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回顾及2024年行情展望

摘要:通过对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价格走势、养殖效益、规模化水平、消费与进出口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该文认为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整体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回调不及预期,全年猪价低位运行,但波动幅度有所趋缓。猪价的持续低迷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与此同时,猪肉消费量重新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水平,生猪产业素质也不断增强,进出口回到正常水平。展望2024年,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生猪产能窄幅波动。排除异常因素影响,预计一季度猪价或继续保持相对低迷态势,二季度开始将逐步好转,下半年行情总体会好于上半年,但受国际形势、政策调整、消费者信心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应对潜在风险与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毫不松懈非洲猪瘟等重大疾病防控、多措并举拉动猪肉消费增长、提升行业预警能力和稳定市场不安情绪、优化库存管理和拓展冻品库存销售渠道、加大力度落实产能调减措施等。

关键词:生猪;形势回顾;行情展望;不确定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从4200万头左右大幅下滑至3000万头左右的低位水平[1]。在市场的拉动和政策的推动下,2021年6月份,全国生猪产能比计划提前半年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的正常年份水平。2023年以来,因行情持续低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进入去产能周期。截至2023年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142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0%;与2022年12月份4390万头的阶段性高点相比,下降5.6%,降幅相对较小。与上一轮去产能周期(2018年5月—2022年3月)超过10%甚至20%的产能去化幅度相比,自2022年4月开启的新一轮周期产能降幅明显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猪肉产量为5794万t,同比增长4.6%;生猪出栏及猪肉产量均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市场供应充足(图1)。

2023年上半年,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活猪价格整体在14~16元/kg震荡。进入7月下旬,猪价才开始较快回升。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图2),2023年8月第4周,活猪价格达到17.21元/kg,较2023年7月第2周的年内低点上涨21.3%,9月开始猪价连续下跌,直到12月,活猪价格再次跌破15.0元/kg。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反映生猪养殖盈亏情况的“猪粮比价”指标,多次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先后3次启动冻猪肉收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从价格波动幅度来看,2021年生猪平均价格为20.7元/kg,当年月度价格最大价差为22.7元/kg;2022年生猪平均价格为19.0元/kg,当年月度价格最大价差为13.9元/kg;2023年生猪平均价格为15.4元/kg,月度价格最大价差降到3.0元/kg以内,猪价波动幅度明显趋缓。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图4),2023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8%以上,比2022年提升约3%,比2018年提高约19%。据统计,2023年出栏量全国排名前20位的养殖企业共出栏生猪1.99亿头,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28%(图5),同比增长19%[3]。随着散养户的不断退出,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建设高标准猪场和使用现代化养殖设施装备,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动生猪产业素质不断增强。根据微猪科技和新猪派联合发布的《2023年养猪行业数据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断奶母猪断奶后7d内配种占比较2022年提高1%,达到82.27%,对应平均断配间隔缩短1.35~8.62d;全年配种分娩率为80.33%,较2022年增加2%,母猪配怀性能持续提升[4]。

非洲猪瘟疫情一度严重影响全国居民猪肉消费量。根据猪肉产量和进出口数量综合测算(表1),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导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由2017年的人均40.1kg,快速下降为2019年的人均31.9kg,累计减少8.2kg,降幅达到20.4%;2020年,虽然人均表观消费量略有增加,但也仅为32.2kg,与非洲猪瘟疫情之前2017年人均40kg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随着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和猪肉产量的明显增加,再加上猪肉进口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重新回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2017年的水平,为人均40.1kg。2022和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在2021年恢复正常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分别达到人均40.5和42.2kg。

表12017—2023年猪肉产量及消费量

对2024年生猪行情趋势进行展望,核心在于评估当前产能去化进度。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2年末的4390万头降至2023年12月份的4142万头,降幅仅为5.7%,产能去化进展缓慢、幅度有限。

2.1.1绝对量维度

从绝对量水平看,全国能繁母猪的合理保有量水平为4100万头时能够确保产业保持正常的盈利水平。但2021—2023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高于4100万头。尽管2023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但12月末仍较正常的4100万头高出42万头。因此,从绝对量维度来看,2023年12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了市场需求,而12月份释放的猪肉产量需要10个月的生产周期才能到达市场端,如果消费在2024年10月份保持正常水平,当期的猪肉供应仍然会处于过剩状态。基于此,市场不仅对2024年上半年的消费淡季持悲观预期;也对下半年的消费旺季缺乏信心。

2.1.2相对量维度

从相对量水平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2年末的4390万头降到2023年末的4142万头,降幅为5.7%。一般情况下生猪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产能的大幅度回调。产能下降导致产量大幅减少,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在2006—2010年这轮周期中,2006年的蓝耳病疫情导致当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了约20%,最终在2007—2008年上行周期过程中,生猪月度价格累计上涨了183.1%。若按时点价格计算,该轮周期涨幅可达200%。在2018-2022年这轮周期中,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产能下降了31.1%,导致在2018-2020年上行周期过程中,生猪月度价格累计上涨251.5%。按时点价格计算,该轮周期涨幅超过300%。因此,可以看出生猪产能下降10%,基本上可以实现新一轮周期价格上涨100%,即产能下降20%,价格大约能涨200%;产能下降30%,价格大约能涨300%。

笔者认为,本轮生猪产能去化进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行业稳定性增强。从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特征来看,规模养殖场经营行为相对较稳定,规模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得产能去化变得相对困难。二是2023年上半年市场经营主体普遍对下半年市场有较好预期,产能去化意愿不高。三是2023年以来,养殖企业现金流资金链压力并未如市场普遍预期般严重。2023年猪价较低时约为14.00元/kg,这基本上相当于1头出栏生猪的现金成本,即去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外的成本。因此,部分养殖主体的现金流压力虽然较大但仍在可承受范围内,上市公司负债率水平较高,是因为其养殖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前所述,按照过去两轮周期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如果产能下降10%,价格基本能够实现100%的涨幅。因此,当前5.7%的产能去化幅度意味着在未来生猪价格上行周期过程中,价格的峰值可能会较行业低谷期的水平有50%左右的涨幅。行业普遍认为2024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低点会比2023年更低,预计可能会在12.00元/kg左右。因此,如果有大约50%的上涨潜力,那么价格峰值可能达到18.00元/kg左右,这也意味着2024年低迷期的价格必定会低于生猪养殖成本,全年的均价水平可能与成本价持平,即大约16.00元/kg左右,最低价可能在12~13元/kg,低迷期和高峰期的价格存在着较大差异。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猪肉消费量。另外,猪肉消费主力群体逐渐年轻化,年轻消费群体对猪肉的消费偏好逐渐转向使用更多鸡肉等产品的快餐和外卖,会进一步削弱猪肉的刚性需求和季节性效应。受这些因素影响,预计2024年猪肉消费增长潜力不大,或与2023年水平相当。当然,若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或能拉动猪肉消费增长。

市场情绪可能会影响猪周期节奏变化,而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很容易让行业形成一致性预期。2022—2023年,猪价波动较往常相对异常,当认为价格应上涨时,反而一路下跌。目前,行业又形成了相对一致的预期,即2024年下半年将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届时市场行情可能会比较乐观。然而,在预期向好的情况下,进一步去产能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导致生猪产能长期处于相对过剩状态,猪价难以出现显著回升,给生猪养殖主体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目前,猪肉冻品库存依然处在高位。2024年上半年,生猪冻品出库的压力仍然非常大。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入库需求可能相对较少,因此需求侧支撑相对较弱。受此影响,2024年上半年价格的低位可能会比2023年上半年更低。

截至2023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2022年末的高位下降5.7%。如果生产效率提升幅度较大,目前的产能去化幅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掉。假如生产效率提升2%~3%,实际的产能去化幅度可能只有2%~3%。养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和周边养殖场户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准确评估产能去化的实际幅度。

一方面,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生猪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其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增强消费者对猪肉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市场供需关系、优化养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合理控制猪肉价格,使其符合消费者的购买力。

在生猪产能过剩的当下,各级农牧部门要通过提醒、约谈等方式,督促产能调控基地履行调减产能责任,推动过剩产能去化。对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合理范围的县区,要严格新建猪场审批,特别是暂缓种猪引进,将产能调控真正落实到位。

2023年受疫情和产能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低猪价导致2023年生猪养殖全面亏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亏损的年份,持续亏损不断加大养殖端资金压力。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2024年生猪产能窄幅波动,总体将稳定在合理区间。但受生猪产能总体充裕、母猪生产效率提升、冻品库存水平仍较高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猪肉供应压力仍然不小。从不同角度对2024年供需形势进行分析,排除异常因素影响,预计一季度猪价或继续保持相对低迷态势,二季度开始将逐步好转,下半年行情总体会好于上半年。但也可能会受到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消费市场景气度、生猪市场情绪、猪肉冻品库存以及能繁母猪生产效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未来,应该从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拉动猪肉消费增长、提升行业预警能力、优化库存管理、落实产能调减措施等方面着手。生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生猪形势对于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提升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陈锐,陈南,等.2022年中国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3年趋势[J].中国猪业,2023,18(2):13-18.

[5]王祖力,石守定,孙志华,等.2021年上半年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J].中国畜牧业,2021(14):42-43.

[6]郭惠武,张海峰.中国生猪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9,55(7):157-163.

[7]李文丰,谢铿铮,张海峰,等.我国生猪生产成本及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猪业,2022,17(6):13-16.

[8]辛翔飞,王祖力,刘晨阳,等.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问题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23(8):4-16.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猪粮比12月28日全国各地区猪粮比汇总12月28日,全国各地区猪粮比如下(单位:点;最新更新时间:12-28 08:15): 【科普】现货与期货价格间有什么关系? 好消息,您已获得期货T+0交易资格,马上开通>> 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现货行情价格当日可能多次更新;同花顺期货通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https://licai.cofool.com/user/guide_view_2943500.html
2.[央视财经评论]猪粮比或退出生猪养殖盈利评判指标[央视财经评论]猪粮比或退出生猪养殖盈利评判指标选集 更多 《央视财经评论》 20241211 外贸质升量稳 靠的是什么? 《央视财经评论》 20241210 用中国经济的确定性惠及世界 《央视财经评论》 20241209 文创火出圈 “小产品”催生“大产业” 《央视财经评论》 20241206 推进制度型开放 金融如何抓重点? 《央视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VSET100156269129/612cf989bf1b432590e32aa7f79d8e32/index.shtml
3.生猪养殖风向标失效:猪粮比还在8:1猪企纷纷陷入亏损泥潭猪粮比通过对猪价和粮食价格的比价关系,直观反映生猪行业养殖利润状态,长期以来被生猪养殖行业奉为风向标。但眼下,这一风向标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猪企日子不尽如人意 猪粮比才刚刚跌到8:1,猪企已经大量陷入亏损。在本轮罕见的猪价波动中,猪粮比也随之失常,通过传统的猪粮比波动观察行业利润状态,从而调整养殖http://m.finding.com.cn/show-31-31-59910-1.html
4.“猪粮比”回落折射生猪养殖产业痛点【“猪粮比”回落折射生猪养殖产业痛点】财联社1月28日讯,春节临近,河南从事生猪养殖的散户和企业乐开了花。“最近我们这一带(生)猪出栏利润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河南安阳一位猪农潘小鹏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猪价又涨了。”不过,记者调研发现,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养殖企业,其对产能恢复背景下猪价长期回落的预期不https://m.cls.cn/detail/674080
5.如何看待生猪养殖效益中的“猪粮比”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5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生产成本,是构成猪价格的基本要素,是定价的重要基础,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饲料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劳动工资管理费、药品防疫费、能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85663179811192492.html
6.猪粮比及猪料比的意义及在养殖过程的使用猪粮比,肉料比什么意思,在大体评估生猪养殖利润方面怎么使用? 猪粮比是指毛猪价格与玉米价格比较,计算公式:生猪价格(元/斤)/玉米价格(元/斤),肉料比大体意思跟猪粮比相似,考虑到了当前生猪养殖使用全价料比例越来越多,布瑞克咨询在2012年系统分析猪价与https://m.sohu.com/a/205860999_223261
7.什么是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来自期货老司机什么是猪粮比? 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https://weibo.com/1353879573/Mqpeuqa7S
8.2016年我省生猪价格走势分析及2017年价格预测2016年,我省猪粮比在7.58:1至10.73:1之间,均大幅高于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其中近3个月的时间处于红色预警区域(9.5:1以上),全年生猪养殖利润丰厚。 二、2017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虽然本轮“猪周期”峰值已过,目前生猪出场价格呈现高位回落趋势,进入2017年,随着春节临近以及寒冷天气影响,猪肉消费需求增加,短期内猪价或http://www.cfgw.net.cn/2019-10/26/content_24890619.htm
9.玉米仔猪生猪价格上涨猪粮比继续小幅回升——曲靖市2022通过对全市规模生猪3县7户抽样调查汇总情况显示,我市2022年6月玉米、仔猪、生猪价格上涨,猪粮比继续小幅回升。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根据规模养殖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6月被调查户生猪出栏总数1779头,较上月1825头环比减少2.52%,较上年1839头同比减少3.26%;存栏总数为14197头,较上月14361头环比减https://www.qj.gov.cn/html/2022/tjxx_0701/102895.html
10.理性分析生猪价格走势9篇(全文)一是要测算确立科学的生猪生产盈亏预警点, 要根据生猪生产和市场波动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国内外应对生猪波动的经验, 对生猪波动实行反周期逆向调控政策, 建立生猪生产预警机制, 使国家启动生猪政策能有一个科学的依据。长期以来国家设定生猪盈亏点是猪粮比价6∶1, 主要是指生猪出栏价与玉米批发价的比值。这一盈亏点有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22spa8d.html
11.什么叫猪粮比?猪料比与猪粮比有什么区别?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5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用来衡量养猪利润的一个专用指标,即每斤生猪活重价格(分子)与每斤饲料用粮价格(分母的比值)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https://www.ppxmw.com/news/43540.html
12.什么叫猪粮比?“猪粮比”和“猪料比”评估养殖利润那个更科学?另外,过去几年,豆粕的价格波动加大,蛋白原料在饲料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而玉米价格也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因此,单纯使用玉米价格来评估生猪养殖利润,失真度偏大,同时,随着中小散户使用全价料比例的增加,“猪粮比”这一定义存在的意义将逐步被弱化。 另外,生猪生产还面临疫病、自然灾害和市场等多重风险,具有较强的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li/20230109/528424.html
13.猪粮比的计算方法与意义(猪粮比怎样计算)【分】在计算猪粮比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注意: 1. 猪肉市场价格:这个价格指的是生猪出栏时的市场价格,通常会受到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以及地区差异的影响。 2. 饲料价格:饲料是养猪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包括玉米、豆粕、麦麸等,其价格波动也会影响猪粮比的计算结果。 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zhuliangbidejisuanfangfayuyiyi.html
14.猪粮比价回归至正常波动区间范围,是顺势而为,还是蓄势再涨进入11月份,国内猪粮比价差不断收窄,比值由月初9.24下降至11日的8.40,自此市场脱离了长达一月之久的过度上涨预警。那么近期猪粮比价回归至正常波动区间范围,是顺势而为,还是蓄势再涨,接下来我们做简要分析。 1.猪粮价差收窄,粮比价高位回落 四季度开端生猪养殖端情绪性不断提涨,猪价高位上调,整体带动国内猪粮比https://xazsnm.com/nd.jsp?id=3263
15.衡量生猪养殖广利润空间的指标是()。当猪粮比达到4:1的时候,生猪养殖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点。() 当猪粮比达到4:1的时候,生猪养殖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点。() 参考答案: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猪群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死率最高的是A.10日龄以内仔猪B.5周龄猪C.育肥猪D.初产母猪E.经产母猪 https://www.educity.cn/souti/j7qzajps.html
16.猪粮比跌进二级预警区间仍需警惕产能去化放缓走过了旺季不旺的春节时段,国内生猪养殖市场弱势延续。在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三周后,猪粮比价已进一步跌入二级预警区间。 早在2021年市场就有声音称,基于国内能繁母猪数量止涨企稳的数据测算,2022年猪周期有望在年中反转向上。抄底思路支撑下,业绩大幅预亏的生猪养殖个股近期再度赢得市场青睐。2月9日,涉猪板块普http://www.zqrb.cn/mobile/finance/hangyedongtai/2022-02-10/A1644428215973.html
17.发改委:猪粮比价回升至二级预警区间此前,国家发改委曾于2月17日发布消息提到,近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猪粮比价低于5:1,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为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同有关方面开展年内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63262580948547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