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聚焦畜牧业竞争力,我们需要做什么?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国家食物安全基础的切实要求,是提高农牧民增产增收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动物营养需求的强力支点,更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实现路径。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2023》)农业产业竞争力分析进一步聚焦畜牧业,基于农业强国内涵要求构建畜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讨论。

《报告2023》发现,中国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135个国家中排名第5位(美国排名第1位),总体较强。具体品种来看,蛋禽产业竞争力指数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1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生猪、肉羊和肉禽产业竞争力指数分别在112个、108个、109个国家中排名第6位、第5位和第7位,处于世界相对较高水平;肉牛和奶业竞争力指数分别在124个、132个国家中排名第34位和第42位,竞争力相对较弱。

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保压力加大、疫病防控严峻、关键要素对外依赖度高、国际市场竞争不强等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大国博弈、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重大自然灾害、动植物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频现等问题,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们需要做什么?

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中国畜牧业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领域尚有显著的提升潜力。具体而言,2021年,中国的生猪与肉鸡出栏率仅达到美国同期水平的86%与35%,同时,在饲料转化率方面,中国的料肉比分别是美国的1.1倍和1.3~1.4倍;此外,生猪的生产成本也高达美国同期的1.7~1.9倍。另一方面,德国对每公顷土地上的畜禽饲养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如牛9头、羊18只、猪15头、鸡3000只、鸭450只,这反映了畜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

提升抗风险能力

当前,中国畜牧业正面临多重复杂风险。首先,在畜禽种源方面,中国主要畜禽核心种源中有近25%需依赖进口,特别是白羽肉鸡领域,自主培育品种仅占15%,显示出种源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其次,价格波动也是一大挑战。相较于美国活猪价格波动较大但猪肉价格相对平稳的情况,中国活猪和猪肉价格均呈现出剧烈波动,这对市场稳定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再者,疫病冲击构成了另一大风险。近十年来,中国动物疫病合计发生次数高达11.9万次,远高于美国的2220次。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中国生猪存栏量在2019年9月同比下降了41.1%,2020年猪肉产量也较正常年份(2017年)下降了近25%。

为了全面提升中国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未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突破卡脖子品种培育的难题,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畜禽种源的自主可控水平;二是要强化加工与储备环节的“蓄水池”功能,通过调节市场供需关系,有效平抑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影响;三是要在动物疫苗接种与疫情扑杀两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严格防范外来动物疫病的冲击。

提高饲草料的供给能力

当前,中国在饲草料供给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这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2022年中国对大豆的进口依赖程度高达82%的,而这些大豆的92%源自美国和巴西,显示出高度的进口集中度。同样,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其进口依赖率也达到了7%,并且这些玉米几乎全部(98%)依赖美国和乌克兰的供应。此外,苜蓿商品草作为优质的牧草资源,其进口依赖率也接近30%,其中78%的苜蓿干草更是直接来自美国,这进一步加剧了饲草料供给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降低国际贸易风险

为了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中国未来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方面,适度增加肉类进口,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国内肉类市场供应,优化肉类产品结构,而且还可以通过替代部分国内生产的肉类,减少对这些肉类生产所需的饲料粮的依赖。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畜牧业企业,并强化其在海外多元市场的布局,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稳定的国际贸易关系,以分散国际贸易风险,为中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THE END
1.发展特色种养业赋能乡村振兴首重视,严部署。杨店村组织学习到户产业奖补项目政策文件,围绕项目扶持对象、项目扶持范围和项目实施标准进行详细解读,紧扣时间节点,细致摸底,严格落实奖补政策要求,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广宣传,严申报。组织召开脱贫户人群到户产业奖补项目推进会和村民小组会,对实施的种植业、养殖业奖补https://www.changfeng.gov.cn/zxzx/xzdt/120272145.html
2.协同种养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以畜牧与水产为代表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并与种植业的逐步分离,伴随着机器对畜力的替代、工商资本介入而建立起来的大中型养殖企业,促进了该产业的升级,使农户分散养殖的模式被逐渐替代,种植业、养殖业也随之在更高层次、以更有效方式相融合,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本身的逻辑。那么https://cdo.develpress.com/?p=13260
3.绿色产业:“变废为宝”的种养循环“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种养结合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绿色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就是要统筹兼顾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调整种植业、养殖业之间及相关产业内部结构,发挥各要素生态功能,实现产业相互融合,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30713/248ec759a2044272a8fc345b74aa8d61/c.html
4.大竹不断擦亮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种养循环模式串起乡村“以沼促农、以农促沼”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猪-沼-粮”三沼综合利用模式;以粪肥商品化处理能力为依托,偶联种植业、养殖业、肥料业三方,形成以养产肥、以肥提质、种养结合的产业互动机制,形成粪污商品化利用模式;以粪肥能源化利用为依托,开展沼气发电、沼液还田、沼渣产肥的能源化利用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http://m.dzxw.net/cms/content/309112730
5.漳州全力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畜禽粪污处置、种植业过于依赖化肥等问题困扰着农民,也制约着畜牧业、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连接种植与养殖,关乎人畜健康和环境、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建设中,漳州建立健全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机制,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漳州联南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http://www.zznews.cn/system/2024/09/20/031264359.shtml
6.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生产, 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项目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 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更需要借助农业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 符合原文。 B 项对应最后一句 “ 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更需要借助农业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 符合原文。 C项对应第https://m.ha.huatu.com/2021/1023/217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