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坚持将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建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扎实下好“选才、育才、管才、用才”四步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优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严格选人标准,下好“选才”棋。摸清人才底数。制定刚察县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各乡镇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和主题教育“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一轮调研摸底,总结“223”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经验做法,摸清村干部和意向后备人才人群的基本情况,找准问题并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措施,为选拔后备人才打下基础。拓宽选拔范围。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村级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硬性指标,采取从党员中“挑”,从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中“选”,在现任村干部中“留”,从外出务工和高校毕业生中“请”的方式,为每村储备5名以上的群众基础好、带动能力强、致富路子广的中青年后备人才,全县共储备后备人才173名。完善选拔程序。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三荐”基础上,优先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的人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经考察、谈话、票决、公示等程序,确定村级后备人才人选,确保把政治素质高、发展潜力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充实进村级后备人才库。
突出能力提升,下好“育才”棋。加强教育培训。将村级后备干部纳入村“两委”成员的培训计划,结合“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农牧区党员冬春训等活动,以县委党校抓重点培训、乡镇党校抓日常教育为载体,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村级后备人才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目前县级层面培训50余人次,乡镇层面培训240余人次。积极鼓励后备人才参加青海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有10人参加大中专学历提升班。做好导师帮带。为推动村级后备力量快速成长,及时建立导师帮带机制,由乡镇联村领导、村“两委”成员、卸任村干部等人员与后备人才建成“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对子173对,定期与后备人才交心谈心,了解思想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抓好双培双带。优先从后备人才中发展党员,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通过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合格党员,目前,村级后备人才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3名,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抓好实践锻炼,下好“用才”棋。设岗定责锻炼。积极开展村级后备人才设岗定责,推荐100余名村级后备人才担任村级助理员、基层治理网格员、“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队员,组织他们列席村级会议,了解本村工作实际,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搭建干事平台。组织31名进入村级后备人才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积极参与村级日常坐班、参与重大任务,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今年以来,全县后备人才参与各项活动累计500余人次。突出重点培养。狠抓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工作,筛选31名大学生,根据其籍贯、专业、特长等条件精准择村,按照组织程序,统一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以村级组织建设为平台,全面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村级经济发展等日常工作,全面熟悉村级各项事务,积累工作经验。
强化监督管理,下好“管才”棋。建好人才档案。乡镇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要求,建立统一的村级后备人才档案,全面记录后备干部培训情况、日常表现、考核评议等方面的情况,做好信息动态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加强考核评议。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定期分析制度,由村“两委”成员不定期与后备干部进行交心谈心,及时掌握后备人才的思想工作动态,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探索建立平时考察和年底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根据平时考察和年底考核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每年开展一次综合研判,及时掌握后备人才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情况,准确评价后备干部。开展动态调整。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实地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按照日常、半年度和年度为周期,对村级后备人才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认可度进行综合考察,按程序调整33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工作能力不强、培养潜力不大的村级后备人才,形成优者进、劣者汰的选用导向,切实增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