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50吨容量,现在的养猪户,高档教槽料的消费,不到1/3,也就是每月不到20吨,核心原料如血浆蛋白粉,每月消耗量不到1吨,发酵豆粕用量,不超过5吨/月,奶粉,不超过2吨,饲料厂要保持这些原料的新鲜度,有点难。
3加工工艺提升质量
目前的教槽料类型主要包括粉状教槽料、颗粒教槽料、破碎教槽料、粉+粒教槽料等。粉状教槽料,有致命的缺陷——浪费多、沾嘴、料槽清扫困难、容易变质,吸潮——货架寿命短暂;颗粒或破碎教槽料,因为教槽料的原料组成,与常规粉料差别很大,需要专门的制粒工艺参数;而目前国内90%以上的饲料企业对教槽料的加工参数都没有熟练掌握,造出来的颗粒,如同子弹,极端时,乳仔猪牙龈被磨破出血,很可怜。乳猪喜欢什么样的教槽料:他们喜欢酥脆、松软、香甜的产品,优质的教槽料,需要专门的工艺路线。也由于乳猪料工艺的特殊要求,影响了未来行业的格局。
4质量体系保证稳定
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做好一批料并不困难,难的是数年如一日,产品质量恒定如一。目前,生产中大猪全价料的企业,限于仓储管理、机器设备、工艺流程、人员素质等因素,没有一个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很多企业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市场,往往被毁于一旦,彻底挫伤了市场人员、销售商的信心。而从常规商业考虑,教槽料,不单是一个商品,教槽料是一个企业的实力体现,是一个品牌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市场人员的信心。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更需要专业教槽料团队和质量保证体系来制作优良的教槽料。
专业教槽料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原料采购与管理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原料采购与管理标准化流程,从供应商筛选与评估、现场采购员评估、物流员发货监督、原料到厂抽检与接收、仓储管理等流程,控制好每一个可能影响原料产品质量的关卡,确保进入生产线的原料是新鲜、优质的。同时,专业教槽料生产企业利用原料采购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经济效能的同时,产品成本会拥有一定的优势。
有效。“目前活禽市场的鸡只仍然是H7N9病毒感染人的直接源头,病毒主要通过鸡只的呼吸道和口咽进行排毒。在H7N9第二轮暴发过程中,市场活鸡H7N9的阳性率平均为3%,个别地区最高为15%左右,而在江西市场活鸡中则出现H7N6变种。”
鉴于目前H7N9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扩张情况,研究者认为,变革家禽业的理念、改变禽鸟销售模式、切断活禽市场特别是活鸡与人群的密切接触,是阻断病毒从禽传到人的重要措施,而关闭活禽市场、采用集中饲养、中央屠宰模式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H7N9病毒主要发源于华东地区,在过去两年间,已经从华东扩散到周边许多省份和地区,可见加强对家禽尤其是鸡群的监控力度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阳性的鸡群进行彻底扑杀,严防可疑阳性动物的跨地区运输,才是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措施。”管轶强调。
——载自:光明日报
在母猪和仔猪饲养管理中,有几个十分关键性的“3天”,如配种、分娩、断奶和转群后的头3天,是决定生猪能否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拐点,必须引起重视。生产中要趋利避害,切实做好以保健为重点的护理工作,以减轻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母猪的繁育率、仔猪的成活率及其养猪综合效益。
配种后3天
产仔后3天
母猪产仔后的3天,对于初生仔猪来说是生死攸关的3天,因为这3天如管理不善,就易发生冻死、冻伤、压死、病死等现象。
为了降低仔猪在这3天内的死伤率,应精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妥善接产及保暖防潮。
②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增加抗病能力。
③固定奶头,防止大欺小,以减少初生弱小仔猪死亡,提高仔猪群均匀度。
④及时补铁、补硒,防止缺硒和贫血。
断奶后3天
断奶后3天是仔猪应激最强烈的时期,从母奶喂养变成进食固态的饲料,并离开母猪的温暖,各种生态条件随之改变,舍温大大降低,母源抗体停止供应。以上的每一种应激都会对仔猪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成为其发病诱因。因此,注意精心护理,尽可能地减少应激,一方面要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提供优质的饲料,以帮助仔猪顺利断奶;另一方面采取药物预防等有效辅助措施,以防止仔猪继发感染,确保仔猪断奶成功。
转群后3天
仔猪转群,新的饲养环境会引起仔猪生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抗病力也会有所降低。不同窝的仔猪合群后将通过自身适应性调整,重新建立各种在这个新群体中的相互关系,同时,仔猪的吃、拉、睡三点定位也是在这3天完成的,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为保证仔猪顺利转群,应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使转群前后的环境温度接近。
③加强药物预防,防止病菌乘机侵入仔猪机体。
④仔猪混群后常出现打斗现象,故对一些应激反应较大的品种,转群时应特别注意,严加防范,以规避各种不应有的伤害。
——载自:中国农业推广网
如何控制好蛋鸡舍小环境
随着遗传育种工作发展,蛋鸡的生长速度、产蛋量等生产性能逐步提高,相应的饲养条件要求也在提高,再加上集约化生产规模地不断扩大,鸡舍小环境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小环境控制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
1、温度的重要性。
2、湿度的重要性。
3、通风的重要性。
鸡舍内氧气不足使鸡食欲下降,造成体内营养不足,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量下降。为获得优良产蛋性能,必须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一方面促进鸡体散热;其次,一定的气流速度能降低鸡舍过高的温度,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造成鸡缺氧、昏迷。粪便发酵会分解出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鸡舍内有害气体不能过高,过高不仅使产蛋量下降,而且会引发鸡结膜炎、气管炎,使细菌和病毒更易侵入。鸡舍中含有大量水分和尘埃,病原微生物附在其上而生存,这些病原微生物被鸡吸入呼吸道会引起许多疾病,灰尘过多也可刺激呼吸道发炎,因此要减少病原微生物和灰尘。冬季鸡舍内气流速度以0.1米~0.2米/秒为好,不宜超过0.3米/秒。不可为了单纯保温而停止通风,夏季鸡舍气流速度宜保持在0.5米/秒左右,高温季节1米~1.5米/秒较为理想。
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
在小环境控制中,诸因素对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作用是综合的,各因素之间或是相辅相成,或是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管理控制鸡舍小环境。
温度与通风关系。当鸡舍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时,通风的作用是借助气流速度调节鸡只体温,并随着外界温度升高,加大通风量。但当舍内温度高于28℃时,要在加大通风的同时,开启湿帘降温系统。经过湿帘冷却的气流可使鸡舍温度降低4℃~8℃。当鸡舍温度较低时,通风的目的变为更换新鲜空气,此时既要保温,又需通风。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自动通风设备。该设备能在监测温度的前提下,给定适当的通风量。其在兼顾保温的同时,可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使鸡群获得较为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