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种质资源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促进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提升肉牛品种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牛场党支部引领鹿鸣乡全面推进以华西牛为主的肉用新品种改良工作。2024年8-10月期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种牛场技术团队多次到鹿鸣乡,对本地高代杂交能繁母牛开展华西牛胚胎移植工作,一场肉牛产业革命在鹿鸣打响。
胚胎移植现场(一).jpg
目标是什么?
2024年以来,鹿鸣乡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沟通对接,初步达成合作意愿。鹿鸣乡党委与学校全国样板支部——种牛场党支部结成基层党建工作“手拉手”活动共建单位,学校在大理云鹿汇肉牛养殖基地挂牌“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华西牛胚胎移植基地”,共同申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刘绍贵专家工作站”,双方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以华西牛为主的肉用新品种改良,利用同期发情与冻胚胎移植技术,在鹿鸣乡内选择本地高代杂交能繁母牛受体,联合开展华西牛胚胎移植工作,积极参与国家肉牛新品种华西牛繁育与推广工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胚胎移植现场(二).jpg
胚胎从何而来?
2021年底,我国肉牛新品种——华西牛(中华肉用型西门塔尔牛)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在参与华西牛培育过程中,种牛场于2019年组建了学校首个胚胎研究团队,开展了牛胚胎生产及移植研究推广工作,至今累计开展胚胎生产10余批次、冷冻胚胎移植10余批次、鲜胚移植3次。参与胚胎生产的优秀供体母牛245头次,头均生产冻胚6.8枚;胚胎移植受孕率46%,2项指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为何选择华西牛?
2024年,农业农村部把华西牛作为2024年主要推广的2个肉牛品种之一。华西牛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培育、种牛场等单位参与培育而成的,培育工作历经43年,通过持续的杂交改良和选育,形成了当前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专门化肉用牛新品种,其净肉率高达53.95%,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体重达550公斤以上,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品种的育成,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我国肉牛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标志着我国主导品种自主供种难、只能依赖国外的时代一去不返。
2024年8月14—17日,种牛场专家团队前往鹿鸣乡开展胚胎移植前期准备工作时,与农民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座谈,给大家讲解了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有关知识,特别强调了2024年是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时期,号召养殖户们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华西牛繁育推广工作,靠实际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鹿鸣乡养牛户的积极响应。
同时,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种牛场是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于1996年2月建场,原种引进加拿大肉用型西门塔尔种牛150组建了西门塔尔牛繁育核心群。2010年至今,种牛场通过适当引入加拿大顶级种公牛冻精及部分胚胎结合原种母牛进行纯种繁育的方式,繁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牛490多头,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牛基础种群。华西牛在云南片区已选育了28年,已适应了云南的高原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对云南草山草坡地区较为适应,并具有了更多“云南特征”,如肺活量更大、更强壮,抗病性更强等特性,且“华西牛屠宰率可以达到62.39%,远远高于群众养殖的普通黄牛”,具有较强的饲养价值。
能繁母牛如何选定?
胚胎移植现场(三).jpg
接下来,鹿鸣乡将全面推进以华西牛为主的肉用新品种改良,促进现代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发展,提升华西牛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并探索将鹿鸣乡建设成华西牛胚胎移植暨繁育推广试验示范基地,以“冻精改良+冻鲜胚移植”的产业革命走好肉牛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胚胎移植结束后,养殖户们纷纷就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团队进行请教,专家们围绕“种、舍、料、管、防”环节向在场的养殖户讲解养殖技术,并就如何喂养同期处理期间的预选受体牛和怀孕母牛,以提高受体牛利用率和受孕率进行了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