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牧業打造成現代化大產業

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三農三牧”發展濃墨重彩的一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20.1億斤、實現“二十一連豐”,增量居全國第3位。牛羊肉、牛奶產量穩居全國第1位,乳肉薯絨等7條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7000億元,全國人民餐桌上有了越來越多來自大草原的綠色食品。

透過兩會之窗,感知內蒙古農牧業發展新氣象。“糧倉”糧滿、“肉庫”肉足,農牧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蹄疾步穩。

端牢“中國飯碗”,是內蒙古實力,更是內蒙古擔當。加快建設現代化新農村新牧區、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夯實根基產量產能並重

時光見証前行腳步。

一組“升”動的數字,成為“三農三牧”提質增效的生動注腳。

建設高標准農田940萬畝、“噸糧田”855萬畝﹔

新增設施農業26萬畝、舍飼棚圈300萬平方米,78萬農牧戶發展庭院經濟﹔

糧食畝均產量提高24.2斤,玉米、馬鈴薯平均單產再創新高﹔

一個個向穩向好的數字背后,是內蒙古“三農三牧”基本盤進一步夯實的有力印証。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作為農牧業大區,如何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產保供這一重任?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做好今年農牧業工作,要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決策部署,重點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同時,強化科技支撐,在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新平台、新營銷‘六個新’上發力,將更多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農牧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化珍說。

自治區人大代表、扎賚特旗委書記麒麟說:“扎賚特旗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積極爭取高標准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保護性耕作等項目。持續加大黑土地保護與建設力度,堅持農機農藝結合、用地養地結合、治理監管結合,嚴防黑土地‘變薄’‘變瘦’,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內蒙古繼續穩面積、提單產、優服務、強政策,從“良種、良技、良田、良機、良制”深度融合發力,讓“中國碗”裡的“內蒙古糧”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科技賦能生產生態共贏

農牧業現代化,關鍵是農牧業科技現代化。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在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上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秉軸持鈞,以一持萬。如何“向科技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當前,內蒙古正在加快推進農牧業大區向農牧業強區轉變,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推進農牧業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說。

路戰遠建議,要持續強化農牧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構建梯次分明、職責清晰、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一體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還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模式,促進傳統農業加快向綠色低碳農業轉型,實現農牧業生態保護、生產發展和農牧民增收協調統一。

緊扣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攻關,是內蒙古農牧業科技創新“接地氣”的直接體現。

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農業大學乳業學院院長孫志宏認為,科技助力奶業振興,要加強基礎研究創新,高效發掘乳酸菌新功能和新應用。他說:“建議加強對乳酸菌功能研究支持力度,布局乳酸菌在健康食品、乳制品加工、畜禽養殖、土壤改良、環保產業等領域的基礎研究,逐步形成基礎研究優勢。同時,加強關鍵技術創新,攻堅加工技術瓶頸。鼓勵多學科交叉攻關,突破乳酸菌制劑活性低、穩定性差、成本高等加工技術瓶頸,把內蒙古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乳酸菌產業成為優勢特色產業。”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內蒙古加快推動農牧業科技“突圍”、推進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讓科技創新成為突破資源環境約束、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定供給、引領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的強勁引擎。

提質升級增產增收齊抓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有許多關鍵句值得記錄:“努力把農牧業打造成現代化大產業”“努力把肥沃的土地、廣袤的草原、清潔的河水變為生產力和競爭力”“以發展富民產業壯大縣域經濟”……

這些關鍵表述,引起關心關注農牧業發展的代表委員的共鳴。

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對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談到如何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自治區政協委員、興安盟華飛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飛說:“一方面,建議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的培育和指導,重點培育服務功能全、組織能力強、運行管理規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和服務組織,鼓勵服務鏈條從生產環節延長到烘干、保鮮、倉儲、加工、銷售等產后環節。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和推廣新型服務模式。建議各地加快推廣‘互聯網+農牧業’模式,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牧業服務智能化、精准化發展,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繼續扶持由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民營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把更多產業鏈、價值鏈的增值收益留給農牧民、留在農村牧區。”

“建議推動保險企業優化涉農保險產品的設計,開發涵蓋自然災害、市場價格波動等農產品綜合險,滿足農民的不同需求。簡化理賠流程,利用遙感衛星、無人機、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快速定損、及時賠付。同時,建議建立科學統一的保險風險評估體系,明確評估標准和流程,加強對評估人員的培訓與管理,確保評估結果的准確性。下一步,我將繼續密切聯系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帶頭謀劃、帶頭示范,以實際行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自治區人大代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忠厚堂村黨支部書記王躍平說。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內蒙古以實干彰顯擔當,在謀劃中創新發展路徑、在步履中堅定發展信心,希望的田野上澎湃著無限活力。(記者韓雪茹)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2024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肉羊人工授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升级、稳产保供”两大重点任务,扎实推动全市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推动畜禽养殖扩规增容。 https://www.agri.cn/zx/xxlb/gs/202501/t20250115_8706177.htm
2.国务院新闻办就202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7795万吨,比上年增加346万吨,增长2.0%。秋收进展我的问题关于房地产的,您能不能进一步说一下当前房地产行业的情况,根据最新的数据,“5·17”新政以来,房地产行业有没有改善?最近又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https://www.yndrc.com/blog/artcontent?articleId=11131
3.地位与影响力范文12篇(全文)畜牧业、农业、商业、工业各种产业形态先后出现,带给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改变。而今,庞大的信息需求使得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电子通讯和互联网(三)政策因素 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促进和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t9h8aol.html
4.每日热点0911世卫组织最新统计:2023年全球超4000人死于霍乱 两成痴呆症病例或与视力受损有关 天津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行动 四川开展健康传播微电影交流活动 国家医保局:新生儿落地即参保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共济 海南台风过后生蚝、椰子捡不完?不建议食用 央视曝光“毒纸巾”,比抹布还脏用多了还致癌,别再整箱往家扛了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4699
5.丨新希望:用新质生产力启动传统农牧业发展“新引擎”总台央视记者 孙超: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对于农牧和食品行业来说,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农业和食品业是消费的必需品,国家在拉动消费上出台了很多政策。尽管周期波动比较大,但是我们仍然满怀信心。信心来源于14亿消费者的巨大的需求,https://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77774.html
6.藏猪产业发展情况(通用6篇)加工企业是产业化运转的“龙头”,搞好加工企业建设,发挥它在产业化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是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引进、培育、兴办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由于我州的藏猪产业是靠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信息不灵,很难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加快藏猪产业发展,必须要靠龙头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2ik4ffs.html
7.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语:O?zbekiston Respublikasi,英语:Republic of Uzbekistan),全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是中亚的内陆国家,西北濒临咸海,与哈萨克斯坦等毗邻,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国土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首都塔什干,乌兹别克语为官方语言,俄语为通用语言[1]。 公元https://baike.sogou.com/v42749.htm
8.谋新求变——我校副校长刘永斌做客央视财经频道此次刘永斌研究员做客央视财经频道,不仅体现了我校对国家农业科技领域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持续关注,展示了相关学科专业实力,也为社会各界关心行业进步的人士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坚信,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科技不断创新突破的支撑下,我国肉羊肉牛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民众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多力量。https://www.imu.edu.cn/info/1031/12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