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把长顺绿壳蛋鸡产业作为黔南州一个产业来发展?
答:长顺绿壳蛋鸡是黔南州较为古老的绿壳蛋鸡品种,是黔南州特有的畜禽品种,原产地长顺县鼓扬镇马场村、岩腊村、纪堵村一带,因产绿壳蛋而得名。2009年10月,长顺绿壳蛋鸡被录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名录,2012年11月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成功申报长顺县绿壳蛋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2月,长顺绿壳蛋鸡被评为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17年,省委、省政府为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力争实现同步小康,提出全省畜牧业重点打造生态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长顺绿壳蛋鸡产业做强做大迎来了春天。
2、长顺绿壳蛋鸡都有哪些品种特征?
答:长顺绿壳蛋鸡体型紧凑,结构匀称,羽毛紧密,背部平直,皮肤为白色或黑色。喙平直,灰或黑色;虹彩橘黄色,耳叶红色或黑色;胫、爪黑色。公鸡单冠直立,5~7齿,髯大,呈鲜红色;颈羽、鞍羽赤红,背羽、腹羽红黑相间,主翼羽、尾羽墨绿而有光泽。母鸡羽色以黄麻色居多,有少量黑麻羽和白羽。雏鸡绒毛以黄麻色居多,少数为黑色、淡黄色,背上有条状黑色绒毛带。喙、胫、趾多为黑色。
成年公鸡体重平均3.7斤,成年母鸡体重平均3.4斤,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9.82%、92.80%。肉嫩汤鲜。长顺绿壳蛋鸡在农户散养条件下,165—195日龄开产,年产蛋120—150个,平均蛋重51.76克。蛋呈椭圆形,蛋壳墨绿色,厚而致密,散养条件下野外产蛋破损极少。
3、适合长顺绿壳蛋鸡的养殖方式有哪里?
答:长顺绿壳蛋鸡属于本地原始品种,通过长期驯化而来,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耐粗饲等特点,在全州都能发展养殖。养殖方式有农村庭院饲养,冬闲田种草饲养,荒山、荒坡、草地种草饲养,经果林、灌木林下种草饲养,茶园地配套饲养,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等。
4、做强做大长顺绿壳蛋鸡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立足黔南州生态环境优势,依托长顺绿壳蛋鸡优异良种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把发展绿壳蛋鸡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扶贫开发、培育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保护与开发并举,不断夯实长顺绿壳蛋鸡种质资源基础;以培育壮大产业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地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做大规模;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为发展方向,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户+家庭农场的产业链条,逐步构建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体系。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农产品生产上规模、农产品质量上档次、农民收入大提高、农村面貌大改变。
5、发展长顺绿壳蛋鸡产业的产业布局是什么?
答:依据资源、市场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围绕高铁通道及州内高速交通网络,结合州委、州政府“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规模场户为骨干,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群,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重点在贵新、厦蓉、惠兴、马遵、惠罗、余安、都惠、惠安等八条在黔南境内的高速公路沿线,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绿壳蛋鸡生态养殖产业带、因地制宜的壮大绿壳蛋鸡产业。
(一)种禽产业以长顺县为核心,重点布局绿壳蛋鸡种禽产业,把长顺打造成黔南州乃至全省、全国的本地绿壳蛋鸡种质资源保护及其选育、生产和供种基地。逐步建成长顺绿壳蛋鸡遗传资源保种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扩繁场紧密结合的绿壳蛋鸡良种繁育生产体系。重点支持先期入住长顺的天龙公司加快多级种禽场的建设,加快绿壳蛋鸡品种选育、品质提纯、性能提升、疫病净化,全面提高种禽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水平,保障绿壳蛋鸡雏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二)蛋禽产业(绿壳蛋鸡)在全州12县(市)推开。重点在林下、果园场、茶场、荒山、荒坡、草地、林地等区域布局。以提升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态养殖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的建设规模场和家庭牧场,同步构建禽蛋产品可追溯体系、同步实施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同时,强化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增强投入品安全使用意识,保障出场禽蛋的质量安全。
(三)肉禽产业(林下养鸡)在全州12县(市)推开。在林下、果园场、茶场、荒山、荒坡、草地、林地等重点区域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肉禽养殖规模场或家庭牧场;以提高家禽肉类产品质量、风味为切入点,加快整合黔南荔波瑶山鸡、三都柳源鸡等地方家禽品种资源的发展,加快优质土种肉鸡生产,通过建立本品种养殖标准、生产规程,引导规模场或家庭牧场生产产品优质、高效、安全,提升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禽产品加工产业在州内选择区位优势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布局建设绿壳蛋鸡禽蛋和肉类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基地。以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为依托,以“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活动”为平台,强化自然资源禀赋、社会资源配置及其优质禽蛋产品等资源的结合,引进和培育更多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绿壳蛋鸡禽蛋禽肉精深加工,进一步深化全州绿壳蛋鸡产业的发展,为黔货出山奠定坚实的基础。
6、推动长顺绿壳蛋鸡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的力度。除执行和享受国家有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外,针对绿壳蛋鸡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是州县按照一定的比例成立绿壳蛋鸡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以后每年的基金额度按照产业发展需求逐年增加。所建立的绿壳蛋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绿壳蛋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可用于贴息或撬动银行贷款等;二是加大对绿壳蛋鸡种鸡生产的支持:绿壳蛋鸡遗传资源保种区、绿壳蛋鸡种鸡繁育中心(包含原种、祖代、父母代)、每个绿壳蛋鸡扩繁场(育雏中心),实行以奖代补、经验收合格后,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三是加大对加工销售环节的支持: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绿壳蛋鸡龙头加工企业、品牌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认定。对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贵州省著名商标的,建成绿壳蛋鸡电子商务平台,运行良好、销量较大的,给予奖励。在省内外开设绿壳蛋鸡产品直销店(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店面租金给予补贴。四是各县(市)每年因素法切块到县(市)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的10%用于绿壳蛋鸡产业扶贫。
四是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推进绿壳蛋鸡产业与产业扶贫的有效连接,强力助推精准脱贫的实施。把发展绿壳蛋鸡作为产业扶贫重要抓手,进一步落实“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政策,鼓励更多贫困农民通过田土、荒山、荒坡、林地、劳动力、项目资金、信贷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绿壳蛋鸡产业发展。充分激活产业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更加紧密、更具可持续性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发展,让贫困群众通过股权纽带成为绿壳蛋鸡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上的投资者和受益人,稳定实现脱贫。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绿壳蛋鸡产业发展的根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积极鼓励事业身份科技人员带薪留职领办绿壳蛋鸡产业;大力推广普及绿壳蛋鸡养殖现代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配套技术的应用,提高绿壳蛋鸡产业科技含量;加强与省内外涉农科研、教育院、校、所的合作,打造黔南绿壳蛋鸡产学研基地,联合开展绿壳蛋鸡产业重大课题的攻关,帮助培养绿壳蛋鸡饲养、加工骨干人才;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和体制,在完善乡镇、村组和企业科技组织和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推行科技推广分级量化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推行与技术经济效益联结的承包制、保险制;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利用多渠道技术资源,采取多形式培训模式,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重点培养农民科技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