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依然存在着不少"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外流等,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参与热情,成为当务之急。
特别是在2022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许多农业企业显得更加脆弱,传统的运营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依托"万企兴万村"这样的创新行动,能够激活民间资本,引导企业优势资源向农村倾斜,有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民营企业的桥梁作用与成就典范
今年12月4日至5日,市工商联走访了卢龙县、昌黎县和青龙满族自治县,重点调研了"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推进情况。通过与地方工商联的深度对话,发现这些地方的民营企业们在推动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例如,秦皇岛臻菌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秦皇岛禾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多年,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能够有效带动当地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调研组在走访中,不仅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还实际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情况。
这表明,农村的壮大与民营企业密不可分。企业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这样一来,农民不仅可以稳定就业,还能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多方联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单个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合作。市工商联的调研强调,工商联应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乡村,同时,对于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倾斜。
此外,推动"数字工商联"平台的推广与应用,也是助力企业与农村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更好地识别企业的需求与农民的资源,实现双方的信息对称,从而提升合作的效率。
未来展望与实现的可持续性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而民营企业的参与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他们不仅参与生产和市场的开发,更应成为带动乡村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
如今,乡村振兴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企业如何把握机遇,调整策略,也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