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有个南果园热带果蔬满枝头|宾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乡村特色种植业注入新活力

8月,走进宾县永和乡的“百果园”种植基地,这里与北方温室截然不同,俨然是“热带雨林”。宽敞的智能温室里,草莓、紫玉兰、杨桃、香蕉、木瓜、黑钻苹果……特色瓜果长势良好,一派丰收景象。

“与咱北方常见的温室不同,这里施用的全是秸秆发酵的有机肥,种的都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南方果蔬。”基地内正在忙碌的果农们告诉记者。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种植基地搭建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南方热带、亚热带多个品种果树引进冰城。龙眼、枇杷、芒果、黄金山竹、莲雾、桃金娘、黄皮、无花果都已成功开花结果;桃、苹果、软枣猕猴桃等品种也已引进大棚和露天种植。“生态循环农业”为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扇优质和绿色的“发展之门”。

科技“含金量”十足

串联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别小瞧这个‘百果园’,这里是宾县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含金量’十足。”永和乡党委副书记丁云鹏告诉记者。

示范园区由宾县和裕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公司总经理王国庆是宾县当地人,曾多年在外经商。当他回乡看到“无处安放的秸秆”现状时,萌发了利用秸秆资源种植果蔬的念头。

2017年,该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建起这片“百果园”。王国庆投资1000万元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引进了两套先进的智能膜发酵装置,实现秸秆资源再利用。“引自德国的智能膜处理技术,只需7天就可以完成350立方米粪污和秸秆无害化处理。这两套装置每年可将3万立方米粪污、1万立方米秸秆变成1.5万吨有机肥。”王国庆向记者介绍。这两套智能肥料发酵装置解决了附近3个村1083头牛、3843头猪的粪污处理难题,实现了粪污和尾菜、菌糠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而且有机肥加工厂能达到清洁生产。

除了生产有机肥,该公司还利用蚯蚓生物和高温好氧堆肥技术生产蚯蚓肥,进行废弃物的处置和处理。1吨蚯蚓每天可处理产生1吨有机肥,目前已引进了近5吨蚯蚓。每年处理粪污量约2万吨、食用菌糠和蔬菜尾菜8000吨、农作物秸秆4万吨。每年可生产多功能生物有机肥2万吨、高附加值蚯蚓有机肥1万吨,生产出的肥料每吨销售价格在400元至1200元,每年产值达1600万元。多功能生物有机肥主要用于黑土地地力提升,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

以高校作为技术依托,“百果园”实现了变废为宝、生态循环、沃土肥田,搭建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南国果园扎根冰城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园区内的土地原本并不肥沃,用上有机肥后,很多果蔬都长蹿了。”王国庆说。肥沃的黑土地滋养出更为优质的水果品种。目前,在400亩的园区内主要种植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落叶果树,还出产浆果和坚果,仅水果就有120余种。在这个生态园里,能看到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果蔬,比如红宝石土豆、黑金刚土豆、黑钻苹果、黑梨等。

王国庆说,该模式将南果北移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改善、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在永和乡初步构建我省第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区域性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对今年的建设目标,王国庆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示范基地的示范功能,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至2个村屯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加大实施力度,实施效果辐射1至2个乡镇。继续筛选和示范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以“公司+农户”模式进行推广并扩大种植面积。让“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THE END
1.地理专题——特色农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色农业如火如荼。 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一、主要类型 (1)按生产部门划分 ① 特色种植业 这是特色农业中比较普遍的形式,如反季节蔬菜、特种蔬菜等;特种粮食如黑色玉米、小麦、香米等以https://www.360doc.cn/article/924893_1111836011.html
2.发展前景的十大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有哪些项目农村特色农业种植除了特色农业种植项目,还有农业水产项目。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对田螺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我国南方地区更是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华圆田螺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如今在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开展人工养殖,是带动当地增收致富的有力手段。中华圆田螺的养殖成本低、养殖技术容易掌握,且https://www.maigoo.com/top/42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