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优化养殖用海管理——“蓝色粮仓”丰富中国饭碗

连日来,在山东省荣成市各大海洋牧场生态养殖区,渔民积极开展渔业养殖管护等海上作业。图为渔民在清理养殖筏架上的海草。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在福建省霞浦县,海参这几年逐渐成为当地海洋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图为不久前,工人在挑运海参食用的海带。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对海水产品的需求刚性增加。把目光投向大海,中国“蓝色粮仓”建设得怎么样?海水养殖如何使餐桌更丰富?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有海水养殖面积达3111万亩

在山东荣成,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海上网箱生态养殖区——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碧蓝海线上,一排排方格养殖箱排列整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荣成海参,眼下正值收获季节,养殖户们加紧捕捞,一派忙碌景象。“刚出海的海参,胖嘟嘟十分可爱,摔到箱子里‘Q弹’十足,能蹦跳起来,我们说这是‘会跳舞’的好海参。”当地渔民喜滋滋地说,“今年收成还不错。”

荣成是中国海参主产区之一,海参养殖总面积达20多万亩,有潮间带、池塘、底播3种养殖方式。近年来,荣成坚持科技兴海、生态兴渔,海水养殖面积达58.3万亩,成为中国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沿着海岸线南下300多公里到山东日照,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已实现量产。最新的全潜式深远海三文鱼养殖集群式网箱——山东财金“海上粮仓壹号”,未来全部6个网箱投用后,年产三文鱼可达1000吨。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山东深挖海洋渔业发展潜力,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67个、约占全国40%。

除山东外,一批沿海省份也在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广东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自升式桁架类网箱,发展海水种业,挖掘深远海养殖潜力品种;浙江省加快推进“海上千万工程”,根据海洋捕捞渔船特点,突出安全理念,统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建成引领渔船1073艘、带动全省7000艘渔船设施整治改造,提升渔船安全水平……

“我国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111万亩,养殖用海成为18亿亩耕地之外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扩大食物供给的重要资源要素保障。”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和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2023年,全国统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3.9亿元支持3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9个,用海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沿海各地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2022年深远海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和2.4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远洋渔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对记者说,“比如,中国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大力实施减船转产,全面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实现内陆七大流域、四大海域休禁渔制度全覆盖,建设海洋牧场和水生生物保护区。可以说,中国渔业发展对全球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耕海牧渔,背靠科技力量

海水养殖从近岸走向离岸、远海,是渔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大势所趋。

发展深海养殖、壮大海洋经济,关键在科技。

先看设施装备水平。当前,中国深远海养殖装备主要包括网箱(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围栏和养殖工船。重力式网箱能够实现在20米水深的湾口开放海域稳定养殖,是目前深远海养殖最主要、最成熟的养殖模式;桁架类网箱开发出了全潜式、半潜式、浮式、座底式等多种类型;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于2022年交付运营,让中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青岛国信集团副总经理董韶光介绍,“国信1号”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4.5亿元建造,“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把陆地上的养殖场搬到远海,较传统网箱养殖密度提高4至6倍,养殖周期缩短1/3。

前不久,国信中船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003号船也已开始建造。整船在结构、舱室、系统、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设计,引入了新型养殖、鱼体加工系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新增了太阳能光伏系统,有效降低了船舶能耗。

装备强,产业发展后劲就足。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渔业装备智能水平,农业农村部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又增加渔用传感器、机器人和核心算法等研究内容,加快推动渔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

再看育种等配套技术。针对深远海养殖,沿海各地结合实际研发了一批适养新品种,大西洋鲑、军曹鱼等高值品种的选育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水产种业也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张显良介绍,去年,首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摸清了800多个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群体规模和区域分布,完成了61个大宗物种和251个特色物种的系统调查。

促进海水养殖业提档升级

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推行生态化养殖用海方式,是促进海水养殖业提档升级、建设“蓝色粮仓”的重要基础。

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与布局、分类管控新增养殖用海、稳妥处置现有养殖用海等六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方面,稳妥处置存量,分类管控新增。

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和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大规模海水养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养殖用海历史悠久,具体问题错综复杂,有些已不符合现有空间规划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有些未依法办理用海审批手续,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因地制宜,稳妥处置。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养殖用海方式多样,经营主体多元,需要分类采取管控措施,明确管理要求。《通知》要求,对于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围海养殖,要严格控制新增用海规模;对于经营性养殖用海,鼓励以市场化的方式出让;对于人工投礁式海洋牧场,要科学评估,合理确定用海方式和规模。

另一方面,减轻渔民负担,推进绿色养殖。

维护传统渔民的基本权益是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通知》明确,划定一定范围的渔民传统养殖海域,进一步优化养殖用海申请审批程序,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切实减轻传统渔民负担。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设施装备更先进、养殖技术更领先、生产方式更高效、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积极鼓励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生态环保材料应用,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放眼长远,海水养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进一步显现。“未来,我国的海水养殖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严控发展规模,通过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助力远洋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张显良说。

THE END
1.政策资讯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典型模式及案例研究→“渔业+”模式海洋牧场是指以渔业增养殖为主,通常在近海沿岸地区,主要采用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生态养殖等方式进行养殖,这类海洋牧场的海产品包括鲍鱼、海参、梭子蟹、海胆和一些鱼类等。按发展模式划分,“渔业+”海洋牧场可分为以大连等城市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YwMTQzMA==&mid=2247524605&idx=4&sn=f35738840898393e465e0adf730c4da3&chksm=edeef0db02ab6fea7218c2f123a5f46e085ad2739336190fafb28bd2ccbb388f107580290dce&scene=27
2.海洋牧成分为渔业增养殖型(以海珍品增养殖为主)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改善海洋生态系统十分重要。依据其功能,海洋牧场可分为渔业增养殖型(以海珍品增养殖为主)、休闲观光型(以发展休闲渔业为主)、资源养护型(以恢复海洋生物天然生境为主)、种质保护型(以近海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为主)。海洋牧场的选址通常受到水深、水动力、水质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烟台市两处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16966688644718513&fr=search
3.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海洋牧场的入住居民 图片来源:大连海洋大学 海洋牧场的入住居民 图片来源:大连海洋牧场研究院 我国的海洋牧场有几种类型? 一是渔业增养殖型的海洋牧场,以渔业生物即海产品增养殖为主,通常近海沿岸。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和一些鱼类等水产品都能在这类海洋牧场生长。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30609/819a49128c69498cb435f1a8bd518af9/c.html
4.建设海洋牧场:广东从跟跑到领跑广东省鼓励创新,积极营造“东西南北中,创新在广东”的浓厚氛围。推动种业、装备和产业创新联动发展,招引全国优秀科研团队来粤参与攻关,针对养殖品种单一、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种业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 2024年7月,广东牵头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选聘国内63支顶级渔业科技团队,集中开展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https://www.nfncb.cn/yaowen/46447.html
5.羊城晚报各地通过举办年鱼产业发展大会等文旅活动,打造“年鱼”文化品牌,一系列举措将渔业养殖、水产品加工、文化推广和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串联起来,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广东高歌猛进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广东的中国第一水产大省进一步夯实了实力,也为年鱼产业提供了独特发展优势,海洋牧场游出的乡村“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4-12/28/content_7_683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