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苦,干农业难,农民想靠种地、养殖赚钱,更难于上青天。
这是许多亲身干过种养业、深知种养业艰难人的肺腑之言。
更有的人直言不讳:想死得快,你就去养牛;想要家庭鸡犬不宁,你就去干种养业。正是由于种养业赚钱不易,才让98%的农村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也不愿意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家种地搞养殖。
近年来,叶子一直致力于“种、养殖业学习、创新,试验、推广,试图通过文字去影响改变农村少数人,传统、保守的思维和经营方式,去影响、推动种养、园艺(蔬菜、花卉)商业模式以及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几年下来,所幸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影响、引导、帮助了一些人在养牛的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对此,深感欣慰。
在豫西一个山区小县的大石涧乡王凹村、村民吴云彤就是在叶子影响、引导下,一家5口租种30亩地,养15头牛,用牛粪养蚯蚓、种植盆栽蘑菇(实际上是杏鲍菇),然后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2019年利润超过百万的一个典范。
吴云彤通过“商业模式、产品、和技术创新,实现种养业多产业链发展”,以一家5口之力量,达到年收入过百万,正是创新了经营模式、产品、销售渠道,才有效破解时下多数农村“当农民苦、干农业难、农民靠种养业赚钱难于上青天”的三农发展难题。
那么,吴云彤是如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呢?
专心种蘑菇的城市小女孩
俗话说,不逼不上梁山。对强者而言,有时候“逆境”也并不都是坏事,逼一逼,反而能逼出一片新天地来。
这人就是吴云彤。
吴云彤原本不种蘑菇。一家5口人,儿子在郑州打工,他和妻子、老父亲在家养了15头大母牛,一年也有二十四、五万的收入。老父亲虽然已七十多岁,但身体结实,平时也能给吴云彤打打下手,放放牛,添添草什么的,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前些年养牛顺风顺水,这几年环保政策严,各种检查让小规模养殖的人,日子越来越难过。牛是大牲畜,吃得多,拉得也多,吴云彤经常为牛粪的处理而头疼。
吴云彤从书上看到,种蘑菇能消化大量的牛粪,牛粪能占到培养料的百分之三十多。就联系了省农科院食用菌种植方面的专家,让妻子去学习了双孢菇种植技术。
妻子学成归来,吴云彤又觉得做传统蘑菇种植的人已经太多,在当地市场很难打开销路,也很难赚到钱。赚不到钱就没有人愿意种,自己养牛的牛粪还是消化不出去。于是,吴云彤就想在原有蘑菇种植技术上,摸索出一种适宜城市家庭种植的盆栽蘑菇。吴云彤觉得这种盆栽蘑菇几乎还没人种过,一定有市场。
好玩、好看的盆栽蘑菇
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吴云彤的做法曾经遭到了全家人的坚决反对。
来见我的时候,吴云彤已经算是熬过来了。他的盆栽磨菇虽然销量还不大。但总算是种植成功、也开始见到回头钱、有收入了。
两年前,吴云彤带给我看的盆栽景蘑菇,给人的直观印象是还比较粗糙,栽蘑菇用的是一个白色、看起来很丑的瓶子。虽然当时的产品已经在本地有了些销量,但总体来说还比较艰难,能否打出一片天,还在两可之间。
很丑的盆栽蘑菇第一代产品
当时一见,我们两人相谈甚欢。我当时还是非常佩服吴云彤这种创业精神的。他做的这个探讨、研究,恰中我意,非常符合我关于延长养牛产业链的经营思想和理念。
于是,我决定把我在这方面的积累、研究全部拿出来帮他,权当自己练练手。
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家喻户晓。把盆栽蘑菇进一步开发成针对城市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女孩,这样一个特定用户群体的产品。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女孩,在家中也可以玩采蘑菇的小姑娘”为产品创意,把盆栽蘑菇打造成一个“好玩、好看、又好吃”的“吸睛”产品,以满足少儿特定的需求。尤其要突出“好玩和好看”。要进一步设计一款、能满足少儿心理、充满童趣、小巧玲珑的“迷你型”蘑菇盆栽专用盆,来替换他现用的“丑”瓶子。
给蘑菇喷水的小姑娘
自媒体营销、直播带货是目前乃至今后三、五年内的风口浪尖,谁主动、快速地掌握它,驾驭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在这一波财富的分配中赚得盆满钵满。
用户收到后喷水就能长出蘑菇来
今年春节前,他又来见我,还给带了些当地的土特产年货。这次他来见我是开着崭新漂亮的城市“SUV”来见我的。而前几次都是坐长途客车到县城,然后步行来见的我。
吴云彤说,2021年将是他大展拳脚的一年。他已经和30户本村的人签订了“种蘑菇,包销售”的协议,决定把蘑菇种植这个环节上的利益分包给邻居们来做。邻居们赚到了钱,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种蘑菇的人会更多,估计我这十几头牛的牛粪恐怕不够用了。
看到吴云彤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叶子自然也由衷地为他高兴!
编后语:目前,农村、农业正面临新一轮巨大的变革期。而土地三权的分立已经为这次意义深远的变改扫清了障碍、打开了通道。在这种变革期,做农业相比其他时期要更难,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大。正因为难,所以,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谁把握住了趋势,能够在变革中,不拘一格,坚持创新,就能挺过难关,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