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牛舍建设1、养殖场选址(1)地形地势。养牛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选择在地势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开阔地点,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一边倾斜。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2)场区地质条件。土质坚实,最好是沙质土壤。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3)水源。养牛场供水量应充足,取用方便,水质清洁卫生。每头成年牛每日耗水量以45—60公斤计算。(4)电力。养殖场配置专用变压器,专线供电,保证饲料加工和平时生产供电的稳定性和均衡性。(5)交通及周边人文环境。保证交通便利,距居民区、工矿区、学校、屠宰场、其它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场有一定距离。(6)禁止建养牛场的区域。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和山谷洼地、洪涝威胁区等地段禁止建养牛场。
2、养殖场规划与布局(1)场区规划原则。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需要。(2)规划面积。规模肉牛养殖场规划牛舍面积按每头不低于5方米计算,建设规模根据养殖户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而定。(3)牛场分区。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相对隔离,便于管理,并有防疫隔离带或隔离墙。(4)粪污就地消纳能力。农田地、林果园、蔬菜地是粪尿就地消纳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以此决定养牛场选址与规模对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3、牛舍建筑结构(1)整体结构。牛舍采用围墙双坡敞棚式、双坡半开放式结构,根据西畴实际,以双坡半开放式为宜。(2)排列方式。牛舍排列方式视牛场规模及场地情况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内径跨度6米,双列式内径跨度10米以上,包括中间走道2米左右,采用对头式饲养。(3)间架结构。牛舍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木结构两种,钢架结构要求彩钢瓦屋面,砖木结构要求瓷瓦或彩瓦屋面。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牛舍每5米为一个单元格,也可不设单元格,也可按每头牛设为一个单元格。牛舍四平滴水高不低于2.5米,尖架高0.8米以上,围墙敞棚式围墙高2米,半开放式墙高1.5米。(详见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