掘羊业更大的潜力。精细的羊肉深加工厂,提高了羊肉产品附加值,也让南江黄羊以品牌化的面貌走出去,以零食的形式来到消费者面前。羊身上羊肉、羊排、羊筋等不同部位,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处理,制作成各具特色的羊肉产品,光是羊皮这不起眼的一项,就能贡献超过百元的收益。
据了解,目前南江县已近400家养殖场,南江黄羊的加工产品已经形成6个系列,超过30种产品。今年初,南江县又建成了一处羊肉屠宰和深加工厂,这座工厂以欧盟标准搭建,当地计划让南江黄羊走出国门,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