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发展低碳经济,如今已成世人共识。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江苏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建立有江苏特色的低碳农业新模式。
一、低碳农业首先应该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农业
我省历来有立体种养的经验。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也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发掘。
二、低碳农业要切实解决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当前,处理农作物秸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还田,二是回收利用。直接还田的障碍主要是需要将秸秆进一步粉碎,否则还不了田;回收利用的障碍主要是收集运输的成本太高,因此必须加快研究建立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政策和激励机制。笔者建议对现有的收割机进行改造,在收割机上安装秸秆粉碎或秸秆打捆的配件,在完成作物收获的同时,完成秸秆粉碎或打捆,这样可促进秸秆的直接还田或回改利用,秸秆打捆后回收起来十分方便,成本也大大降低。目前农作物机收费每亩40-50元,增加粉碎或打捆过程后,每亩多出10多元,这部分钱可由政府来补贴给农机手。同时建立农机准入制度,从而逐步淘汰没有安装秸秆粉碎或打捆设备的农机。
三、低碳农业要加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目前农村畜禽粪便产生量巨大,但未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随着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其污染日益严重,重污染区域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体和农田环境质量。据江苏省农调队调查,2004年全省畜禽粪总量己达7475.7万吨,尿总量达3477.4万吨,粪便总量折合成猪粪当量为12340.5万吨。畜禽粪便的大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江苏省水体氮、磷等含量超标,除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外,畜禽粪便污染已上升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将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中,经过了厌氧发酵过程,杀灭了病原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病原菌的交叉传染,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净化了庭院环境,能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问题,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同时,沼气可为农民提供做饭、照明的生活用能、供畜禽舍增温等。一般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平均每年可节约3000千克柴。可以说建造使用沼气池就是间接的植树造林。
四、低碳农业要大力推广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
种植养殖一体化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人为地把原本互为上下游的种植业与养殖业割裂开来,导致“资源-产品-再资源-再产品”的物质循环利用链断裂,不仅造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利用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这些可利用资源的不当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推进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必须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纳入到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中,按照资源互补循环利用机理,合理配置种植养殖规模,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使种植业生产的秸秆等废弃物成为养殖业的饲料,养殖业的牲畜粪便经无害化处理成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解决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的环境问题,又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一举多得,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提高。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多次增值,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是实现种植业、养殖业一体化循环的关键。通过发展沼气,上联养殖业快速发展,下促种植业优质高效,中改村容村貌,维护生态平衡。随着沼气技术体系的完善,沼气在农业生产乃至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农业生产各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结合动物科学基地的建设,在六合竹镇启动生态种养项目,探索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内容是:形成一个大循环:即“肉用羊、生猪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发电→生产、加工)沼液、沼渣肥田→优质种植业产品生产→农作物秸秆喂羊”的物质能量大循环。构建两条产业链:一条是种植业产业链:“优质种植业(甘薯、玉米、青毛豆)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条是养殖业产业链:“优质养殖业产品(猪羊)生产→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从而构建起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目前已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作者单位:江苏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