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进行蛋鸭养殖时使用发酵垫料技术进行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将益生菌掺入秸秆、锯末、谷壳等垫料中后铺设到鸭舍,不仅能有效利用鸭子产生的粪便,益生菌发酵还能有效改善鸭舍空气质量。同时,定期铲除的发酵垫料也成为种植户喜爱的有机肥料,实现了种养结合、资源再利用。图为浙江金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铺设垫料的鸭舍。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惠摄
为提升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助推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部署,全国畜牧总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用技术和典型案例的征集工作。
经专家总结提炼,围绕经济实用、绿色生态和基层认可的原则,形成了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大主推技术。
同时,全国畜牧总站还组织编印了“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用技术及典型案例”书籍,书籍收录了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用技术14项和典型案例48个,为实现健康养殖、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十大主推技术内容如下:
沤肥技术
反应器堆肥技术
条垛(覆膜)堆肥技术
深槽异位发酵床技术
深槽异位发酵床技术是指在畜禽养殖舍外采用深槽发酵处理粪浆的一种方式,首先向发酵槽内一次性投放大量的干垫料,然后将每天收集到的粪浆(含固率≥5%)均匀喷淋到垫料上,再经机械翻耙和辅助曝气,实现高温好氧发酵、蒸发水分、保留养分,实现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应用在缺少耕地配套的山区生猪养殖场和部分刮粪模式笼养蛋鸡、肉鸡场。深槽异位发酵床主要包括发酵槽、粪污池、翻耙机和曝气辅助系统,发酵槽内垫料高度应不低于1.8米,垫料容积大于日处理粪浆量的60倍,翻耙机宜采用小功率多层翻抛设备,菌种采用能快速分解粪浆中残留淀粉的高效降解菌株。垫料与粪浆混合均匀后含水率应控制在50%-60%,每天可适量喷加粪浆1次、翻耙物料1次,夏季可适当增加翻耙次数,冬季可适当减少翻耙次数。该技术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相对较少、运行成本较低和快速控制臭气的优点,能实现粪浆发酵全部转化为有机肥原料。
臭气减控技术
臭气减控技术是指主要减少畜禽养殖产生的NH3、H2S、VOC等臭气成分,其中最臭的气体成分是各种挥发性脂肪酸。养殖过程中多个环节都有臭气产生,减少和控制臭气主要从动物饲料、圈舍环境、清粪方式和粪污收集处理等方面综合治理,通过快速清理粪污、全量密封存贮、减少臭气外溢;添加发酵饲料(中草药)、减少动物肠道臭气产生;喷洒抑臭微生物菌剂、降低舍内环境臭气浓度;固体粪污快速进入好氧堆肥状态,形成腐熟堆肥,抑制臭气产生;液体粪污经过深度厌氧发酵过程,形成腐熟粪水,减少臭气排放。
发酵垫料技术
发酵垫料技术是指将锯末、稻壳和秸秆等垫料经发酵后铺设到圈舍内的养殖层面或者养殖层面以下(漏粪板、漏粪网格)的一种养殖模式,在奶牛、肉牛、肉羊和肉鸡等中小规模养殖场均有使用。养殖过程中动物每天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均落入预先铺设好的发酵垫料上,通过内源微生物或外源功能微生物作用进行中低温好氧发酵,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稳定化利用。发酵垫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40%-50%,垫料厚度以畜种、养殖模式以及每天产生粪尿量确定,每立方米垫料应添加(接种)功能微生物菌种0.3公斤-1公斤,配置垫料应先预发酵,发酵温度需经过60℃的高温区,预发酵周期控制在5-7天。发酵垫料上床后要根据不同模式采用覆盖或翻耙等方式调节水分,并通过增减垫料厚度调控发酵进程,发酵垫料厚度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发酵垫料使用一个周期后,根据氮磷钾养分富集情况和垫料腐解状况,确定是否更换垫料,更换的垫料可用于有机肥生产或作为农家肥直接还田使用。
基质化栽培技术
基质化栽培技术是利用畜禽粪便为原料,辅以菌渣及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发酵,生产用于菌菇种植的基质、果蔬栽培基质、水稻育秧基质,具有较好经济效益。主要是畜禽粪便和粉碎秸秆按一定比例混拌后,经过10余天高温发酵,15天左右二次发酵,通常保持碳氮比为20-35∶1,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经过多次发酵转化为腐熟栽培基质。若作为水稻或者蔬菜育苗基质,腐熟粪便堆肥与营养土、壮苗剂按一定比例混拌均匀即可;如果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需要进一步经过巴氏灭菌、降温、接种培养后,按照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1935-2010)进行包装备用。使用时适宜温度是2℃-28℃,期间需要注意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和水分,促进菌丝生长,可以在温室大棚中进行培养生产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