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挖高端特色养殖。制定出台2024年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下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落实好生猪、肉牛、等主要畜禽及其产品价格监测制度,定期对市场价格进行调度,开展联合调研,深度挖掘宜牧资源,探索林下畜牧产业发展,起草了《大兴安岭地区肉牛发展意见》。全区现有优质森林猪2万余头,获得森林猪绿色有机认证证书2个、森林猪肉食品绿色有机认证证书1个,森林猪养殖基地4个,高端肉牛养殖基地2个。
(二)拓宽水产品养殖种类。坚持开展全区养殖水面普查工作,确保全区养殖水面稳定在3万亩,提升塔河放流站孵化技术,珍稀鱼种年孵化量可达10万尾,大力发展柳根鱼、细鳞鱼、鲫鱼等高档冷水鱼养殖。按月调度渔业产量,持续开展养殖户技术培训,引进省内先进冷水鱼养殖技术,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技术模式,逐步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开展寒地小龙虾、林蛙等实验性养殖,生态养殖水面达到85%。截至8月末,全区渔业产量1455吨,同比增长3.2%。
(三)激活乡村休闲农业。一是强基地拓品类。漠河市建立种植基地3处,种植了北极雪菊、香瓜、西瓜、黑木耳、灵芝赤芍、野玫瑰、鸡冠花等特色品种,发展养殖鹿、森林鸡、森林猪、冷水鱼等养殖。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加南村发展土灶台农家乐,打造吃、做农家饭、农家菜采摘为一体的农家游。呼玛县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建设的知青文化、特别能战斗的红色文化为脉络,将三合村景区打造综合服务区、吴八老岛生态观光区、三合知青文化体验区三个功能区。二是推介农村旅游精品路线。以“春观兴安百花、夏享登山纳凉、秋季丰收采摘、冬游北极冰雪”为主题,重点推介“漠河市最北万亩林海风情游”“塔河县十八站乡鄂伦春族民族风情游”“呼玛县乡村精品游”精品线路,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21万元。三是借力文旅节庆活动。全区举办了《大兴安岭第二届极地森林生态康养季·漠河第三十四届北极光节》《2024中国北极漠河极昼马拉松》《中国旅游日“最北醉美G331”旅游线路首发暨“文明漠河魅力北极”徒步活动》。截至目前,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94个,营业收入达到5379.37万元。带动1600人就业,农户平均增收3.27万元。
(四)加速定制农业发展。突出“寒地黑土、绿色有机”,以绿色有机果蔬、鲜食玉米、优质畜产品等为发展重点,突出高端和优质定制方向,积极探索发展“定制农业+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道路,做精做细做出品牌效应,培育出“我在北极有块田”“岭纯豆制品”“我在呼玛有块田”“我在塔河有块田”“我在长虹有个棚”“我在加北有亩田”“双合油豆角”等定制农业优质品牌,签订保底收购订单,全区建立定制种植基地2处,定制畜牧养殖基地1处,定制菜园基地3处。
(五)开发小菜园做优庭院。印发了《关于推进2024年大兴安岭地区“小菜园”开发利用建设的通知》和《大兴安岭地区“小菜园”建设暨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建设乡村特色“小菜园”“小药园”示范基地,将乡村“小菜园”变为“特色园”“创意园”“艺术园”,实现“菜园”变“花园”,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全区“小菜园”面积共2627.66亩,其中,蔬菜及食用菌2082.55亩,瓜果类16.79亩,其他作物528.32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37.71吨,瓜果类产量33.2吨,鲜食玉米产量153.57万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