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榕江县实施稻鱼共育生态控害技术项目示范安排在榕江县寨蒿镇三洲村,项目涉及50户,面积6.5hm2,项目示范区排灌方便,田间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上等。
1.2应用推广
应用推广面积188hm2,分布在全县19个乡镇。
选择抗倒伏、高产、优质,耐肥性强、抗病害、生长期适中的水稻品种。示范区内要求品种一致,示范区内的水稻品种为锡利贡米稻。
1.4鱼苗品种
项目区内的鱼苗由榕江县水产站统一供给,品种为本地鲤鱼。
2、技术措施
2.1田埂加高、加固、防渗
田埂顶部宽0.3~0.5m,埂高要高出田面0.3m以上。春季油菜采收之前,检查实施稻田养鱼田块的田埂是否够高、渗漏、崩塌。如高度不够,要将田埂加高,崩塌点及时修缮夯实,确保保水、不渗漏。
2.2耙田开沟
将养鱼的田块灌水耙平,开挖鱼沟、环沟。
2.3水稻栽插技术
合理密植、稻鱼共育示范宽窄行规范化栽插,插秧时结合田间肥力情况适当调整密度,尽可能保持每667m2苗数在1万穴左右。
2.4鱼苗投放
2.5田间管理
鱼病防治,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环沟、鱼沟进行消毒处理。
3、效益评估
3.1田间病虫发生情况
2016年实施的稻鱼共育控害示范区内示范田和示范区内空白对照田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见表1。
表1稻鱼共育稻田病害虫发生情况
稻鱼共育生态控害技术
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两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在示范区发生为害程度不重,为轻度发生,示范田、对照田都不进行药剂防控,全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因此,控害效果不是很明显,稻鱼共育仅对稻飞虱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对纹枯病没有防治效果,后期示范区比对照田纹枯病发生更重。
3.2产量比较
示范区水稻测产,示范区选择同一品种的高、中、低3种类型田各两块进行测产,测产方法有理论测产和实割实测,并将示范区内各种类型田占的比例作评估,算出加权平均产量,得到的产量结果与对照田作比较,同时也与2016年全县平均单产比较,算出增产率。
示范区每667m2加权平均产量428.8kg;对照田每667m2产量414.3kg;全县每667m2平均产量414.6kg。
3.3鱼产出
示范区每667m2鱼产量为25kg;对照田每667m2鱼产量为0kg。
4、小结
稻鱼共育生物控害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不太明显,但农田效益收入增加是非常可观的。生态控害也有一些担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的深水灌,不利于水稻分蘖,也有可能加重水稻病害的发生,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如水稻纹枯病示范田就比对照田发生重。
2)稻鱼共育,鱼喜欢集中在鱼沟里,对于一些贪念之人有可乘之机,这样会对项目实施农户带来惨重损失。
3)稻飞虱发生重的年份,如不施农药辅助防治,也会造成水稻严重减产。