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絮团系统的开发是为了改善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控制,生物絮团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废弃物处理系统。
2、生物絮团系统将防止病原体通过换水进入池塘。
3、生物絮团系统有利于池塘中有益微生物种群的存在,通过水体扰动和曝气过程以维持生物絮团颗粒的存在,水质得到保证。
生物絮团的成分和营养价值:
1、生物絮团是藻类、细菌、原生动物和有机物颗粒(如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的混合物。
2、每个絮团物通过细菌分泌物、丝状微生物结合或静电吸引而结合在一个松散的基质中,生物絮团上的微生物群落,还包括浮游动物。
3、大的生物絮团颗粒肉眼可见,但大多数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以藻类为主的生物絮团系统中,生物絮团通常尺寸较大,约为50-200微米,很容易在静止的水体中沉淀。
二、生物絮团系统起什么作用?
2、生物絮团系统可以在非常低的换水率(约0.51%/天)下运行,少量的换水有利于更好的生物絮团生长和活性,以增强有机废物处理和生物絮团的营养。
3、在生物絮团系统中,为保持池塘水质而进行换水量的最少化,取而代之的是,由于异养微生物的作用,废弃物在系统内部就得到处理。
三、生物絮团系统养殖的水生动物
2、生物絮团系统最适合能够耐受水中高浓度悬浮固体和不利环境条件的养殖模式。
四、生物絮团系统的基本类型
生物絮团系统养殖和研究,分为使用自然光线和不使用自然光两种。
1、暴露在自然光下的生物絮凝系统,包括在:室外养殖、底部铺有薄膜的池塘。
2、生物絮团当中,发生的藻类和细菌活动的复杂混合物,被称为主要用于水质控制的生物絮团系统。
3、生物絮团系统建在封闭的房屋内,不会暴露在自然光下。这些系统被称为“棕色水”生物絮团系统。在该系统中,主要由细菌参与水质控制过程。
①搅拌曝气
⑴使用生物絮团技术,必须连续24小时曝气,否则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如果关闭曝气系统,生物絮团会沉降到底部,并迅速消耗系统中的大量溶解氧。
⑵养殖系统中,如果形成的厌氧区,会使的H2S、NH4、NH3等有毒气体含量增加,对鱼虾产生更深的毒害作用。另外,固体需要微滤机或泥浆泵进行。
⑶曝气在小型池塘或跑道系统中很容易进行,但在大型室外池塘中很难进行,成本也较高。
②喂食率
⑵微生物群落颜色指数(MCCI)显示了,当喂食率增加时,养殖系统中从优势藻类到优势细菌的转变。当进料率为300-500千克/公顷/天时,藻类转化为细菌,表明MCCI为1-1.2。
五、氨的动力学
需要将氨水平保持在对鱼和虾有毒的水平以下。在生物絮团系统中,控制氨水平的三个主要过程是:藻类吸收、细菌同化和硝化作用,生物絮团系统中氨的转化和动力学是复杂的,涉及藻类和细菌对氨的竞争。
A.藻类消耗
生物絮团系统暴露在阳光下,藻类会因营养中丰富的营养,而迅速生长和死亡。
分解有机化合物(包括:死藻、鱼虾粪便和残饵)的养分会迅速被吸收,并积累在藻类细胞中。
b.细菌同化
在集约化养殖系统中为鱼虾提供了大量饲料,但生物絮团系统中异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溶解有机碳含量不足的限制。
为了刺激生物絮团系统中异养细菌种群的生长,通过添加碳水化合物源或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来增加C:N比。
C.硝化过程
该系统中,藻类吸收或细菌同化都能够处理氨,不过,硝化作用长期负责处理系统氮,它在系统中转化饲料大量(25%-30%)的氮。
六、控制生物絮团系统中的氨
A.平衡C:N比
在生物絮团系统中,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控料或添加碳源来控制C:N比。
蛋白质含量约为30%-35%的饲料具有相应的低C:N比,仅为约9-10:1。但是,我们需要将C:N比增加到大约12-15:1,才能通过异养微生物来控制氨水平。
可以通过添加具有高C:N比的原料或通过使用低蛋白质饲料来增加C:N比,当加入碳水化合物(碳源)后,氨迅速被细菌吸收。但是,异养细菌对氨的控制通常比藻类更稳定和可持续。
b.促进硝化作用
该方法使用异养细菌来控制氨,这种方法不需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或,而是使用硝化细菌来控制氨。
C.早期的系统管理
在早期阶段,生物絮团系统中的水质会像在循环水系统中一样发生变化。
初始阶段的特点是:由于不同的细菌种群生长,氨的峰值增加,随后是亚硝酸盐。如果投喂速度增加过快,氨含量增加,尤其是亚硝酸盐含量会达到峰值,它们不仅有毒,还会影响鱼虾的生长、饲料转化率、抗病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会降低鱼虾的成活率。
D.固体管理
在生物絮团系统中,由于强曝气加上碳水化合物的加入,固体废物会堆积和增加,固体可累积高达2000-3000mg/L。生物絮团系统中的悬浮固体浓度需要控制在<1000mg/L,通常需要在<500mg/L。
200-500mg/L的悬浮固体浓度最适合生物絮团系统,它将有效控制池塘中氨的含量。
对于使用生物絮团技术的跑道系统,当悬浮固体浓度约为100-300mg/L时,虾会更好的捕捉到饲料。
测试物絮团含量,在虾池中,沉淀后的生物絮团最佳含量为10-15ml/L,在罗非鱼池中最佳含量为25-50ml/L。
E.碱度管理
碱度是水缓冲由于水中酸性或碱性物质变化引起的pH值波动的能力。生物絮团系统中的碱度必须保持在高水平,因为它会被添加到水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不断消耗。
硝化细菌的活性是生物絮团技术的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碱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碱度应保持稳定在100-150mg/L范围内,因此,定期补充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提高水体的碱度。
F.反硝化及底泥处理
碱度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增加。
由于硝化作用,硝酸盐在大多数使用生物絮团系统中积累。如果任其发展,硝酸盐含量会随着喂食率的增加,而积累得越来越多。硝酸盐的积累可以通过换水来控制,这会带来生物安全隐患,并且不是生物絮团技术的目标。
七、生物絮团系统的规格和性能
A.带底部薄膜的工业养虾池系统。
生物安全问题较高,尤其是可以控制白斑病毒(WSSV)和其他病毒性疾病。
b.温室跑道养虾系统
如果确保合适的温度,这项技术可以让内陆地区的对虾养殖,节省像沿海地区和温带地区昂贵的土地成本。用于商业养殖系统(250-300m3)的跑道系统,被认为是标准配置。
C.室内循环水跑道养虾系统
该系统包括3个池,固形物含量控制在200-500mg/L(15-50ml/L)范围内,来自养殖池的水流经初级沉池,这里会初步处理养殖废物和有毒气体,然后进入硝化池,这里主要进行的是反硝化过程,水的部分碱度在该水池中恢复。并通过曝气,罗非鱼等方式进行过滤,然后在进入生物过滤池,最后再返回养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