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制造指用鱼骨、虾、贝等产品生产饲料的价格活动。包括:鱼粉、虾头粉、贝壳粉等等。中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饲料基本以天然饲料为主。
中国水产饲料行业发展阶段为主;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中国水产饲料行业开始发展,技术和市场逐渐形成,饲料工业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行业政策日趋规范,市场集中化程度增强,创新成为企业制胜之道,饲料品种日渐增多。
2008年-2012年,全国水产平均批发价持续走高,饲料销量持续增长,行业复合增速约10%;2012年-2014年,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大面积亏损,水产饲料行业销量基本持平。2013-2015年,草鱼、鲢鱼、卿鱼等价格持续走弱,导致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下降、2016年洪灾影响投苗,共同驱动鱼价持续上涨,鱼价上涨带动养殖密度增加,提升饲料投喂量,驱动公司水产饲料重回增长通道,同时养殖户盈利提升将推动高端膨化料使用比例提升。2017年以来主要下游产品价格均重回上升趋势:草鱼价格:年初至今上涨约10%,同比上涨约15%,已创近两年新高;鲢鱼价格:年初至今上涨约8%,同比上涨约10%;鲫鱼价格:年初至今上涨约8%,同比上涨约15%;预计2017-2018年水产饲料销量增速20%、25%。鱼价进入上升通道,带动养殖积极性,驱动水产饲料销量增长。
目前水产饲料销量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江苏、湖北、浙江、福建、河南、四川、辽宁和河北,水产饲料销量前十位省份总销量在12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全年水产饲料总产量的64%左右。
第一节2017-2022年水产饲料市场发展前景
一、2017-2022年水产饲料市场发展潜力
水产养殖与畜禽养殖产业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水域生态环境,只有有水的地方才能养鱼。水域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海洋。在目前形势下,几乎是所有的水域环境中都在进行水产养殖,只是不同水域的水产养殖种类和养殖规模有很大的差异。
江河水域由于水流速较大、水量丰度变化的季节性差异较大等原因,一般只有水流较缓慢的区域可以进行船体网箱、金属网箱、渠道金属网箱等养殖方式的渔业生产,形式多样,但整体养殖总量的增长较为有限。水库水域是适合网箱养殖的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渔业生产,而随着水库饮用水资源化,其养殖总量的增加依然有限,且有下降的发展趋势。稻田养殖是一种生态型的渔业生产方式,适合部分特殊养殖品种如河蟹、泥鳅养殖,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部分山区吃鱼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养殖产量对渔业整体的贡献度依然有限,增量的发展空间不会太大。湖泊水域的渔业生产方式还是以网箱养殖、围网养殖与增养殖作为主要方式,由于饮用水资源、景观水资源、水域环境保护等问题,渔业养殖发展的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发展潜力有限,也有逐渐减少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养殖产量整体规模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还是池塘养殖和海洋水域的渔业养殖。
首先是池塘总体面积是否会有显著性的变化。基于全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交通发展以及农业整体发展的现实与前景分析,池塘养殖水域面积的变化不会显著性地增加,反而会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在池塘水域面积不会增加、且有减少的趋势下,池塘养殖产量的增长只能依靠池塘养殖单位面积养殖产量的增加。如何进一步增加池塘养殖的单位产量就成为一个技术问题和市场发展的问题。
其次,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潜力有多大?目前国内池塘养殖单产量为400~4000kg/亩,部分地区、部分养殖种类如华南地区的乌鳢、塘虱(胡子鲶)、加州鲈等,华东地区的泥鳅养殖,华北地区的鲤鱼养殖,单产可以达到2000~4000kg/亩,产量很高。池塘单产较低的地区主要是在西南地区、中部地区,这主要是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池塘面积较小(一般在1~50亩大小),多为山平塘,单产增加能力有限。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依赖池塘单产增加来提高总产量增加的潜力也是有限的,不会有显著性的增长。
二、2017-2022年水产饲料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极其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多达300-400种,养殖设施、养殖环境也千差万别,极具中国特色。市场的分散与多样化,决定了服务与产品的差异化,中小水产饲料企业显然仍有长期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中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充满活力的中小水产饲料企业一直是推动水产饲料行业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水产饲料业未来的发展,站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舞台,特色中小水产饲料企业仍将大有可为。
第二节2017-2022年水产饲料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7-2022年水产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不仅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