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新图景与新探索人居环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大历史观看待乡村,从国家战略和乡村价值来考量乡村,对乡村的认识和建设,要运用新理念、新范式、新标准进行新探索。未来乡村建设要对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紧抓数字经济时代浪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构建未来场景,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

未来乡村着重“未来体验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未来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中国”等多重机遇叠加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未来乡村建设是在经济发展、人居环境、乡土文化、乡村治理等方面嵌入未来元素,着力打造治理效能高、科技含量高、乡土气息浓、创收效果好的未来场景与乡村模块单元。

因此,未来乡村要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重要目标,利用优势资源整合发展,打造产业场景。要从村容村貌、低碳生态、交通便利和医疗康养等方面着手,打造人居环境场景。要促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复兴,打造乡土文化场景。要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为目标,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丰富乡村治理途径、提高村民参与感和获得感,打造乡村治理场景。

从实践层面看,2021年浙江省率先提出未来乡村建设,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和地区开展了未来乡村建设行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总结和概括各地区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有利于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路径。先行省份和地区的未来乡村试验田所形成的未来乡村建设成效评判标准和体系,能够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把握未来乡村建设的原则

整体来看,建设未来乡村要对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村落分布在不同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也不相同,这些造就了村落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文化气质。未来乡村建设要尊重并依托村落原有风貌,避免“千村一面”,要深入调研发掘村落自身优势,寻找契合其特质的建设切入点。

坚持多方参与,协同联动。未来乡村价值和战略地位愈发重要,需要构建政府、市场、村集体、社会力量等多元化乡村建设投入机制。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拉近村落内部、相邻村落间以及城乡的距离,促进组团式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在出台建设措施和打造场景时要始终重视提升村民幸福感,把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满足村民实际需求放在首位。按照全生活链条和产业全生命周期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生态优势是未来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农民生活、农村生产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建设未来乡村要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要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支持乡村青年及返乡人才利用数字平台开展新业务、打造新场景、形成新业态。

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

建设未来乡村要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着力构建呈现未来元素的乡村新社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样本和参考。

创新乡村治理,塑造未来乡村新秩序。构建未来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引入数字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组织基层党组织成员学习掌握未来乡村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凝聚共识,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其次,夯实村民自治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村民自治平台,方便村民发表意见、反馈信息、评估效果等。再次,强化法治的保障作用。要根据未来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研究出台适应新形势的规章制度,及时废止陈旧制度,确保有法可依。发挥互联网通信优势,打造足不出户的“智慧法院”“智慧调解室”等。最后,发挥德治的强大引领作用。运用数字技术等,深度挖掘和利用乡村的道德资源,如乡贤、老党员、退伍军人、道德模范等,宣扬其事迹,树立道德标杆,引领村民向善向上。对本地的乡规民约、家教传统等做好传承与创新,构建新时代道德约束体系,推动乡村德治建设迈向新高度。

紧抓数字经济机遇,提升未来乡村数字化水平。未来乡村建设要紧抓数字时代机遇,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加装科技引擎。首先,加快农村数字化思维普及。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对农民进行数字化基础知识培训,提升村民运用现代科学工具能力。其次,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中植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I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农村消费领域,完善乡村电子商务配套设施,构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第三,数智赋能农村公共服务。嵌入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要素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比如线上教育、网络就诊等,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作者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THE END
1.未来5年农村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内容摘要:农产品电商与农资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将发挥较大的作用;移动端持续发力,随着手机的普及,为解决农村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带来契机;农业众筹、预售成农产品电商重大业态,众筹包含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顾客提供个性服务,是新农业革新的有力手段。一、未来5年农村发展趋势未来5年农https://m.10jqka.com.cn/20230411/c646304131.shtml
2.未来的发展趋势挺明显的。基本上就两条路。一以后农村发展将会是重未来的发展趋势挺明显的。 基本上就两条路。 一、以后农村发展将会是重头戏,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了。现在城市里面的发展基本上都到了瓶颈,各个大城市的收入再往上增加,都已经很难了,但是农村不同,现在的农村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只要给一些资助,就能拉动很大一批人。很多人觉得现在农村人很少了,其实现在的农村https://xueqiu.com/2435624354/300315772
3.未来农村房子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年房价走势如何未来农村房子发展趋势是什么 这些年房价走势如何 [摘要]以前的那些年代,如果有哪个家庭能在城里买房子,那肯定是大家饭后茶余讨论的话题,但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在城里买房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相反了长期在城里居住的人反而比较向往农村的生活,因为现在的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ttps://zhishi.fang.com/xf/qg_976270.html
4.乡村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展望报告二、中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1、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政策规划解读 1)《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2)《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3)《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 4)《“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5)《“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5280494&efid=SU0L0lYSCwUx9QzuNMogWg
5.农村如何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根据去年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已经远高于国际平均400公斤的水平,实现了口粮安全的绝对保障。但与此同时,未来农业发展也面临来自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比如农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水土资源的约束和环境污染、以及小农与大市场不匹配等困境。 https://www.yicai.com/news/101273432.html
6.农村电商的崛起与发展趋势.docx25现有政策对农村电商的支持与影响 25未来政策走向预测 27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8第八章:农村电商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30农村电商面临的主要挑战 30提升农村电商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农村电商的未来发展策略 32第九章:结论与展望 34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总结 34未来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预测 36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4212466.html
7.01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与农机具作业控制、北斗作业监测等功能相融合是发展趋势,农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与农机具作业控制、北斗作业监测等功能相融合,通过多机物联和协同作业,使得智能农机不仅能独立完成耕作、播种、施肥和收获等作业,还能让种子、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提高,减少环境污染,节本增效,未来增长潜力https://www.capiac.org.cn/index.php?s=news&c=show&id=1329
8.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产经企业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核心提示:2023年我国羊肉价格下行趋势明显,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但肉羊产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活力。预计2024年,我国羊肉产量将小幅增加,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上升。但我国肉羊产业仍存在生产组织不健全,羊制品加工标准不统一以及品牌影响力较弱、溢价效应不明显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2/681205.html
9.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沧州推介项目(三)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要求,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依法承担责任,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出台的《疫苗生产流通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全国疫苗电子追溯体系,实现疫苗全过程信息可https://www.e-fair.cn/info.html?id=16976243773181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