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笔记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论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春对每个人来说,都曾拥有过,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享受过青春的美好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青春也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身为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青春无悔呢?

现在,我们都处在青春期,都是花季少年。青春期的我们是刚刚绽放的花朵,鲜艳而充满活力。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起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心理和身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时,对于老师和父母的劝说,我们不但不听,还与他们发生冲突,这就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逆反心理”。

青春代表着活力,青春代表着美好,青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每一秒,让我们青春无悔。

马金鹤,北京市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德育主任,北京市大兴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2010年以来,她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主持班主任培训活动50余场。她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儿”,同时,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正在开展着促进生命个体发展这一最大工程。

走进儿童世界

马金鹤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时常被一些“特殊儿童”弄得焦头烂额,其中就有一个叫做谭谈的孩子。谭谈几乎具备一切“问题孩子”的特征——上课不专心听讲,回头跟同学说话,老师讲课接下茬儿,出怪声,回答问题从不举手,等等。谭谈上课还特别积极,课堂上,只要老师不叫他回答问题,他就嗷嗷大哭,弄得课堂乱哄哄的,根本没法上课。

谭谈为什么在课堂嗷嗷大哭,许多“刺儿头”为什么水火不进,怎样才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思考的结果,让马金鹤逐渐认识到,缺乏教育理论功底,班主任工作就没有了“底气”,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才能走进童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谭谈那些看似捣乱的行为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渴望成功的积极因素,只要因势利导,没有不能转变的孩子。”因此,在课堂上,马金鹤尽量满足谭谈想发言的合理需求,同时,她采用了“贴标签”的方式教育、转变谭谈。“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肯定知道上课该怎么做”、“谭谈最懂事了,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一个个“好孩子”的标签,让谭谈不好意思做出不好的行为。与此同时,这些标签还隐含着一种引导,暗示谭谈上课要好好学习。

之后,谭谈变了,变得懂事了,学习习惯越来越好,期末考试,他考出了语数平均分99分的好成绩,被评为班上的“学习奋进星”。望着这个学习优秀、纪律良好的孩子,谁能想到他是曾经搅得全班不宁的“混世魔王”呢?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论证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学习教育理论让马金鹤眼界大开,在调入北京小学大兴分校6年来,36岁的她先后研读了28本教育专著,写下18万字的读书笔记。近年来,她运用“签约法”,使上课只能注意2~3分钟的李奇学会了听课;运用“训练法”,让“小马虎”王腾学会了检查作业;运用“快反馈,小勺喂”的方法,引导考试从不及格的张涵,走出失败的阴影……一个从“失败误区”走出来的学生对她说:“马老师,您比妈妈还要好。妈妈只管生活,您却管我们的成长。”

捕捉教育契机

放学了,站在校门口的丁丁生气地撅着小嘴——家长没有按时来接他。这时,丁丁的父亲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跑来,满脸歉意的父亲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见丁丁生气地问:“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才来?”“公交车堵车了,我是跑着过来的。”父亲连忙解释。“你就不会早点出来,人家爸妈怎么就不晚呢?”丁丁大声吼道。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马金鹤看到了。丁丁的表现让她大吃一惊,就在刚刚结束的“懂礼貌,讲文明”主题班会上,丁丁慷慨陈词的发言,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丁丁课上课下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反差,让马金鹤陷入了沉思:缺少道德情感体验的道德认识,是难以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她决定捕捉教育机会,给孩子们补上道德情感体验这一课。

马金鹤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是,每天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时依依不舍的镜头被马金鹤偷偷拍了下来;放学时,家长们在太阳底下伸长脖子,翘首等待孩子放学的镜头被她拍摄下来;国庆节,天安门前的花坛前,一个小男孩开心的笑声吸引了她,原来他的爸爸为了让他更好地观看花坛,用双臂把他举了起来。看着汗流浃背的父亲,马金鹤箭一样地冲进人群,抢过爱人手里的相机一通抓拍。

在“走进父母的爱”主题班会上,当马金鹤把一张张精心拍摄的照片展示在孩子们眼前时,孩子们被父母那平凡而感人的付出感动了,他们争相讲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讲着讲着,许多同学哽咽了,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台下的父母们眼眶里也噙满了热泪……来自心灵的倾述,净化了儿童的心灵;道德情感的升华,大大改变了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之后,孩子们见到父母、老师主动问好的多了;关心他人的多了;懂文明、讲礼貌的多了……许多家长激动地说:“马老师真是一个有心人,把孩子交给她,放心!”她的这堂主题班会,也被评为北京市大兴区优秀班会一等奖。

为孩子成长“储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马金鹤从心理学研究结果上找到了答案:鼓励是正强化,它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批评是负强化,它只能弱化孩子某些不良行为,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虽然知道做什么不对,但不知道做什么才对。

据此,她设计了“文明储值卡”,规定了学生上课、上操、课间、上下学和家中的文明行为准则,学生在哪个方面做得好,就发给他一张“文明储值卡”以示鼓励,哪个学生得卡最多,就当选为班上的“文明小标兵”。

开展文明储值卡活动以后,学生的文明行为越来越多了。硕硕过去课间爱打架,为此,没少被扣分,但他依然如故,成了班上的“小霸王”。但有了“文明储值卡”后,他一周没有打架,得到了一张“课间文明卡”,逢人便展示,一连3周没有打架,连续获得3张“课间文明卡”。第4周,一个同学惹怒了他,他刚举起拳头,看到了桌上3张鲜艳的文明储值卡,立即放下了手。“小霸王”变成了“小君子”,让全班师生惊叹不已。

以前,芹芹上课不爱做作业,经常抄同学的答案。现在,她坚持一周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了一张“课堂文明卡”。受到鼓舞后,她坚持天天独立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欣欣过去在家中连吃饭都要父母喂,现在她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而且主动帮父母洗碗、扫地,也因此连续获得了13张“家庭文明卡”。

“文明储值卡”储值文明,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文明储值卡”变教育的“减法”为“加法”,探索教育的增值功能。2010年,学校让马金鹤担任班主任兼学校德育主任,在全校推行“文明储值卡”,探索学校德育的创新。

THE END
1.《实践论》重点整理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毛泽东 《实践论》写作时间:《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作的演讲。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56629
2.大学1000字读后感5篇范文docx文档下载页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精选大学1000字读后感,希望你们可以https://m.dddot.com/down/32-289285.html
3.实践论读书笔记.doc实践论读书笔记,页数:1字数:1571《实践论》读书笔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代表著作《实践论》是充满哲学理论知识的不朽著作!首先在开头,作者引出马克思主义者对最近本实践活动的认识:“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http://www.queshao.com/docs/75712
4.毛选第一卷《实践论》读书笔记《实践论》主要解决共产党员的“知行”问题——如何认识客观事物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毛泽东同志将晦涩难懂的哲学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共产党员、党外人士传达了最科学、精准的认识论及实践论。当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最科学的”也需要以理论的生命力或基于民主标准https://www.jianshu.com/p/1dcd7077c5c0
5.实践论的读书笔记作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相关的读书笔记,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实践论读书笔记一:《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https://www.kxl100.cn/zuowen/show/5a50444b415d5b51081d01.html
6.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心得体会人生感悟《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读书感悟_《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86 次浏览 ? 2020-10-01 18:04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这篇文章中,聚义厅的Rickey兄弟提到了学习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一文中使用的实践方法论。这触发了一个我一直想写但https://www.dushuqun.cn/category-21
7.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篇1: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亲”,最终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悬挂在宇宙的上空指引着中国的前进。毛泽东无论是在中国的政治界还是在世界的政界,他无疑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gi98vlt.html
8.你做过读书笔记吗?请上传照片展示你的读书笔记。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b6ae89a4df34d8bb7209706c1483fc7.html?fm=bddf545495b86c7edda00629c81c941a26
9.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书评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总纲】“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282】【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45222/
10.《实践论》读书笔记1937年为揭露党内轻实践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大做了题为《实践论》的演讲,如今多次拜读后,深感与伟人对话获益匪浅,特结合工作实践,作此短文。 如何正确理解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是千百年来先贤探索的宇宙命题。人的认识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现象、规律、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https://www.meipian.cn/2yv5g4dx
11.《毛选》读书笔记9:《实践论》成长1km《毛选》读书笔记9:《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一、《实践论》是一篇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哲学论文。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168681.html
12.读书笔记《实践论》.ppt读书笔记:《实践论》 一毛泽东(1937年7月)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演讲者:李坚 目录 写作背景 二、中心思想 内容简介 四、历史地位 毛泽东《实践论》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面 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两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 https://www.taodocs.com/p-44759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