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气象大数据助推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央广网贵阳11月15日消息(记者孟海通讯员陈思静刘国强)“今年的蔬菜长得很好,现在正在种植的莴笋、蒜苗也长势喜人,目前我们已采收蔬菜600余亩,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说起今年蔬菜示范区的效益,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高田村主任李祥脸上露出了笑容。

自安顺市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建设以来,截至去年,已种植蔬菜25万亩次,蔬菜总产达到46万吨,其中就包括李祥所在的高田村。

同样,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六盘水市,坝区产业开展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市49个500亩以上坝区共生产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副产品8.2万吨,实现总产值4.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76元。

在这项振兴农村产业革命、扶贫扶智的产业背后,凝聚着各方力量。其中,也一直有着贵州气象人的智慧与坚守,有着气象大数据的助力与支撑。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活动“靠天吃饭”,存在极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为实现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贵州省气象局立足部门技术优势和气候资源,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通过气象大数据助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做好气象保障。

产前,聚焦布局需求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为打破传统“靠天吃饭”困境,贵州省气象局针对全省500以上亩坝区产业调整开展特色产业区划论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水平。

此外,为解决品种繁多的农业作物气象服务指标问题,贵州省气象局在重点坝区建设68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开展特色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农业气象观测试验,构建100个样本坝区和500个达标坝区位置及种植对象信息数据库,为开展全省优势产业农业气象服务打下基础。

产中,提供技术服务

基于气象大数据开展专业化农业技术服务,不仅能提升气象服务效益,也能保障坝区产业顺利进行。

2019年,省气象局制作发布精细到县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情提醒产品信息300余期,通过农信通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和农情提醒12万余条,市县两级气象部门通过“贵州农业气象”APP对7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

直通式气象服务很贴心,开发天气指数保险支撑平台,形成自动监测触发、无需人工申报的快捷理赔方式则更安心。

就六盘水市而言,2019年投入坝区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249.51万元,参保面积4.55万亩。其中三个坝区共获得农业保险理赔金额289万元;贵阳市为37家茶企、合作社承保茶园面积3.74万亩,茶叶萌芽和生长阶段出现“倒春寒”,投保客户获得理赔526.78万元,有效解决坝区内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后顾之忧。

同时,省气象局还与省农业农村厅、保险公司合作,在遵义市开展了辣椒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并将从明年起逐步将天气指数保险范围延伸到蔬菜、水果等重点特色产业。

在面对贵州冰雹、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的现状时,贵州省气象局创新性构建人工防雹增雨保护体系。

2019年,全省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将600个坝区所在县全部纳入作业保护范围。共实施地面作业2782次,作业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防雹有效率达90%以上,坝区内未发生重大冰雹灾害。

产后,助力黔货出山

开展气候品质认证,“一站式”服务更省心。近年来,贵州省气象局针对全省主要的特色农业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认证服务,打造了湄潭绿茶、麻江兔眼蓝莓、长顺高钙苹果、福泉金谷福梨等35种“气候好产品”,提高企业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品牌价值得以提升。

贵州农经网则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将农经网建成涉农大数据汇聚应用的重要平台、“三农”获取信息的专业门户,持续发布全省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实时监测发布全省128个农贸市场农产品批零价格信息,使坝区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截止目前,170个农产品在农经网电商平台相应的店铺进行展销,发布全省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6000余条,实时监测发布农产品批零价格信息42.6万余条,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点击查询10万余次,通过三农呼叫热线96888查询9000余次。此外,省气象局依托农经网定制开发的‘贵州脱贫攻坚气象保障信息系统’面向全省脱贫攻坚一线驻村干部提供气象预警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气象助力脱贫攻坚也取得显著成效。”田月说。

“今年的蔬菜长得很好,现在正在种植的莴笋、蒜苗也长势喜人,目前我们已采收蔬菜600余亩,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说起今年蔬菜示范区的效益,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高田村主任李祥脸上露出了笑容。

THE END
1.贵州1725个500亩以上农业坝区已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程曦 杨昌鼎 实习生 龙正好) 12月27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1725个500亩以上农业坝区已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1166个乡镇中有721个乡镇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通达。贵州省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贵州积极抢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新国发2号文件等政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437839532702835&wfr=spider&for=pc
2.贵州:贵阳市乌当区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百宜镇500亩省级样板坝区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距乌当城区仅半小时车程,地理位置优越。在坝区建设过程中,百宜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水果、绿色蔬菜等产业;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采取“院地”合作方式打造精品坝区,建设开放性的公共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探索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202633306225911974
3.贵州大方:守好500亩以上坝区产业革命突破口大方县兴隆乡果木村坝区。大方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方县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部署要求,聚焦产业“八要素”,以500亩以上坝区为农村产业革命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抓手,聚焦优势产业,落实“一坝一策”,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http://gz.people.com.cn/n2/2020/0301/c389124-33840687.html
4.《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政策解读行行查《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政策解读 《办法》第六条明确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储备区,明确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壤培肥等措施能够达到与划定的种植土地质量相当的相对分散的耕地、园地等三类土地应当划入储备种植土地。https://www.hanghangcha.com/cms/policy/detail/9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