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庭院“方寸地”变身增收致富“聚宝盆”,“一户一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小庭院”里长出“大钱景”

“我家庭院门口的多肉院墙是人气最旺的打卡点,相中的多肉也可随时买走,再进来吃顿地道农家饭,体验感很强!”昨日,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深垟村多肉庭院小铺、“石巷人家”农家乐老板吴丽英欣喜地说,小小的庭院有“看头”更有“赚头”。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过去,农民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蔬菜瓜果、养殖家禽牲畜,主要用于自给自足,剩余部分则拿到市场上售卖,以补贴家用。如今,庭院经济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走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力。

去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在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时提出“支持低收入农户‘一户一业’发展小型特色种养业”。

一户一田鱼、一户一箬叶、一户一片耳、一户一窝禽……最近,省乡村振兴局、省财政厅公布“庭院经济1+1”全省10个典型案例,丽水4个案例榜上有名,入选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支持经营主体采取承包租赁、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与庭院经济经营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方案、协议等形式明确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方式,保障庭院经济经营户权益。

“今年我种了2万多段木耳,大概有10万元的收入,按照补助政策,还能多拿到8000元钱。现在政策这么好,要早点摘掉低收入这顶‘帽子’。”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低收入农户雷金荣乐呵呵地说。

作为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木耳十大主产基地县,龙泉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黑木耳,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目前,当地300多户低收入农户申报“黑木耳栽培菜单式”帮扶项目,通过“一户一片耳”发展模式,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预计可带动增收150万元以上。

遂昌则鼓励农户利用自有庭院、自留地以及其它闲置用地资源种植箬叶。目前,已完成垵口、龙洋两个庭院经济试点乡镇培育,涉及低收入农户200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6个、农户500人,预计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每年增收800元,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农户人均每年增收1600元。

一户一特色,一院一风景。我市突出乡土特色,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消费帮扶等措施,扶持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庭院经济发展。

青田免费向农户发放鱼苗,持续扩大田鱼养殖规模,拓展水稻种植和“五统一”种养面积。目前,参与农户共862人,发放鱼苗9676斤,结合低收入农户特色产业直补政策,预计每户增收2500元。

景宁以土鸡为主导产业,向低收入农户免费发放鸡苗并提供全面帮扶服务。今年已为930余户村民发放鸡苗25767羽,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预计到2027年,该项目户均年增收3100元以上。

THE END
1.庭院不让种菜,院墙也要拆除?咋回事?或与这3点有关,早了解!当前,农村“庭院经济”的几种常见模式:①庭院种养殖与园艺模式 即农民利用庭院空地搞种养殖业,或者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其中,庭院种养殖模式较为普遍,且效益较高。②庭院加工业和休闲产业模式 即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或者利用庭院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进而带动农民增收。③庭院生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426135171284900&wfr=spider&for=pc
2.“庭院经济”澎湃新活力系列报道之产业篇“微经济”也有大活力2023年,昆明市发布《昆明市支持开展庭院经济试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庭院一特色,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业、特色乡村旅游等为依托,将“小菜园”“小药圃”“小花园”“小果园”“小盆景”“小禽舍”“小作坊”“小http://www.isenlin.cn/sf_B050FB693F2D434F9AD087DB0FAC9761_209_44DC488F555.html
3.“小庭院”变乡村振兴“大引擎”多年来,都安地苏镇立足实际,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切入点,创造性发展了“美丽庭院+”的新模式,将庭院改造成科普乐园、旅游胜地、家风传承的综合载体,以庭院“小美”促进乡村“大美”。在下美九舍民宿酒店,宏伟壮阔的司马桥映衬在清澈见底的河流间,吸引无数游客竞相打卡;“瑶山妹”文化创意园里,绣娘们正忙着赶制一http://hcw.hcwang.cn/3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