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华北碚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杨辉北碚区政府副区长
杨正华介绍,北碚区一直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绿色转型,探索走好产业和生态发展双赢之路,以绿色生产力彰显新质生产力底色。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
一是“低碳”转型,推动企业提升“含绿量”
北碚区致力于“低碳”转型的深入贯彻与实践,通过技术咨询对接、“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方式,助力企业不断通过技术改造迈向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让全区产业的能源结构更优化、节能降碳更显著、绿色循环经济更畅通。
比如,区某建材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不仅通过“点单式”为其提供技术改革解决方案,同时用好碳减排支持等惠企“政策包”,助力企业取得绿色低息融资1.8亿元,这也是北碚首个气候投融资项目。项目实施后,企业综合效益将增加3800万元,实现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当前,北碚180多家企业正在开展绿色改造,累计已经获得了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认定12家。近三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率3.3%。
二是“碳”寻新路,助力企业提高“含科量”
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以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赛道为引领,持续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能级,不断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制造业方面,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北碚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瞪羚企业1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家。
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33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7.8%,高出全市约3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2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处于全市前列。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大力推进蔡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升级,先后打造“5G+工业互联网”新场景示范项目5个,建成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17个,为1万余家企业提供科技赋能,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筑巢引凤,打造智能化办公空间,以存量楼宇“主阵地”孕育软件产业“满天星”。2024年上半年全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
未来,北碚区将继续结合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潜在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杨正华介绍,过去数年,北碚区一直致力于做大经济体量、做优产业体系,随着今年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的推进,北碚经开区在今年3月份挂牌成立。北碚经开区包含(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蔡家、江东3个片区,按照“一区多园”的空间规划布局,将加快建设“三区共融”先行地、产城融合示范地、数字经济实践地和科教创新生态城。
●科学城片区
●蔡家片区
●江东片区
重庆电视台记者:此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北碚,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几年北碚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杨正华介绍,近年来,北碚着力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具体来说,市民能从三个方面感受到我们的加倍用心。
●看病更省心
北碚原有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北碚区中医院2家三甲医院。这些年,我们又引进或在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蔡家院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北部院区4个三甲医院院区,总投资63亿元,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设立床位4000余张,预计2027年将全部建成。
●治病更加放心
比如,刚提到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规划用地130亩,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着力打造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院区建成投用后,将惠及北碚、重庆乃至周边省市广大百姓。同时,在肿瘤学科、心血管科、脑病科、脾胃病科等方面,以前大家需要跨省治疗的疑难杂症,今后在北碚就可以治疗,免去了舟车劳顿的烦恼。
●体验更加舒心
北碚是全市第一个开通商业保险直赔服务的区县。近年来,北碚积极探索便民服务流程改善,让商业保险患者无需为报销来回跑路,频繁复印病历、单据,只需在医院医保结算窗口就能让医保、商保一站式同步结算,实现“零等待”“秒赔付”。此外,还对区妇幼保健院实施整体搬迁、提档升级,在市第九人民院开通直达公交就医专线,在全区医疗机构开设夜间、周末和延时门诊,让寻医问诊不用再“踩点”。
三年后,北碚将拥有6个三甲医院院区、以及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大病有大医院兜底,小病有小医院普惠,形成“15分钟医疗健康圈”,老百姓的疑难杂症,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放心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