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低就业,学历贬值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

近期,网络一句流行话语“中国现在不缺大学生,缺的只是交学费的人”,虽然言辞略显犀利,却道出了当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背后的隐忧。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学生毕业潮,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现实:就业市场的压力空前巨大,学历贬值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历加速贬值背后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美国历史动力学家彼得·图尔钦在他的《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一书中,对美国曾经出现的学历贬值情况进行了详尽叙述。

历史也许不会重演,但它肯定会押韵。通过回望美国学历贬值的历史时期,中国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学历与就业的复杂局面。

“抢椅子”游戏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位持有者是获胜者,但现在不是了。情况完全变了。

要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玩一次抢椅子游戏。

在20世纪50年代初玩这个游戏时,18~20岁的人中只有不到15%的人上了大学。因此,你需要与其他十三四个追逐者竞争。当然,有一两把椅子可能会被精明且精力充沛、没有购买入场券的劳工阶层成员抓到。

幸运的是,你有许多直接竞争对手会从大学辍学或者在其他方面搞砸,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取得好成绩,获得学位,并按照教授和老板的期望行事。如果你遵守了这些规则,你实际上就能保证得到一把椅子。

即使你很不走运,没能跻身财富前10%,你也很难不在财富的前20%中,这仍然保证了非常可观的福祉。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

今天,18~20岁的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二都上了大学。

你能做什么?让我们回到1966年,当时30%的年轻人进入了大学。为了在竞争中领先,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并购买一张更贵的入场券。所以大学毕业后,你会去读法学院、医学院或者其他研究生院。现在,你和其他两三名高级学位获得者都很容易拿到椅子,剩下的椅子才归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

学位生产过剩

情况暂时很好,但其他人很快迎头赶上。

1960—1970年,美国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加了两倍多—从不到1万个增加到3万个。

很快,我们到了精英生产过剩的境地;只是,入场券的价格越来越高。我们一直在玩这种椅子数量固定的游戏。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精英职位的数量一直在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对博士的需求巨大,因为大学需要聘请教授来教授婴儿潮一代。

我的一位教授曾向我透露,当时大学把门槛降得很低,愿意聘请任何获得学位的人。“要是在今天,我肯定拿不到聘书,”他说这话时是1985年,当时我即将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

当我开始寻找一份学术性工作时,我认为当时的市场对于刚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来说已经形势严峻,但今天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

其他需要高级学位的职业在二战后也有所增加。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精英,加上一系列其他因素,刺激了科学研究经费的大幅增加,这吸引了大量博士。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触角已经延伸至全球,跨国公司需要大批律师。但最终,这种对高级学位激增的需求消退了,而供应却继续飙升。例如,1955—1975年,法学院录取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两倍。

是否会有精英生产过剩的问题,取决于获得高级学位的年轻人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即与需要他们技能的岗位数量之间是否平衡。不幸的是,众所周知,到了21世纪,获得学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相应的岗位数。

这种不平衡在社会科学领域非常严重,在人文领域更加严重。美国甚至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学位方面也出现了严重过剩。

2021年1月,受欢迎的博主兼专栏作家诺亚·史密斯(NoahSmith)在为《彭博观点》撰文时承认,多年来博士学位的生产过剩一直是美国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民众受教育程度更高通常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一旦博士生毕业,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为之训练的学术性岗位一直在减少。“在谷歌上快速搜索任何一个学术领域(包括历史、人类学、英语)的趋势,你可能会发现终身教职岗位数量在惊人地减少”,史密斯写道。他还说:“这迫使许多想要成为学者的人不得不面对惨淡的现实,接受薪资低、不稳定的工作。就像在好莱坞伺机等待人生转机的服务员,许多人放弃了医疗保险或者住在破旧的公寓里,年复一年地在原地打转,而他们在学术界以外工作的资质却在降低”。

然而,尽管人人梦寐以求的教授生活逐渐触不可及,这个国家仍在继续生产更多的博士学位。

精英过剩的结果

谁是精英?在社会学中,精英并不是指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更优秀的人。他们不一定更努力、更聪明或更有才华。他们只是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一种能够影响其他人的能力。一个更能描述精英的词语是“权力持有者”。

在精英追逐游戏(或简称追逐游戏)中,我们在每局中增加玩家的数量,而不是减少椅子的数量。和抢椅子游戏一样,开始时有10把椅子,代表权力职位(比如政府职位)。在第一局中,11位玩家(精英追逐者)抢椅子。10个人可以获得精英资格,失败者则成为一个失意的追逐者。在接下来的几局中,我们增加玩家的数量,最终达到两倍、三倍(同时椅子的数量不变)。赢家的数量保持不变,但失意的追逐者在增多,从最初的1人增加到10人,然后20人。随着游戏的进行,想象一下混乱和冲突的程度会加深。这当中也蕴含一个不同寻常的放大效应:当我们2倍、3倍地增加追逐者数量时,失意的追逐者的数量会10倍、20倍地膨胀。

然而,精英生产过剩只是故事的一半。财富持有者阶层的扩张并非与其他社会群体无关。是时候引入社会稳定模型的第二个因素了:民众贫困化。

THE END
1.专业硕士毕业时的论文是最难通过的吗对于开题方向限制的严格吗很多人只关心考上的时候是否有难度,而其实针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大家也要对毕业时候存在哪些难度有一个先行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有不少人都是想来报考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处在上班之中,他们的申报形式就是双证在职研究生。而无论是怎样,关于此项目申报以及毕业时候的相关流程等等这都是一致的,https://www.eduei.com/shuangzhengzaizhiyanjiusheng/56922.html
2.研究生就一定能毕业?西政清理掉14名全日制博士生8名硕士生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发现,西南政法大学清理掉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行为,早在全国多所高校都存在了。比如中国传媒大学于2019年8月5日,对61名超期研究生(其中含35名博士、26名硕士)予以退学处理。南京大学于2019年9月19日对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拟予以退学处理。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1904208
3.硕士与博士的差距有多大?这些优势,硕士很难体会到……资讯此外,读博会让我们更明显的感受到科研能力的变化发展。回看硕士阶段发表的第一篇paper,属业内小众期刊,只有三四分。“难产”般发出来激动的不得了;此外,写硕士毕业论文时即使全力以赴,也仍觉得元气大伤。 然而,身为在读博士,大抵不会因为发了一篇三四分的小众期刊而开心雀跃;也应该不会因码了多少与毕业论文字数https://www.gaoxiaojob.com/news/detail/501.html
4.帝国理工留学前辈告诉你读英国一年制硕士值不值?虽然我不赞成用读书时间长短来判断一个毕业生的能力,但是有一部分企业的确是这么想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想在回国求职时有一定优势,那么,就要进英国TOP10,最好是G5的学校。 如果进不了这些学校,那么,就要做好你的英国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否则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一年英国硕士非常不值。 https://m.51offer.com/article/detail_68652.html
5.在职研究生毕业条件是什么?有毕业证书吗?1、专业硕士有毕业证 专业硕士是考试入学、先考后学。学员需要符合条件,通过中国研究生招收学生信息网报名及现场确认,再依次参加并通过全国联考及院校复试,被择优录取后才能入学。入学后按规定学完课程,修满学分,撰写完成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https://www.eol.cn/ceici/kaoyan-2275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