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笔记3000字

实践论是毛主席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论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这种冲动来自于我自身的危机意识,我发现无论我读多少书,我避免不了浅薄。这种浅薄的危机感,使得我对自身进行审视。而这种审视的落脚点,便是知与行的问题,也是《实践论》的副标题所揭示的。

人是社会性的。人所从事的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生产劳动,而与此相连接的是人与人皆有生产活动所结成的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等社会关系。三大实践活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从哲学的角度,将人类所有的活动囊括进来,不能再有更多的内容。

人的认识都要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伴随着这个过程,也就是从片面到全面,由潜入深的过程。这一点很简单,当我们加入一个班级的时候,我们总为不能及时记清所有人的姓名而苦恼,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慢慢的了解到确认他们是谁。我们往往有认识片面的时候,那么这些片面的认识来自于哪里呢第一是剥削阶级的偏见,或者说宣传舆论观念的灌输所造成的一些假认识;第二是生产规模狭小,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格局视野的狭小。学校的大学生为什么书呆子,或许就是这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吧。

我们的认识如何是真的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严肃的问题。或许你会说,这是书里说的,或者这是某某老师说的。或者我就是非常确认,虽然我也说不上什么理由。那么实践论告诉我们,人们只有达到了思想中的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我们需要做到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简单的说,就是要实事求是。但我们所遇到最大的陷阱是,客观太强大,自己的思想(主观)太自卑,从而造成固囿于自己的见解之中。通常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心懒,即使再三栽跟头,也不愿从自己所遭受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而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实践是认识的驱动和落脚点,但认识却经常选择离弃实践,这是一大弊病。书生的落脚点一如既往的书,或者说认识。从书中来到书中去,实践只是生活中的吃喝拉撒。书生的毛病是意识的淤积,堆砌着无数的东西,却不能甄别不知何用,三大实践却常常是三脚猫的功夫。淤积是种病,中医上说的。

然而,还是...

11-18

《国富论》是一本政治经济学的书籍,如果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应该会喜欢这五篇《国富论》读书笔记,更多读书笔记的作文就上作文网。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

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作者在第一篇第五章(24—36页)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作者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

06-30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客观事物的真理。

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

08-15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

10-31

篇一:

《实践论》并不仅仅是在讲理...

08-05

作文标题:童年读书笔记(寻访童年实践活动)

关键词:童年寻访小学四年级

本文适合:小学四年级

本作文400字是关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400字,题目为:《童年读书笔记(寻访童年实践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童年读书笔记(寻访童年实践活动)

翻开存在与记忆中的日记本,一章章略带昏黄的故事又再次在眼前重演。

2006年4月23日

“当!”书中人物的兵刃碰在了一起,看得我心惊胆寒的,还是战战兢兢地继续向下看。

不知不觉,漫画版的三国演义就看完了。不过,记住的大多还是武将有多么英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中任意奔驰;谋士们有多么多才,谈笑间,便能令敌人灰飞烟灭。纵然是马中赤兔人吕布也难逃白门楼。

2008年4月23日

“天为什么是蓝的”

这个问题已经向大人们问了许多次,但是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尽如人意。但是在今天,我终于从书中得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光的散射。因为得到了答案,一整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如今,科普类的书籍已然“霸占”了原先漫画的地位,成为了枕边的必备书本。

神奇的天体、宏观的宇宙已经在悄然进入我的世界,这才明白原来宇宙有这么大,不止只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科学中,我也慢慢地成长了。

2010年4月23日

“原来还有细胞这个东西啊,我们就是由这些小点构成的么”看着书中写的内容,我不仅很惊奇。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现在也终于明白了。

口渴,就是细胞中的水分不足了……

在更多的书籍中,许许多多原来想不出答案的问题,都被轻松的解决了。我也就这样,逐渐迈向了知识的大门,越来越多的知识呈现在我的面前……

微微一笑,合上了日记本,就让这些故事继续封存吧。

读书,伴随着我成长,也令我成长。通过读书,我令自己成长。书籍不知在何时,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课外书,更多的是与课本接触。在一本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读书,令成长的道路绚丽无比;

读书,同样令我们成长的路上满载精彩。

所以我说,读书,就是成长。

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维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一定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篇二: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建党90周年之际再温《实践论》,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THE END
1.《实践论》重点整理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毛泽东 《实践论》写作时间:《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作的演讲。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56629
2.大学1000字读后感5篇范文docx文档下载页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精选大学1000字读后感,希望你们可以https://m.dddot.com/down/32-289285.html
3.实践论读书笔记.doc实践论读书笔记,页数:1字数:1571《实践论》读书笔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代表著作《实践论》是充满哲学理论知识的不朽著作!首先在开头,作者引出马克思主义者对最近本实践活动的认识:“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http://www.queshao.com/docs/75712
4.毛选第一卷《实践论》读书笔记《实践论》主要解决共产党员的“知行”问题——如何认识客观事物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毛泽东同志将晦涩难懂的哲学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共产党员、党外人士传达了最科学、精准的认识论及实践论。当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最科学的”也需要以理论的生命力或基于民主标准https://www.jianshu.com/p/1dcd7077c5c0
5.实践论的读书笔记作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相关的读书笔记,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实践论读书笔记一:《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https://www.kxl100.cn/zuowen/show/5a50444b415d5b51081d01.html
6.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心得体会人生感悟《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读书感悟_《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86 次浏览 ? 2020-10-01 18:04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这篇文章中,聚义厅的Rickey兄弟提到了学习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一文中使用的实践方法论。这触发了一个我一直想写但https://www.dushuqun.cn/category-21
7.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篇1: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亲”,最终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悬挂在宇宙的上空指引着中国的前进。毛泽东无论是在中国的政治界还是在世界的政界,他无疑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gi98vlt.html
8.你做过读书笔记吗?请上传照片展示你的读书笔记。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b6ae89a4df34d8bb7209706c1483fc7.html?fm=bddf545495b86c7edda00629c81c941a26
9.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书评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总纲】“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282】【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45222/
10.《实践论》读书笔记1937年为揭露党内轻实践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大做了题为《实践论》的演讲,如今多次拜读后,深感与伟人对话获益匪浅,特结合工作实践,作此短文。 如何正确理解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是千百年来先贤探索的宇宙命题。人的认识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现象、规律、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https://www.meipian.cn/2yv5g4dx
11.《毛选》读书笔记9:《实践论》成长1km《毛选》读书笔记9:《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一、《实践论》是一篇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哲学论文。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168681.html
12.读书笔记《实践论》.ppt读书笔记:《实践论》 一毛泽东(1937年7月)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演讲者:李坚 目录 写作背景 二、中心思想 内容简介 四、历史地位 毛泽东《实践论》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面 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两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 https://www.taodocs.com/p-44759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