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农业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矛盾日渐突出的环境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农业而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我国当前社会农业经济发展来看,“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再加上现阶段农业生产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这种传统生产方式下,造成了浪费大、污染重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加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好地节省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劳动力匮乏

劳动力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来看,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农村,进入到城市生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再者,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一些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比较低,无法保证农产品的综合指标,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指导。

2.2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而且规模较小,主要以家庭为主,而且农业生产经营缺少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农民种植大多是自给自足,而且生产方式比较传统,生产效率比较低。

2.3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现阶段,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土壤贫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人们肆意开垦荒地、不合理的开采,非法占用田地,使得农业生产资源越来越贫乏。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3.1稳定农村劳动力

3.2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那种个体经营方式很显然不适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个体经营比较分散,而且不易管理,针对此类问题,可以积极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实行承包制,让农民承包,这样既方便管理,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

3.3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4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

4结语

综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而要想真正地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制定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而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孙菲菲单位:博兴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产业经济,2016,(2):223-226.

[2]李丽.制度创新视角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9):126-129.

[3]张亚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1):180-182.

第二篇: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土壤肥料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国家正常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大力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的持续发展而言,土壤和肥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土壤和肥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就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农业持续发展;土壤肥料;问题和措施

土壤肥料对我国的农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农业人口相比其他国家多出好多,但是,我国人均使用的农业机械化设备较少,并且我国的农业机械水平和农民具有的专业知识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使我国的农业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必须对我国土地资源和土地肥料强加管理。

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用专业的知识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解释为在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同时又不影响下一代人健康的生活发展。农业是我国健康发展、稳定和谐的基本保障,农业的持续发展也是我国持续坚持的方针。相对比其他国家,我国人口较多,而人均土地较少,从而导致了我国物质资源紧张。近些年,我国农业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农业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忽略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比较令人担忧,为使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必须对现在我国农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问题

2.1土壤养分缺失,土壤质量降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方便快捷,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化学肥料,而越来越少的人使用有机肥。长期的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中本身的养分也一点点减少。化学肥料可以对植物起到短期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养好土壤,反而会由于过多化学元素进入土壤,导致土壤的质量越来越低,主要表现为土壤的物理结构、基本养分吸收能力以及保存养分的能力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此外,过多化学肥料的使用,对自然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2自然环境因不合理施肥而出现恶化现象

近几年,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导致对环境出现的严重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含有氮元素、磷元素的化学肥料流入到河流里,使河流内营养过剩,从而长出许多绿藻,严重污染了河水,同时,对鱼的生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化学肥料,则会有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由于农民为了给植物提供一定的温度,越来越多的使用塑料薄膜,但是塑料薄膜很难降解,会一直存在土地里,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原有的结构,同时也使肥力不断下降[1]。

2.3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使用存在不平衡现象

在农业活动中,农民为提高产量便会使用更多的化学肥料,因为化学肥料效果立竿见影,植物吸收较快,但是,由于化学肥料含有各种化学元素,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土壤自身的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化学肥料使用过多,忽视有机肥料的使用,就会使得整个土地接收的有机肥和化学肥料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也会对土壤基础养分造成不良影响。

3土壤肥料所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缓解土壤压力

在农业活动过程中较多的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肥力和土地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质量,我们可以对农业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利用。例如,把植物的秸秆、动植物的粪便通过一定的作用便可以转化为有机肥,并把它应用在耕地中。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有效增加土地的肥力。

3.2应用微生物肥料,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肥料的认识也取得了进步,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微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施加适量的微生物肥料。特别是氮肥、菌根菌肥料、综合性菌肥、有机磷细菌肥等。

3.3适当增加有机肥料,培育高肥力土壤

由于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造成有机肥与化学肥料使用不平衡,导致土壤的肥力降低,农民获得的收益便会减少,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并根据有效地科学发展培育出高肥力的土壤,只有这样,才会逐渐提高土壤的肥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是我国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我国综合经济能力的重要部分,只有当我国农业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很快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更好发展。

作者:许琳琳单位: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局

[1]闺红莲,杨玮玮浅谈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11(3).

第三篇:园艺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摘要:从当前鞍山市园艺生产受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污染现状,论证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是增强我们园艺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并提出了加速推进鞍山市园艺清洁化生产的核心技术措施。

关键词:清洁化;园艺生产;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

所谓的“农业清洁化生产”,就是要解决:传统的“增产靠化肥、防病治虫靠农药”的生产理念和模式,达到既要保证生产不因受病虫害危害而遭受损失,又要最大限度的限制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才是“农业清洁化生产”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可是要想改变多年形成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和模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业生产组织者和农业生产者们,对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精神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增产靠化肥、防病治虫靠农药”的生产理念和模式。

2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支撑

3加大园艺清洁化生产的投入力度

园艺清洁化生产势在必行,方针政策既定,就必须有坚实的支撑技术做保证。而多年来执行的是“增产靠化肥,防病虫靠农药”的传统技术路线,对园艺清洁化生产的技术贮备非常匮乏,因此,必须尽快拿出保证园艺清洁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这就要求财政部门、科研院校、生产技术部门,加大对园艺清洁化生产的的投入力度,研发出取代“增产靠化肥,防病虫靠农药”的传统技术,才能真正做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要求,才能切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的要求。

4小结

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对园艺生产的污染,远远超过其它农业生产领域的污染程度,因此,在园艺生产领域必须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的要求,确保园艺安全生产、增强园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财政部门、园艺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以及园艺生产部门,都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把“农业清洁化生产”做为园艺生产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示范、推广,改变传统的“增产靠化肥,防病虫靠农药”技术路线,切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宏伟目标。

作者:王洪喜单位:鞍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北赢,陈天林,王兵.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82~187.

[2]杨天和.基于农业生产行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3]钱原铭,赵春江,陆安祥.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46~150.

[4]张朝明.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信息,2014(7):106.

[5]刘海玉.海城市农业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0~122.

第四篇:中低产田改造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1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

土壤、水源、地理环境和配套设施等,都会影响农田产量及农作物的种植质量。中低产田改造是通过修建路、沟、水窖等基础配套设施,使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最大程度实现种植效益。该项目属于惠民性工程建设,地方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该项工作。

2中低产田改造特点

2.1灌溉条件差,土壤盐渍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势地形环境等不同。以平原地带为例,因地势过于低平,对地下径流造成严重的阻碍,使其畅通度不足,导致水盐聚集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质量,出现盐渍化问题。而地下流沙含量比较大,增加了自流排水难度,使地下水位升高,很难对盐碱荒地等进行充分改造和利用。这一系列问题,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培育,难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2.2用养失衡,土壤肥力不足

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粮食种植效益低,很多农民过度使用土地,而不注重对其进行养护。农田因为长年单施化肥,无法及时补充土壤有机质,严重影响了土壤肥力,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外部条件无法保障。无论是土地利用率,还是生产率,都特别低,生产力严重下降。很多土地甚至缺氮和磷,形成中低产田。

2.3耕作粗放,多草害

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种植和管理过程过于粗放,采用掠夺性生产方式,会使土壤中的养分严重流失,影响其肥力,甚至出现板结状况。土壤质量下降,耕层变浅。该过程中,杂草与农作物争水和肥,使粮食种植过程中,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抑制其生长发育,且产量降低。

2.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也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地下水污染、超采等。加之,污水和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下降,而且严重不足,出现土壤沙化、湿地萎缩、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合理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依据区域性特征,对中低产田进行有效改造,以适宜农作物种植及农业生产。

3.1坡改梯

沿等高线在坡地上修筑台阶式或波浪式断面农田。采用该种方式,能够使地形坡度发生改变,滞留地表径流,使土壤更加稳定,具备良好的保水、保土、保肥性,以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其种植效益。与此同时,应用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和保水耕作措施[2]。

3.2小田并大田

结合区域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在其自愿情况下,依据二轮承包人口和面积,在地力和配套设施相近的地块范围内,对二轮承包零散的多块小地块进行整合,农户依照整合之后的地块进行耕作。

3.3合理施肥

对氮肥、磷肥、钾肥等,进行合理配置及应用,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拓展其覆盖范围,对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问题等,进行严格控制。推广和倡导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配方施肥的应用原理是依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各类农作物的营养需求状况,对各类肥料进行科学配施。科学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尝试应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合理轮作倒茬等方式,使土壤具备充足的有机质,使土地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确保土壤和农作物具备较强的抗逆性。

3.4采用综合治理方法

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改造、使用和养护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的土壤,可充分实现培肥利用。因地制宜,依据土地实际状况,选用合理的作物种植品种,并采用正确的种植方法,严格控制农田种植过程,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及产量。例如,修建机械耕种道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小型机械化作业进行推广应用,实现机械化生产,使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更加有效。改进种植制度,注重日常除草等,耕地使用与养护相结合,实现土壤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使土壤具备较高的肥力。

作者:周景林单位:云南省腾冲市芒棒镇芒棒农业技术推广站

[1]黄璐,刘京宝.河南省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07):4245-4246,4265.

[2]朱铁辉,麻吉亮.中国农田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76-80.

第五篇: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要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本文将针对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印象;可持续发展;策略

水产养殖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养殖的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注重生态环境更加重要。水产养殖业若想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发展的前提,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深入研究合适的养殖方法,为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保障。

1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1.1水产养殖废弃物

1.2化学品残留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化学药品,主要是为了控制水中疾病的滋生,起到杀菌、杀虫、杀藻的作用,防止水体中的病菌、寄生虫、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等问题影响水产养殖。这些化学药品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间接对动物和人造成威胁。若是长期使用,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致使水产养殖减产,不能可持续的发展水产养殖。

2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对水产养殖进行合理规划

2.2优化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引起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殖模式的不合理。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模式,对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要实施健康的水产养殖原则,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优化养殖模式的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内容:要根据养殖群体对象的生长规律、繁殖规律、生活习性以及生理特征等,选择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如热带虾与青虾进行轮养,先养一批热带虾,起捕后再养一批青虾,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了养殖场地,还能使养殖更加有效率;要通过合理的技术控制水体内的病原体的繁殖,以免造成水体污染,降低养殖效率;采取混养的方式,通过生物之间互补的生理特点,减少有害物质的代谢,降低水体污染程度,进而保证可持续发展。

2.3确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2.4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3结束语

作者:苏有鑫薛飞普光美单位:1.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1]祝景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5(2):91-91.

[2]秦晓燕.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科学时代,2014(2).

第六篇:高原夏菜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

清水县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该县以建设甘肃省高原夏菜重点县和西部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为目标,紧紧围绕“川区田园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高原夏菜为重点,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创新及应用等技术措施,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该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基本情况

清水县气候温和,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9.8℃,地面平均气温12.7℃,年降水量561.9mm,日照时数2011.7h,全年无霜期204d,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宜多种蔬菜生长,尤其是发展高山蔬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该县通过抓政策扶持、抓项目管理、抓技术服务,在创建特色上求发展,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初步建成了白驼河流域、红堡安坪、永清温沟、泰山庙塬、白沙马沟、白沙桑园6个高山蔬菜示范基地。2016年全县种植蔬菜11万亩,总产量20万t,总产值达2.4亿元,蔬菜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5%。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7.5万亩。不断加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全县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建成2000t蔬菜气调库1座,有效提高了该县蔬菜贮藏保鲜能力。充分利用农业园区连栋温室,以新技术穴盘育苗为载体,大力实施新品种引进示范工程。不断推广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全县共通过无公害蔬菜品牌认证3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注册了“陇蔬源”蔬菜商标,不断提升了该县“菜篮子”的档次。

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

三、新技术创新及应用

作者:陈顺祥单位:甘肃省清水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第七篇: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了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加强技术措施的落实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加强技术宣传指导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方法等建议,并总结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冬油菜;高产创建;可持续发展;秦州区

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种植面积在10000hm2左右,是冬油菜的适宜种植区,为了更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稳定发展油料生产的精神,增强秦州区油料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油料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将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深入推进,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指导思想,秦州区的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在省市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产创建项目专家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实施了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确保冬油菜的高产创建工作全面落实,现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以探讨。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2加强技术措施的落实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

在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中,将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落实技术人员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充分发挥区高产创建项目专家指导组的作用,万亩示范片采取“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施肥,统一播量,统一机耕,统一开展田间管理。做到“五个一”要求,即展示一批优良品种,集成一套成熟技术,建立一支专家队伍,树立一块示范标牌,探索一种创建机制。提出分区域负责指导,基层农技人员要联村包片、定点服务,做到万亩有技术专家,千亩有技术骨干,百亩有技术标兵,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2.1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为了推广更先进的实用技术和适宜于本区域种植的新品种,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项目的实施水平。在冬油菜品种使用和栽培技术上寻求突破,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以提高秦州区冬油菜生产水平。一是筛选出适宜秦州区示范推广种植的冬油菜新品种及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以提高秦州区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二是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冬油菜高产的栽培方式,为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三是由于甘蓝型双低冬油菜品种的越冬性比较差,在秦州区越冬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实现高产稳产。采用新技术可解决其越冬问题,为大面积推广甘蓝型双低冬油菜品种,解决秦州区冬油菜品种由白菜型转向甘蓝型,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冬油菜不同群体密度的越冬率、产量的鉴定和评价,确定冬油菜在“一膜两年用”栽培条件下的适宜密度。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乡镇选建千亩、百亩示范片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冬油菜新品种进行集中示范推广,使万亩示范片良种率达100%。

2.2集成组装高产技术

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适宜不同地区的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种植冬油菜技术、全膜覆土穴播多茬技术、开沟溜种冬前覆土技术、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以上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适应不同地域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2.3加强病虫草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油菜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虫害有蚜虫、小菜蛾、潜叶蝇、菜青虫、地老虎等。其中以菌核病发生普遍、危害最大。在防治上以防为主,除采取轮作、种子处理、降低湿度等措施外,做好示范区域内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做到准确预报、专业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做到生态防控、综合防控,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威胁,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2.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冬油菜需肥规律,实行氮、磷、钾配合施用,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尤其是将蕾薹期、花期追肥、叶面喷硼、喷磷酸二氢钾作为冬油菜增产的主要技术来推广普及,科学施肥面积达100%。

3加强技术宣传指导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方法

3.1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

技术专家建立联系片制度,实行分级培训,区上重点培训乡(镇)村的技术骨干,乡(镇)重点培训乡、村技术人员和重点科技示范农户。区上成立冬油菜高产创建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乡(镇)也成立了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按照冬油菜不同生长季节开展技术指导。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建立了联系户制度,按照各自所在乡镇不同区域内项目田农户的具体情况开展蹲点服务。做到了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将高产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3.2开展现场观摩

在示范点建设时尽量做到村户相连,集中连片。在示范点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设立标牌,并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产量目标、品种名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既方便了农民学习,又接受了社会监督。同时,各示范点也建立了高产创建档案,做好了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技术指导组人员、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项目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在秦州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开辟“高产创建”专栏和专版,宣传报道各乡镇工作进展和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做得更好。

3.3建立科技示范户,全方位地开展技术培训

4经验启示

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了秦州区农民种植冬油菜的积极性,尤其是浅山及河谷川区的农民。种植冬油菜已成为秦州区的增效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项目的实施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调整品种、改变小规模的种植方式,形成区域化的生产格局,充分发挥了规模生产经营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了秦州区油料生产及其产业的形成,同时辐射带动了加工业、运输业及养殖业的发展。

作者:白云王香玉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第八篇: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种植区节水灌溉的现状

下面以红兴隆垦区为例,该垦区自发展旱田节水灌溉以来也实施了许多措施,在水稻种植节水灌溉方面实施浅、湿、干技术模式,自零三年开始试验推广政府提出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虽然在实施此技术的过程中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在旱田中采用移动喷头灌溉,以此来推广水稻灌溉技术,也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根据多年的发展现象来看,垦区的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依然比较缓慢,目前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现有水田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比较缓慢

就我国水田灌溉种植而言,垦区的水田具有非常充足的灌溉渠道,对农业种植的用水灌溉能够充分的供给,但由于灌溉渠道在修建结束后没有对渠道实施防渗工程,因而如果通过渠道实施农田灌溉,将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而目前利用在农业灌溉中的水利渠道非常少。再加上垦区地表水的利用率比较低,因此现有的水田灌溉与节水改造的状态不相适应。

(二)目前水田灌溉节水工程比较单一

以红兴隆垦区为例,该垦区的平原地区占地面积比较少,而被运用于灌溉的水田也没有适当的修建配套的节水工程,再加上我国的节水灌溉控制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正处于灌溉技术试验阶段,因而推广试验的农田面积比较少。此外,由于传统灌溉技术的利用率比较低,而新兴灌溉技术的运用又不成熟,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水田灌溉节水工程比较单一,也对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步伐的调整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三)我国部分水田灌溉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

在我国实施灌溉节水技术以来,许多地区的水稻灌溉得到了控制,并且水稻控制灌溉和浅湿调控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并在总灌溉面积中占据比例非常大,最终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对于没有严格推广实施水稻灌溉节水控制的地方,由于人们对水稻灌溉节水控制技术的认识不充足,也没有节水意识,因而在水稻灌溉时多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导致灌溉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中在自流灌区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更加严重,每年所浪费的水资源多达五千亿立方米。

(四)参与水稻灌溉的职工群众节水意识比较淡薄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种田的历史比较悠久,由于农民长期自由种植,靠自然的雨水种植农业,因而农民也没有较强的节水意识,在实施灌溉种植过程中,农田灌溉的水量也没有固定的量,因而在实际灌溉期间人们采用多多益善的灌溉措施,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此外,由于对灌溉用水采用按方收费的计算模式,每户业主的用水无法具体计算,使得人们认为不用水也要价钱,用水少的人和用水多的人家交水费一样多,因此在灌溉用水时无法调动农民的用水节水的积极性,使得水资源大量浪费。

二、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具体对策措施

(一)要对水田灌溉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二)要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灌溉节水意识

(三)要合理完善政策,增加农田灌溉投入力度

在发展农田节水灌溉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但在灌溉节水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农民只注重农田灌溉后的增产情况,对节水灌溉根本不关心,为此,节水灌溉的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为此,需要政府对节水灌溉政策不断地完善,然后实施农业补偿机制,主要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一定资金的补偿,从而提高农民水田灌溉节水的积极性。

作者姚俊晓单位:南阳市宛城区鸭灌局

[1]房敏,王见,吴建华.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J].科技视界,2015,(29):314.

[3]周永新.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吉林蔬菜,2015,(06):53-54.

[4]高春伟.农业节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J].科技展望,2015,(12):51.

THE END
1.农业科技报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线,生猪养殖在明年春节前有望继续保持盈利,但节后消费淡季生猪价格下跌可能性较大。 母猪存栏接近合理区域上线预计全年生猪头均盈利200元 从全年情况来看,母猪存栏量先减后增,目前接近合理区域上线。今年3月份,根据生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猪肉消费稳中趋降等新情况新变化,http://eb.nkb.com.cn/nykjb/20241230/mhtml/page_06_content_20241230007004.htm
2.解读一号文件中养殖业相关政策今日养猪业2014年02期解读一号文件中养殖业相关政策,养殖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一号文件,生猪市场价格,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文件中心思想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等相关各方面https://wap.cnki.net/qikan-NYXJ201402004.html
3.中央正式宣布!多少人没想到,今年养殖业或将大变!养猪人早做准多少人没想到,今年养殖业或将大变!养猪人早做准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提出,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https://www.zhue.cn/mobile/find_wonderful.php?act=find_wonderful_desc&id=11182
4.重磅!2024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畜牧业必看这十点南方+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畜牧业作为三农领域的焦点之一,一号文件高度关注。南方农村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十项重点内容与畜牧业高度相关。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03/c8573328.html
5.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意义——从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社会认知度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因此,笔者还想值此学习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际,基于自己对“大食物观”核心要义的理解,从“大食物观”的视角谈谈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意义,以期对继续推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https://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7707.html
6.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文)据新华社消息,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https://www.meipian.cn/422aldbm
7.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https://jl.yixue99.com/2021/0222/27086_2.html
8.莲花县生态良种肉牛养殖及产业结构升级项目(养殖区)环评报告.docx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第四条中“大力发展畜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业”的相关要求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还具体指出,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314/8112013057006045.shtm
9.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起来看看畜牧业最需要关注的十点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下简称“文件”)正式发布。 畜牧业作为农业板块之一,有哪些最新政策值得畜牧人士重点关注呢?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目标调整为“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并提出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https://m.hebeiweierligroup.com/nd.jsp?id=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