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伏项目和生态养殖搭伙过日子,这事儿太新鲜——
会玩的大庆人光伏板下养大鹅
核心提示:7月25日,150只育成狮白鹅跩跩地走进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以下简称大庆基地),在光伏板下的新家开始了新生活。
一个是全球首个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相当高大上,一个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大鹅,相当接地气,它俩咋就“搭伙”过上日子了
7月26日,记者来到大庆基地进行采访。
肩负重要使命
光伏基地来了一群鹅
7月25日,位于大同区内高台子镇的大庆基地,住进来一批特殊的“客人”——150只育成狮白鹅。
这些鹅,可不普通,个个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试验光伏场养鹅的可行性,它们现在是守卫光伏太阳能板的“光伏鹅”。
2021年11月19日,由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承担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首期任务建成,标志着该平台正式开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实证、实验、检测等服务。
大庆基地是由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个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于2021年4月10日开工建设,还同步建设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实证实验智慧管理及展示平台和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3个辅助项目,以实现“一主三辅”的效能。
大庆基地于2021年11月启动试运行,今年1月正式运行,平台填补了行业户外实证空白。平台总建设规模105万千瓦,实证实验约640种方案。一期项目实证实验方案161种、产品69种,涉及31个制造厂商,基本涵盖了国家光伏、储能行业的主流产品和具备推广应用的新产品。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当年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各类实证实验。“十四五”期间,平台将投资约60亿元,设立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等4个产品实证实验区,储能系统、设备匹配等2个系统实证实验区。
光伏太阳能板铺开了,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光伏板安装上以后,夜间会凝聚一些水分,早上太阳一出来,水会滴下来。光伏板下的小草长得特别茂盛,很快就遮住了光伏太阳能板,影响其运作。怎么办草长高了只能修剪!目前1.5万多亩的光伏场,仅修剪杂草,6个人就要干半个月。”黑龙江黄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汪洋无奈地告诉记者。
这边汪洋在为杂草丛生发愁,那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王秋菊和她带领的草原“光伏+”团队,正在寻找如何利用更多资源进行生态养殖。
好巧不巧,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秋菊得知本院草业系主任曲善民副教授主持的大庆揭榜挂帅项目《高纬度低海拔复杂自然环境下土壤改善机理及复合型光伏场区综合利用的研究》中,有一个子课题,就是关于综合利用光伏场区适宜产业技术的研究。大家一拍即合,决定由王秋菊带领团队,开展光伏板下肉鹅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试验。
30年培育“狮白鹅”
秒变吃光伏草的“光伏鹅”
听说光伏板下养大鹅,汪洋立马投了赞成票!
“养鹅试验需要啥我们能支持的,全支持!”
4月份开始,草原“光伏+”团队多次到“大庆基地”考察,选择适宜肉鹅饲养、放牧以及采食牧草的光伏板块,规划饲养地棚架、遮雨棚、饲料储藏间、饲喂饮水槽的位置……
7月1日,鹅舍开始建设。
7月25日,10个鹅舍搭建完成,第一批育成狮白鹅入驻。
提到狮白鹅,必须得说一说培育狮白鹅的周瑞进团队、推广狮白鹅的王秋菊团队。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一个品种的选育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周瑞进团队培育的“狮白鹅”品种就是经过30余年培育而成。
“狮白鹅”耐粗饲、好饲养,能全年繁殖生产,较目前市场种鹅产蛋数提高近一倍,补充了黑龙江省40年未有畜禽新品种的空白,不仅解决了畜禽品种“卡脖子”的问题,还为我国种业自主奠定了基础。
自主品种培育出来了,怎么能让老百姓养鹅致富呢
“狮白鹅”研发推广团队的王秋菊将“狮白鹅”及配套的“玉鹅种养”生态模式引入林甸县。
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出发,驱车1个半小时就到了林甸县四季青镇新民村,村路口一块“四季青镇新民村狮白鹅养殖示范基地”的牌子分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王秋菊服务了7年的地方。哪户人家的鹅该打疫苗,哪户人家的鹅雏该驱虫,什么时候可以脱温,什么时候育肥出栏……她都“门儿清”。
“我们组建了一个5人技术服务小队,定期进行技术讲座。带农户到鹅场考察,在肉鹅品种选择、雏鹅培育、科学养殖、疾病防控以及适时销售等方面给农户帮扶,确保雏鹅的成活率和成年鹅的达标出栏率。”
7年来,王秋菊及其团队共指导林甸县5个镇8个村600多户农户养鹅20万只,建立了“四季青镇狮白鹅养殖基地”和“狮白鹅脱温鹅雏培育基地”,林甸县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鹅县。
王秋菊团队还通过行业交流以及指导大学生团队实践,成功地将“玉鹅种养”模式推广到全国12个省62个县区、25个农场,带动3.7万人养鹅超3000万只,农民累计增收超6亿元,有效助力了7个贫困县“摘帽”,7300多个贫困户通过养鹅脱贫致富。
继续寻找青草克星
生态养殖“乘光”而来
一切产业的发展,保护生态,坚持生态优先,那是“必须的”。
“光伏发电,污染物排放为零,既保护了碧水蓝天,又为鹅舍提供了电能。今年的试验,这150只狮白鹅3个月左右即出栏,不越冬,我们主要是探寻光伏下的养鹅模式。未来,我们将通过标准化鹅舍建设,让鹅四季都能生活在鹅舍,通过光伏电调控鹅舍内的光照、湿度和温度,改变鹅的繁殖周期,进行反季节养殖,同时最大化利用光伏板下草场。这样养鹅,不仅不受季节、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鹅粪滋养草场,还减少饲养污染,降低饲料成本,更加环保。”王秋菊告诉记者。
“在我们家乡青海,光伏板下养羊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省长都曾到中央电视台亲自带货卖‘光伏羊’。除了养大鹅,下一步,我们也想把更多青草克星引进光伏场,通过‘一地两用’,发展生态养殖产业。”汪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