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乡村产业提速,红土地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挖资源潜力,进一步探索发展以合作社为基础,结合农户自家条件,点对点的“庭院经济”新模式,以肉兔养殖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探索产业新出路。为破解发展难题,红土地镇立足村情实际,经过多方考察,2023年8月决定由松毛棚村驻村工作队领办合作社,带领村里部分党员和青年共同携手企业建设红土地镇庭院经济肉兔养殖产业链项目,将肉兔生产、蚯蚓养殖、土鸡放养等有机结合,实现了点对点打造庭院经济。项目投入资金24万元,占地面积为400平方米,引入种兔300只,并完成人工授精,初步形成了饲养规范化、饮水自动化、饲料颗粒化、免疫程序化的完整饲养体系。2023年12月实现出栏一批次1200余只肉兔,增加年收入5万余元。
组织引导解决销售难题。松毛棚村党总支与松毛棚村恒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云南木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联营的产业经营模式共同实施。云南木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种兔,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提供养殖、配种等技术指导并负责采购和销售,农户只需要负责照顾好肉兔,平均每户每年可获得4万—6万元的收入,真正实现公司与农户有效衔接。项目建设后可向周边村及乡镇推广该养殖模式,预计可带动350户1575人参与养殖,每年预计可带来1750万元的收入,增收效果明显
统一标准形成抱团发展合力。养殖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标准规范统一,为产销“保驾护航”,有效解决了一般的小农养殖存在兔舍设计不合理、养殖设施简陋、环境卫生达不到标准、养殖成本高、防疫混乱等问题。同时解决了村民从选购种苗、笼具、饲料、防疫药品、销售各个环节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红土地镇松毛棚村还将依托肉兔养殖,形成一条肉兔-兔粪-有机肥-蚯蚓-蚯蚓粪-有机肥-放养土鸡-生产及销售的闭环式产业链,既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保证了产业的多元化。通过努力打造红土地镇肉兔养殖特色示范基地,并向周边村及乡镇推广该养殖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