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中国船厂被挪威“割肉”130亿,负债20亿破产,如今怎样钻井油轮造船业

如今中国造船业在全球那可是相当“能打”,订单量与完工量常常霸榜世界第一,船舶行业影响力堪称顶级。

从航母下水到大型油轮交付,从高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批量建造到集装箱船全球热销,中国船厂不断书写辉煌,妥妥的行业“领军者”。

但回首往昔,这一路并非全是坦途,2013年的时候,我们中国大船海工就被一纸来自挪威的巨额订单“坑惨”,原本前景光明的企业,被硬生生拖入债务深渊,甚至濒临破产。

那这挪威方究竟是咋操作的?大船海工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求生?而如今那些给中国船厂带来巨大伤痛的挪威企业,又落得个什么下场呢?

【诱人的合作机遇】

2013年,国际海工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挪威的Seadrill公司带着一份“超级大单”找上了大船海工。

Seadrill那可是全球海洋石油钻井装备运营界的巨头,在深水钻井平台制造领域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当时他们雄心勃勃地想要扩张版图,计划建造8座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向大船海工抛出了总价高达130亿人民币的橄榄枝。

这对于大船海工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遇,一方面,订单金额巨大,一旦顺利交付,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能为企业后续发展注入超强动力。

另一方面,Seadrill作为国际知名企业,与之合作无疑是大船海工打开国际高端海工市场的“金钥匙”,后续国际订单还不得纷至沓来?

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大船海工信心满满,觉得这是企业迈向全球海工巅峰的绝佳契机,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签订合同,开启合作。

【不平等的合同条款】

这份看似诱人的订单,实则暗藏玄机,在定金支付方面,Seadrill公司仅支付了10%的定金,也就是13亿人民币,这与国际造船行业通常30%-50%的定金惯例相比,相差甚远。

要知道,海上钻井平台的建造成本极高,从前期的设计研发,到采购大量特种钢材、先进的钻井设备、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再到雇佣专业技术工人、场地租赁等,每一项开支都如流水般迅速。

10%的定金,连前期的设备采购、材料预付款都难以覆盖,更别说维持整个项目周期的资金周转了。

这就意味着,大船海工需要自行筹集巨额资金来填补缺口,背负着沉重的资金压力,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其次合同中约定,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只能由挪威的仲裁机构裁决。

这一条款看似公平,实则暗藏偏袒,挪威作为Seadrill公司的所在地,当地仲裁机构在适用法律、裁判惯例以及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天然倾向于本土企业。

对于大船海工来说,远赴挪威打官司,面临着陌生的法律环境、高昂的律师费用、漫长的诉讼周期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诸多难题。

而且,挪威仲裁机构的裁决结果在执行上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旦败诉,大船海工几乎没有太多有效的救济途径,这无疑为后续的合作埋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

【订单的突然取消】

2018年,大船海工的船坞里,部分钻井平台已建造过半,工人们日夜奋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满心期待着平台竣工交付,收获成果。

而晴天霹雳突然降临,Seadrill公司毫无征兆地单方面宣布,取消剩余6座钻井平台的订单。

更令人气愤的是,Seadrill公司的“骚操作”还远不止于此。

他们不仅单方面撕毁合同,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要求大船海工退回之前支付的13亿定金,并且索要相应利息。

这简直就是“伤口撒盐”,大船海工此时已因订单取消陷入资金困境,资金链濒临断裂,账户上资金捉襟见肘,日常运营开销都难以维系,哪还有余力满足这般无理要求?

但按照合同约定,双方纠纷需交由挪威仲裁机构裁决。在异国他乡的仲裁庭上,大船海工面临诸多不利。

挪威仲裁机构在适用法律、裁判惯例上倾向本土企业,大船海工不仅要耗费巨资聘请律师、翻译,应对复杂繁琐的仲裁流程,还要克服语言、文化障碍,艰难阐述自身诉求。

最终裁决结果更是让大船海工如坠冰窟,Seadrill公司的索赔诉求得到部分支持,大船海工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负债迅速攀升,企业陷入绝境,濒临破产边缘。

【大船海工的挣扎求生】

面对Seadrill公司的背信弃义,大船海工并没有坐以待毙。

企业高层迅速组建了专业的谈判团队,多次奔赴挪威,试图与对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

谈判桌上,双方僵持不下,大船海工代表们据理力争,从商业道德、合作情谊,再到双方未来潜在的合作机会,各种角度苦口婆心劝说。

可Seadrill公司依旧不为所动,坚决不肯恢复订单或给予合理补偿,谈判屡屡陷入僵局,毫无实质性进展。

谈判无果后,大船海工无奈之下选择了法律诉讼这条路。

2018年,大船海工正式向国际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将Seadrill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因违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已投入的巨额资金、采购的原材料费用、支付的工人工资等,累计金额高达数十亿人民币。

【破产后的重生之路】

就在大船海工命悬一线之际,祖国“娘家人”果断出手。

一方面,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大船海工争取信贷展期、利率优惠等支持,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避免资金链彻底断裂。

另一方面,组织行业专家深入企业调研,评估资产状况与技术实力,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

在政府这一系列“组合拳”帮扶下,大船海工逐渐稳住阵脚,开启艰难的重生之路。

大船海工也深知,要彻底摆脱困境,不能仅靠“输血”,关键还得自身“造血”。

企业内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优化管理流程,精简冗余部门,降低运营成本。

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瞄准国际海工装备发展前沿趋势,加大深海探测、绿色节能、智能控制等领域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海工产品。

市场开拓方面,大船海工不再局限于传统欧美市场,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新兴海洋国家市场,凭借过硬技术、可靠质量与灵活营销策略,逐渐收获新订单。

【挪威方的现状追踪】

当年给大船海工带来灭顶之灾的Seadrill公司,后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起大幅下跌,海洋石油开采行业遭受重创,钻井平台需求锐减,租赁价格雪崩式下滑。

Seadrill公司大量钻井平台闲置,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资金回笼艰难,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2017年,Seadrill公司的股价相较于2013年高点,暴跌超90%,市值大幅缩水,公司信用评级被接连下调,融资渠道受阻。

到了2020年,受全球疫情冲击,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进一步停滞,Seadrill公司终于不堪重负,向美国得克萨斯州南区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开启重组之路。

如今,Seadrill公司虽在重组后仍艰难维持运营,但早已不复当年行业巨头的风光。

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客户流失严重,在国际海工市场的话语权一落千丈。

而且,由于当年对大船海工的恶劣行径,其商业信誉在国际业界也大打折扣,许多潜在合作伙伴望而却步,后续发展面临重重困境,为自己当年的背信弃义付出了惨重代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船海工在经历磨难后浴火重生,愈发强大,继续在国际海工舞台绽放光芒。

真可谓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商业合作中诚信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石。

【结语】

回首这场风波,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合作机遇虽多,但风险防控的“弦”务必时刻绷紧。

如今,中国造船业早已从昔日阴霾中走出,凭借强大韧性与雄厚实力,再度领航世界。

但往昔的伤痛应化作前行的警示灯,激励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征程中,步步为营、稳健致远,向着更高峰攀登,书写更多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在2021-11-29关于《国内首例非上市公司“自救式”破产重整成功》的报道

中国(河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2023-09-18关于《破产“自救”!更名“单飞”!这家国有船厂涅槃重生》的报道

海事服务网所在2020-06-22关于《中国船厂吃大亏:130亿订单被取消负债20亿申请破产》的报道

THE END
1.挪威海上渔场,创新可持续性与未来展望的最新动态1、高度智能化:挪威海上渔场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养殖、捕捞到加工环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环境压力。 2、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挪威海上渔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从保护海洋生态到资源循环利用,再到绿色能源的应用,都体现了挪http://www.hshaotian.com/post/329.html
2.挪威造船厂在新项目中进一步探索核推进来自中国船检杂志【挪威造船厂在新项目中进一步探索核推进】挪威造船厂VARD宣布了其“船舶核推进I”(NuProShip I)新项目,该项目旨在评估第四核反应堆技术在海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NuProShip I阶段已于2024年12月31日结束,现将过https://weibo.com/2336786613/P8JYd1UKz
3.我国某公司为挪威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工船“JOSTEI三文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三文鱼中以原产地为挪威的“大西洋鲑”知名度最高。我国某公司为挪威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工船“JOSTEINALBERT”成功运输至挪威,进行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作业。装备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自动化养殖系统,能够实现鱼苗自动输送、饲料自动投喂、水下灯监测、水下增氧、https://zujuan.xkw.com/18q15700106.html
4.中国钢企F级钢板供货全球最大深海养殖工船据了解,Havfarm1深水养殖工船项目总长385米,型宽59.5米,型深65米,包含6座深水网箱,养殖水体高达44万立方米,养殖规模超过1万吨。这艘养殖工船主要工作在大西洋东北部的北海靠近挪威一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工船,代表着该领域最高水平。该项目的3.5万吨钢板订单由鞍钢独家中标,其中1000吨超低温韧性海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1241033828141.html
5.深水养殖工船拖运2020年4月,深水养殖工船“JOSTEIN ALBERT”与全球最大的半潜式重型运输船“BOKA VANGUARD”在烟台海域完成对接,被拖运至挪威。 2020年4月,深水养殖工船“JOSTEIN ALBERT”与全球最大的半潜式重型运输船“BOKA VANGUARD”在烟台海域完成对接,被拖运至挪威。 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620243
6.山东烟台:“巨无霸”三文鱼养殖工船试航原标题:山东烟台:“巨无霸”三文鱼养殖工船试航近日,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三文鱼养殖企业Nordlaks Oppdrett AS建造的深水养殖工船“JOSTEIN ALBERT”,离开中集来福士码头,前往烟台附近海域试航。该工船全长385米、型宽59.5米,由6座深水智能网箱组成,总面积约等于4个标准足球场,养殖规模可达1万吨三文鱼,堪称渔http://www.yuncaijing.com/news/id_14257026.html
7.养殖工船是深远海养殖关键装备之一未来我国投入运行量将持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深远海养殖工船有Nordlaks Havfarm、JOSTEIN ALBERT号、Ocean Arks等。美国、法国、日本、挪威等国家都有涉及养殖工船,但多处于试验阶段,难以大规模推广。由于应用实例少,基于养殖工船的养殖效果、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的经济性研究也较少。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中国养殖工船行业市场现http://www.newsijie.com/chanye/jidianshebei/jujiao/2024/0816/11345904.html
8.航行在“深海粮仓”的梦之养殖船—新闻—科学网挪威NSK船舶设计公司设计的开放式养殖工船,拥有6个养殖网箱,养殖水体达40万立方米,还配备了鱼苗输送、饲料投喂、水下增氧、死鱼回收、成鱼收获等养殖装备,将锚泊在离岸开放海域开展生产,每年可养殖1万吨大西洋鲑。 挪威公司研发的封闭式养殖工船设计了6个密闭式养殖舱,养殖总水体6.9万立方米,采用水泵抽取下层海水,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1/490175.shtm
9.全球最大深水养殖工船出海试航4月2日,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湾,“JOSTEIN ALBERT”号深水养殖工船在拖轮的协助下出海试航。 “JOSTEIN ALBERT”号是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建造的全球最大的深水养殖工船,该船全长385米,型宽59.5米,由6座深水智能网箱组成,养殖规模可达1万吨。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3xgJOa6iJjv
10.中国船舶报数字报目前,国内从事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的企业和研究院所有10多家,已建成交付和在建的各类大型养殖装备超过30个,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其中就包括“国信1号”、“深蓝1号”、挪威海洋渔场、全球最大深水养殖工船“HAVFARM 1”号等一系列高端深远海养殖装备。https://zgcbb.cnepaper.com/zgcbb/html/2022-07/22/content_136185_15078285.htm
11.挪威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及中挪渔业合作挪威招商投资网如今,挪威的渔业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渔业领域的补贴已经取消,捕鱼船队的利润大大增加,渔业产业已经整合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价值创造的工业。当然,目前该产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低成本国家的竞争。 捕鱼和养殖对挪威沿岸的居民来说已经非常重要。许多人依靠以鱼为资源的鱼产品加工、船用设备、造船和修船、http://www.cnzsyz.com/ouzhou/info/363348.html
12.2023年挪威水产养殖行业分析近期,EYGM Limited.(安永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挪威水产养殖行业分析》(The Norwegian aquaculture analysis 2023),报告包括:2013年—2022年挪威水产养殖行业亮点、资源租税更新、水产养殖中塑料的使用、鱼类废弃物-从废物到有价值的资源、市场前景、水产养殖价值链、技术解决方案、生物技术、生产、分销和加工等https://www.fmiri.ac.cn/info/1017/23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